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茅台集团在全军举行隆重的慰问活动。从北京到广州,从东南到西北,从东北到西南,从军委办公厅、四总部到各地17个驻军单位——将军们对来自国酒的慰问者表示热烈欢迎。
在北京,袁仁国向各总部首长表达敬意;在兰州,季克良与驻军将领相谈甚欢。多年来,公司领导人无论工作再忙,也要到各军区走访,这已成为茅台历届管理层的一项铁律。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而茅台酒与人民军队有着特殊的关系,特殊的感情……”一位将军动情地说。
说到茅台人对人民军队的特殊感情,不能不回顾共和国成立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茅台镇,由此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当时红军转战到茅台,曾用茅台酒疗伤。
1936年8月,中央军委为“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号召红军指战员撰写长征途中的精彩片断,时任红一军团教导营教员的熊伯涛撰写了《茅台酒》一文。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法国巴黎主办的《救国时报》上转载了这篇文章。这是自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之后,国内外宣传茅台酒的第一篇文章。中国军人第一次站在了茅台酒品牌推广的历史舞台上。
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治委员杨成武在《忆长征》一书中写道:“转移到茅台镇,著名的茅台酒就产在这里。土豪家里坛坛罐罐都盛满茅台酒。我们把从土豪家里没收来的财物、粮食和茅台酒,除部队留了一些外,全部分给了群众……不会喝酒的(红军指战员),也都装上一壶,留下来洗脚活血,舒舒筋骨。”
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干队队长萧劲光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在茅台驻扎了3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参观了一家酒厂。厂内有很大的酒池,还有一排排的酒桶。我们品尝了这种名酒,芳香甘甜,沁人心脾,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有些同志还买了些用水壶装着,留在路上擦脚解乏。”
70多个春秋过去了,红军把传奇故事留给了茅台镇和茅台酒,让后人传颂。悠久的拥军历史,也让国酒茅台与军队的情谊像陈年老酒一样,弥足珍贵、常饮常新。当国防建设需要时,国酒茅台都会鼎力支持,从不懈怠。而当共和国的军人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成就之时,庆功宴上总免不了畅饮茅台酒,这已经成为茅台独特文化难以割舍的组成部分。
茅台与军队的特殊感情,也影响到当地的文化。在茅台镇,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长大成人要走向社会,家长往往会给孩子指出三条出路:一是进茅台酒厂工作,第二就是参军进部队,第三是考大学。这三种普通民众对孩子的未来规划,不难看出身上流淌着茅台的当地人质朴的价值追求——有着强烈的报答生养之地的使命感;对于穿上军装保家卫国那种崇高感觉的无限向往;对走出大山闯荡世界的雄心壮志。
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评价道:“……在和平时期,茅台人更讲政治,茅台人更加关心军队建设、国防建设,谱写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篇章。”(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