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友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除了大地、天空之外,建筑物是我们一生中视觉接触最频繁、体量最大的人文景观了。有时我们关于一个城市、一个乡村的记忆往往是那里的某个建筑、某片村落。
那些古老的著名建筑更是如此。它们不仅是一代代人生命的承载,更是某个故事、某个文化的标志。我们去拜谒玛雅文明、古罗马文明,不都要借助那些特殊的标志性的建筑吗?我们要了解某个名人,往往也是要拜访他的故居,借助建筑,对他的曾经的生命产生种种联想。每个生命都会故去的,但建筑让我们感到生命的延续。所以建筑也是最有生命感、最有历史感的。
建筑不像一幅画、一段音乐或一件衣服,你不喜欢或暂时不想欣赏了,可以放在一边,建筑是长久的时光都不会移动的,人们喜欢与否,都几乎难以摆脱它。所以建筑的美感,对人的审美和心理影响是相当大的。
我一直认为,建筑之美,在我们的生活中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许多建筑使用功能问题都不大,只是外观的美感留下许多遗憾。北京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建的一些民居,有相当的部分其外观可以用简陋来概括。这些房子未必是成本控制的结果,我看最重要的是对建筑美的漠视。最近不经意发现,北京很多低层的楼房在加盖斜坡屋顶,果然与改造者的解释一样,坡顶的改造立刻使这些楼房美观不少。而其防水、隔温等实用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可是这么简单实用的举手之劳,为何当初建楼的时候就没有做呢?
平直屋顶和斜坡屋顶是所有建筑的两种基本形式。除开不同民族审美定势不谈,一般的审美感受,平直屋顶会有壮观坚实力量之感,也有现代工业化的味道,在高耸巨大的建筑上尤其体现明显。斜坡屋顶则给人温和柔美亲和之感,有乡村闲适的味道,更适合低矮小体量的建筑。
城市本来就是工业化后的人类聚居形式,所以那些挺拔高耸的建筑不仅适应聚居的需要,也展示了借助科学,人类内心积淀的面对自然的力量的释放。而在农耕文化中的乡村,人类的建筑则表现了科技不够发达而更多适从自然的心态。所以那些低矮的斜坡屋顶的房屋成为人类乡居的主要形式。
关于斜坡屋顶,从审美上我认为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值得探讨。三角形相对直线,是最稳固的形态,因此三角状是美的基本普遍的形态。而在人的心理感受上,斜坡屋顶更契合了大自然的美的暗示。河流、平原和山脉是大自然的基本形态,其基本的线条都是柔和的曲线,而所有的山总体上是斜坡的形状。所以在大自然面前,建筑作为突起物,只有斜坡的建筑屋顶才最接近自然的美,也与自然最为和谐。也可以说,斜坡屋顶的乡村建筑,是人类对自然美的形式借鉴,是大自然积淀在人类内心的审美定势。
中国长期的农耕文明留下了众多古村落,每一片古村落,都是一个美丽的聚会,是农耕文明留在大地上的人文美景。
遗憾的是,在我们广大的乡村,美丽的竟然都是古村落。现代的村居,功能上更加宜居,但审美上多数却乏善可陈。当我们有条件把乡村民居建得更美的时候,却不能建设更多的美丽的村居。我感觉,这不应有的遗憾,已经超越了民居文化的范畴。一些怪异的民居建筑,甚至不少地方出现的欧洲古堡式屋顶的别墅群,是否显示了今人建筑审美鉴别力的低下和某些文化上的不自信?
每当我看到那些异彩纷呈的古村落和那些美丽的历史建筑,我在想,在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美丽的空间里,今天的我们为何不能建造更多的人文美景,为何不能美丽地栖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