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如何突危解困

2009-05-07 05:48毛志龙
企业文明 2009年4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政府

夏 燕 毛志龙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波及全球,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荡与衰退,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冲击。2008年三季度以来,我国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减缓: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外贸出口额增长22.3%,同比回落4.8个百分点。除此之外,货币信贷增速回落,新增存款大幅增加,资本外流凸显。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其他资产市场下泄萧条,市值和利润急速缩水。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企业面临了较为严重的生存危机,尤其是外向型出口企业提前进入“寒冬”,产品销量下降,亏损面大幅上升。沿海个别过分依赖出口的省份甚至出现大批中小企业倒闭或转产现象,失业人数明显增加,社会消费需求减弱。仅去年10月上旬,珠三角就有近50家香港企业申请破产。

作为控制我国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在丰富社会产品、解决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目前来看,国有企业已经明显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和冲击,整体运营情况下降。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深居内陆,经济结构中外向因素与沿海地区相比显得较为薄弱,外向型主导产业及外贸出口企业数量有限,故整体经济发展未受重创。但是,作为日益开放的直辖市和西部经济重镇,在疲软的宏观经济形势中,重庆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是国有企业利润下降,重庆市二级国有企业经营利润6月为13.2亿,10月仅为6.7亿元,较6月下降过半;二是资产负债率上升至72.8%,较6月上升0.6个百分点,已达到需要十分关注的指标数;三是企业库存明显增大,6月为593亿元,10月陡增至678亿元,上升了14.3个百分点;四是资金占用持续加大,企业资产流动性减弱。在此情况下,重庆市个别原本如履薄冰的国有企业陷入更加严重的经营危机之中,生存岌岌可危。

我们应当看到,金融危机“急症期”虽已过去,但深层次破坏远未结束,中国实体经济将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接受严峻考验,广大企业也必将在经历一波三折之后,继续顶风沐雨,择路前行。

面对金融海啸,国有企业如何突围解困?笔者谨从金融角度出发,认为政府和企业可考虑从以下10个方面整合力量,应对冲击。

组建机构,监控国资运转。为更加积极有效地应对当前形势,国资委可以抽调各地区银行、证券、信托、担保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组建一个应对金融危机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对各地区国有企业资金运转进行全方位监控,对产生危机的企业及时提出处理预警,对国有企业的资金在时间、空间、运转上提出指导意见。另外,还要协助国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专业沟通,切实推进落实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帮扶政策。

清理账户,集中资金。挖掘资金潜力,盘活资金存量,是缓解当前国有企业燃眉之急、挣脱资金紧缺泥潭的有效举措。虽然近段时间中央宏观货币政策几度松动,融资环境得到改善,但企业依靠自身努力、竭尽全力寻求资金出口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建议国有企业组织人员,落实具体措施和责任,着手对企业资金账户作全面、详细、彻底的清理,消除不必要的资金账户,最大限度挖掘资金潜力,集中可用资金弥补周转空缺,迈过当前难关。

清理库存,增收节支。除了对资金账户作全面性整顿清理,建议企业狠抓另一项开源节流的举措,即清理库存,增收节支。目前各地区国企库存快速上升,应引起企业领导高度关注。建议企业全面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增加自有资金,同时建议政府和监管部门加紧引导国有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保证企业经营必要开支的情况下,严格压缩运营成本。要号召企业内部自上而下树立节约美德,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这不仅是克服当前困境之所需,也是谋求长远发展之必要。

扩大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有效办法。此次金融危机大幅减弱需求,使消费市场严重萎缩,许多国有企业出现库存增大、产品滞销、甚至生产停运的状况。在此情况下,政府可按照《采购法》相关规定,通过适当、合理的采购政策,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空间,打破销售藩篱,获取一定流动资金。政府在采购活动中,一是应加大对国有企业支持力度,优先采购;二是要向优质中小企业倾斜一定比例的采购资金,以在当前低迷经济形势中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其发展后劲。

抓好内配,拉长产业链条。当前内外形势紧迫,建议国有企业不要过多分散生产环节和经营资金,避免长线作战。目前,沿海地区形势很不稳定,一旦外部生产链某一环节发生断裂,容易加剧企业经营风险。故我们建议,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及时指导企业收缩战略,做好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内配工作,适当收回国有企业分散在市域外的部分生产流通项目,加强外部配置向内转化,整合、优化市内资源,拉动市域内部以骨干企业为主的产业链发展,带动整体突围。

做大做强担保公司。为应对金融危机,日前,中央宏观货币政策有所松动,短期内几度降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融资。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银行同样承担着较大运营风险。故建议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强国有大中型担保机构的实力,完善其制度管理,巩固其信誉度,从而增强银行贷款信心和服务力度,为国有企业融资搭建一个更为可靠、稳定的担保平台,加速推动银、企、担保三方共融发展,建立有保障、低风险的融资三角架。

建立国有企业偿债准备金。受历史遗患影响和经济不确定因素困扰,部分国有企业长期存在负债过度、偿债能力弱的问题,拖欠贷款现象较为严重。为应对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帮助企业减轻、转换债务,树立事前风险管理意识,我们建议由政府主导,着手建立并完善国有企业偿债准备金制度,由国家财政按一定比例拨款,在明确准备金来源、提取办法、使用范围、程序及责任追偿的法规制度前提下,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通过偿债准备金制度的建立和运用,既能为企业资金运营铺垫后路,同时也可减轻银行贷款风险,增强银行救助国有企业的信心。

拨出专款,为困难企业提供贷款贴息。银行贷款历来是国有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当前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获取贷款需要获得政府进一步的鼓励和支持,推动银行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快捷的资金服务。建议政府根据宏观形势和政策目标制定措施,从2009年开始,由国家财政拨出专款,对关系国计民生重大领域或其他特定领域的困难国有企业给予适当贴息。可将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或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受益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利率计算和确认利息费用。财政贴息实质上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通过这种办法可暂缓企业资金压力,加速融资。

发行政府债券。在宏观发展减速的大背景之下,社会经济等各种问题层面增多,财政势必多拳出击,额度趋紧。国家财政部去年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国财政收入5 328.95亿元,同比下降0.3%,是我国自1996年以来单月财政收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我们建议:政府应适时关注中央政策的变化,在适当情况下考虑及推出地方政府债券。这样的话,一是能广泛吸取社会资金,扩大内需;二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增强微观主体投资信心;三是能丰富金融市场工具,拓宽政府负债来源,更有利于分散商业银行贷款风险。

减征土地使用税,增加社保补助金。在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紧迫形势下,为进一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政府能否考虑从2009年起减征土地使用税,调整现有税额。下调土地使用税的同时,我们还建议政府按一定比例补助企业上交的社保金,以此,也可帮助企业减轻部分压力,获取资金。 [责任编辑 郝幸田]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资金政府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