高校选修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

2009-05-11 02:27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程建设

许 鸣

[摘要]随着对课程建设研究的逐步深入,选修课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程建设问题已经引起关注。课程建设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特点,遵循针对性与系统性、教学科研并重、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并举的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提高选修课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选修课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050-03

[作者简介]许鸣,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自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加快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课程改革。传统的课程观和管理模式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逐渐意识到,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不仅仅是与学科或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还应该获取更多方面的经验,以适应不断变化、迅速发展的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各类高校都在课程设置中增添了不同数量的选修课。目前,选修课的数量和知识覆盖的学科面都是非常可观的。在这种情况下,数量与质量的问题就凸显出来,选修课的课程建设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一、高校选修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高等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不仅具有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职能,也具有启发人的心智、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解决较复杂问题,并在今后的一生中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开发能力的职能。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学生需求,是催生选修课迅速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客观上为选修课形成规模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和发展空间。高校的选修课从总体上说,发展的速度和态势是非常好的,同时也存在这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选修课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课程结构不够科学,限制了课程建设。我们在与一些高校进行教学工作交流中了解到,虽然各个高校的规模、办学特色、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所开设的选修课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学科的覆盖面上都是十分可观的。但只要我们仔细审视这些选修课程后就会发现,选修课程开设的数量虽然很多,但是课程的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却令人质疑,突出的问题是,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近些年来,高校师资整体学历和知识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各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相互融合,出现了许多新的边缘或交叉学科知识,这些都为选修课程的选题和教师发挥自身的知识特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看到,相当一部分学校是有什么专业的教师,什么专业就会受到关注,就给学生开设此专业的课程。而且课程的设置缺少严格客观的论证,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例如,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选修课,几乎每个学校都已经开设,有的学校甚至开设了几门名称不同而教学内容相似的课程。从教学管理部门我们也了解到,有些学校还能做到根据学科分类来规定选修课的数量,但是多数学校基本上是根据本校师资队伍的具体情况因人设课,致使选修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都比较差。

2、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质量提高。选课通常是由1~3名教师开设一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并承担全部教学工作,教学上多为“单兵作战”,这就很难形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也不可能对课程进行比较深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毋庸置疑,在近几年中,有些选修课开设得非常成功,受到学生的欢迎,甚至被评上精品课程。仔细研究这些课程,无一例外的都是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结果。可是,多数的选修课尽管开设了较长的时间,还是停留在较低的知识普及和重复灌输的教学水平上,特别是围绕着选修课课程建设进行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3、缺少选课指导,降低了教学效果。选修课是针对学生的需要开设的,所以学生选择什么样的选修课程是我们重点调查的问题。为了便于管理,避免学生过多或过少选课,许多高校都采取措施限定选修课的门类和数量,加上必修课程已经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实质上学生可选择的范围是非常小的。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许多学生对选课不满意,他们希望有更大的选课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很大。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对很多学生而言还是无法做到的。

4、教学方法单一,影响了教学改革。选修课门类繁多且课时有限,绝大多数的课程都限定在1~1.5学分左右。开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阅历经验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因此教学效果较差。我们在调查中对一些教师进行了个别走访,发现多数教师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仅有个别的课程包含实践活动,而且多数实践活动是由学生自己选题完成的。另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也缺少创新和个性化的探索,基本上是你讲我听。由于选修课基本上都被列入考查课,所以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也比较简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的选修课程还大都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的水平上,这种教学显然与我们设计和开设选修课的初衷和目的是相背离的,与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相去甚远。

二、选修课程建设的原则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类教育课程,多数选修课程属于“使人成为人”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价值取向、法律观念和审美意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拓展知识视野、获取最新科技信息、提高专业和研究的技能培养,使他们在学校期间,能够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知识,逐渐学会积累新知识的方法。其主旨在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多种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高校选修课程的数量规模已经形成,选修课已经成为高校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其发展前景广阔。

选修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技能课程,我们认为,其课程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与系统性原则。选修课的设置必须考虑到本校的办学目标、培养方向、课程结构及专业特色等因素,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选修课是学校整体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多少门、设什么选修课,不仅应该充分考虑到课程建设的内在联系和教育的规律性,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使课程结构更趋科学化和系统性。许多选修课与任课教师的研究方向有相当密切的联系,许多教师不仅熟悉其学科的知识结构,而且在科研中颇有建树。但是作为公共选修课,就要求必须兼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其课程的知识内容,同时要

让学生了解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储备尽可能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信息。

2、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任何一门选修课都不仅是简单的教学过程,它内含着教学、学科建设与科研的丰富内涵。理想而科学的课程应该是以教学带动课程建设和科研发展,课程建设与科研促进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针对选修课的教研课题只占教研项目很少,这说明教师对选修课研究的投入是很低的,与选修课数量和规模的发展还不成比例,教学研究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选修课程质量提高和继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尽快改变。

3、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并举的原则。科学而规范的管理是确保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多年来,高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规范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选修课由于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质量监控、加大投入,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另一方面要以宽容的心态,鼓励教师发挥潜能,开设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课程。

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选修课程建设

“教与学”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更是一种教育实践。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的思想观念也要不断地更新进步。要成功地推进选修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一方面要克服传统的课程观念局限,为构建新型课程体系确定思想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快人文选修课的课程建设。

1、坚持抓课程建设,使选修课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程建设是选修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我们曾经就政治理论课的选修课建设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步构建、完善了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们以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为核心课程,围绕核心课程开设系列选修课程,针对社会和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开设“思想、理论、人生100讲”专题讲座,形成了由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组成的比较系统的课程体系。目前,已经开设了选修课程20门,形成了一个“选修课课程群”,基本实现了从单一课程向整合型课程结构转化的目标。实践证明,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缓解了必修课课时紧张、教学内容繁多的矛盾,而且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突破了传统的框架,拓展了教学内容,扩充了知识含量,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从而使必修课带动选修课,选修课促进必修课,形成了体现时代特色、形式多样和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

2、优化教学资源,确保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教师资源是选修课课程建设的基本保证,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是决定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意识对课程的影响不可忽视。主体意识主要包括教师的理论基础、生活阅历、情感情绪及思维品质等。教师对待社会改革、教育发展,包括课程改革总是带有某种认识和看法,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带人课堂,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为了确保课程质量,我们采取了以教授或有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对课程负责的方法,由5至7名教师组成教学梯队,共同承担一门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这个教学梯队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梯队,要求任课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业务专长、兴趣和需要选定教学科研的主攻方向,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到人,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同时还聘请知名教授学者和一些有理论根基及业务能力强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选修课的教学科研工作,这样既缓解了师资队伍不足的压力,又做到了优势互补。专兼职教师的结合,不仅弥补了专职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和兼职教师科研较弱的缺憾,而且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理论联系实际、更加生动鲜活、更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另外专兼职教师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并完成了多项部、省级科研课题,真正做到了教学与科研的互相促进。

3、强化教学管理,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涉及的问题较多,也比较繁琐,这就需要我们抓突出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当前,选修课建设的主要措施有两个:首先是要重视选修课的教学研究工作,打造精品课程。现代课程应该是结合社会需求,以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完备的学科体系和深入的科学研究为基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选择一些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要投入资金,强化课程建设,树立一批精品课程的样板,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形成一种科研的氛围。其次是要狠抓日常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选修课毕竟是新发展起来的课程结构,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也是正常现象。关于这个问题许多文章都有过讨论,在此不一一列举。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也都很重视,也想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上看还是不够理想,问题的关键是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这个问题已经制约了选修课的发展,而且已经使一些教师和学生对选修课不重视,甚至用选修课混学分。此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选修课就会逐渐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这显然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探索选修课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责任编辑:向欣)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课程建设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寒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自行车的发明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