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艳
化学是环境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化学知识是解决环境问题所必不可少的,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涵。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新的教材体系中把化学与社会关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把化学与社会、科技的联系,摆到了重要的位置。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开展全程性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化学因素是造成全球环境危机的因素之一,所以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环境教育功能
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高中化学新教材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在新的教材体系中把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资源与环境、化学工业、化学实验、社会调查等内容都与环境教育密不可分,尤其是绿色化学更是与环境教育的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可以掌握解决环境问题必不可少的知识。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技能的教育了解现代化学肩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能力。学会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来提高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其中的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就是探索环境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课堂是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实际,构建学习、思维、练习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联系现实生活,加强环境教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科学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认真分析化学教材,挖掘渗透环境教育的结合点高中化学新教材体系中把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资源与环境、化学工业、化学实验、社会调查等内容都与环境教育密不可分。尤其是绿色化学更是与环境教育完美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联系现实生活,并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补充、筛选渗透的内容,形成系统的环境教育内容,及时捕捉契机,完成环境教育的渗透。
教师可以从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使学生深深懂得人类生存离不开环境,人类不断扩大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的同时,正在不断地使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已扩大到全球范围,并且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生存。
也可从有关水质分类、水资源的分布、室内空气污染、能源危机、白色污染等当今我国和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渗透。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合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知识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包含形象、直观的环境教育。在教学中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在实验设计中要符合环境要求,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实验要加以改进,对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要加以处理,对试剂的选用要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无机化学中的有毒气体的制备、涉及有毒药品的实验及实验后各种残余物的处理;有机化学中各种有机溶剂的取用、与醛类、酚类物质有关的实验等。这些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增强环保意识的良好资源。
编写环境情景类化学习题,使学生在解题中加以强化环境意识习题也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教师可以在习题设置方面有目的的增加与环境有关的习题。通过定量的计算加深对环境污染情况的认识。如讲到“烟道气中硫的综合利用”时可设计下面的题目。
1995年我国SO2的排放量达到2.341×108吨。假设此SO2都转化为酸雨中的硫酸,按年平均降水量600 mm计算,我国陆地面积按960万平方公里计算,平均每次降雨的pH是多少?如将此SO2完全转化为CaSO4,可生产石膏多少万吨?如将此SO2全部转化为NH4HSO3,可得NH4HSO3多少万吨?试从反应原理角度设计实验来吸收烟气中的SO2以得到上述两种产物。通过交流并参照课本中的脱硫原理,从环保角度看,哪种处理方法更好?你怎样看待硫的“功”与“过”?
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解答,在对抽象的酸雨有了定量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对进行二氧化硫处理带来的好处,污染物处理的合理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开设“生活中的化学”拓展课,深化学生的环境化学知识根据化学基础型教材内容,开展拓展型校本课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如:学习能量变化时,可引导学生去探究有关能源的问题,分析各种能源的利弊及其发展前景;学习酸雨时,可引导学生去查阅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会认识到环境污染的治理是离不开化学知识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开展环境化学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专题讨论,认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学生直接参与环境问题的分析必定获益匪浅。如:可引导学生参与对废旧电池的污染情况、回收情况、市民对回收废旧电池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社会调查;可组织学生对周边水域的水污染情况进行监测;降雨的pH进行测量,监测本地酸雨的发生情况;调查周边农田施肥及其流失情况,分析田边水塘水质污染情况。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巩固和应用已学的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带来的一点思考
1)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化学知识与技能,环境教育的内容仅是渗透而已。因此,在教学中切忌将化学课变为环境教育课。
2)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因而在开展环境渗透教育时,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使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了解环境知识、现状和未来,最大限度提高环境教育的整体效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电大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