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扎村:火焰山下的文化交汇

2009-05-07 09:22热依拉·达吾提
森林与人类 2009年4期
关键词:阿萨吐鲁番维吾尔族

热依拉·达吾提

吐峪沟原音吐峪克,维吾尔语意为“绝路、不通的路”,它是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境内的一个行政乡。“麻扎”是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圣地”、“圣徒墓”,主要指伊斯兰教显贵的陵墓,麻扎村能够以“麻扎”命名肯定不是个一般的村子了。吐峪沟全乡共有7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吐峪沟村下辖3个自然村,麻扎村就是其中一个。吐峪沟麻扎村全称麻扎阿里蒂村(汉意为麻扎的前方,因该村坐落在著名麻扎吐峪沟阿萨吾力开夫(原为波斯语,意为“住在洞里的人们”)麻扎的前方而得名)。它西距中国地势最低、气候最炎热的新疆吐鲁番市约47公里,东距吐鲁番鄯善县城约46公里,是坐落在火焰山南麓吐峪沟大峡谷南沟谷的一个维吾尔族古村落。

村子倚靠火焰山山脚,掩映在白杨和桑树中,一条不宽的河——苏贝西河,从北向南穿村而过,沿河两边,分布着零散的维吾尔族民居。麻扎村现共有231户1169人,全部为维吾尔族。著名的吐峪沟千佛洞、神秘的七圣贤墓、宏大的清真寺与杂乱的民居并立于沟谷,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被誉为是研究维吾尔族民俗的一块活化石之地。2005年10月吐峪沟麻扎村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这是新疆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村子。

麻扎村面对火焰山,夏季气候异常炎热,7月平均气温可以达到摄氏38度,年均降水量17毫米,年均蒸发量3216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957小时,无霜期平均192~224天。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当地独特的经济结构。这里是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的故乡,该品种的葡萄生长周期长、有效积温高,含糖量很高,口感和营养价值都很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称为是“绿珍珠”。但是,由于当地的地理环境闭塞,长期以来人们出行只有骑马或者步行,交通十分不方便,因此居民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绝少有经济贸易往来,这么好的葡萄也就很少有外界的人能够品尝到了。到1992年,当地群众和解放军某部齐心协力修通穿山路,定名“连心路”,吐峪沟才结束了几千年“不通”的历史,但是真正让吐峪沟走到世人的面前还是2002年以后的事情。当年重修了连心路,2003年正式通车,2004年五一开始对外接待游客。到2005年,麻扎村居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2390元(主要来自葡萄业和旅游业),而2002年以前,当地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00~400元。

麻扎村的先民很早以前就懂得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黄黏土造房,很多房屋就是在生土中直接掏挖出来的,他们在房屋的选址上也很讲究,懂得选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依山傍水而居,提高自己的居住安全性、可靠性。村子里的主色调就是土黄色,土黄的山、土黄的屋,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像是来到了某个历史上的故城。所以这里也被称作中国第一“土庄”。这里的居室造型朴拙、实用,基本都是平顶土房,高约3~4米,部分房屋上有方形采光天窗。屋内墙中间设置有土炉子,室内设有大土炕,占据了房屋的大部分空间,客房、卧室的土炕上铺有做工精美的毡毯或地毯,墙上还挂有壁毯。由于在大部分院子里都有用黄黏土制的上房顶用的梯子,夏天居民常上房顶去乘凉、晒干水果,或干脆放上一张床晚上在那里睡觉。由于当地气候干燥,降水很少,很多房屋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且保存都很完整。这是至今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

在面对麻扎村的山坡上,坐落着在全疆最有影响力的麻扎之一——“七圣贤墓”,即当地称吐峪沟麻扎或阿萨吾力开夫麻扎。它实际上是一个不足几平方米,只能容纳5~6个人的山洞,洞前筑有下部为方形,顶部为拱形的歇脚室。在麻扎对面的村子内还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清真寺。据传,伊斯兰教产生以前,阿拉伯麦加西边某国有5个人到东方寻求“天意”,行至吐鲁番遇本地一携犬的牧羊人,遂结伴同行,入吐峪沟一石洞中修行,后连同所携之犬一同成圣,后人遵为“七圣贤”。有关该麻扎的种种传说及它的灵性的各种说法使它披上了神秘的外衣。据说,“如果朝拜者以他们(指七圣人)中的任何人的名义许愿,就会得到所祈望的一切;如果发生火灾,把写有他们名字的树叶或字条投入火中火就会灭;把写有他们名字的字条放在正在哭泣的婴儿枕头底下,婴儿就会停止哭泣;农作物受灾时,把有他们姓名的字张绑在高杆上后插在农田中,就可以消灾;把写有他们名字的护身符带在身上可以驱邪并防治各种疾病⋯⋯”。“如果朝拜此地一次就可以成为半个朝觐者,朝拜两次就等于去过一次麦加朝觐⋯⋯”(库尔班艾里·哈力迪《历史新记》)。但是,使它成为伊斯兰教圣地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它的称谓。穆罕默德在《古兰经》第十八章里叙述了阿萨吾力开夫洞及在其洞中的人们, 但他没有明确指出此洞的所在位置。因此,后来出现了有关该洞具体位置的种种说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其实,阿萨吾力开夫的传说最早起源于地中海地区的基督徒传说:有7名受迫害的年轻人固守在小亚西亚的洞窟里。 后来这个故事传播到伊斯兰世界各地。故事中记载:在世界上有7处以阿萨吾力开夫命名的洞,其中一个就是位于吐鲁番吐峪沟的被称为阿萨吾力开夫的麻扎,此麻扎影响很大,每年5月至10月前来朝觐者除新疆外,还有来自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和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穆斯林教徒。

吐峪沟麻扎村在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前是吐鲁番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在麻扎东边不远处及溪的左岸有著名的吐峪沟千佛洞,开凿于两晋十六国时代,是新疆著名的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比敦煌石窟的开凿还早近百年。1957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布为首批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最早、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群。现存佛洞94窟,已编号的有46个窟,其中9个窟保存较完好,对外开放。这里是吐鲁番地区佛教遗迹中保存较好的一处遗址。

历史上,有无数科学考察队、探险家、打着“探险”旗号的侵掠者⋯⋯曾经造访过这片圣地,从1878年俄罗斯植物学家雷格尔和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次来到吐峪沟算起,先后有日本人太谷光瑞带领的考察团(1903),德国人格伦威德尔、勒柯克等带领的德国吐鲁番考察团(1902~1904),俄罗斯奥登堡考察队(1919)等来到麻扎村,获得了大量的汉文、回鹘文、吐蕃文文书及佛教典籍、铜佛像、刺绣品、绢画、壁画等珍贵文物。他们的考察活动使这个很平静的小村庄名声越来越大。后来随着旅游业在新疆的大发展,2004年五一节起吐峪沟麻扎村也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对当地居民而言,最显著的好的变化就是他们的年人均收入在迅速增加,但同时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但正是这种文化的差异性、多元性、复杂性才是吐峪沟麻扎村迷人的根源所在。

作为世界多种宗教历史文化交汇地的吐峪沟麻扎村,到现在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村子很安静、祥和,时光在这个村庄里似乎放慢了脚步。这里与世无争,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恬淡的生活气息很容易让人的心境沉静下来。徘徊村落中,偶尔和身边走过的一位维吾尔族居民打个招呼,听他说着生硬的汉语,面带真诚的微笑⋯⋯便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令人忘却都市的喧嚣和人生的烦恼,独自享受着心灵的宁静与欢悦。

猜你喜欢
阿萨吐鲁番维吾尔族
小松鼠阿萨
维吾尔族手艺人
相逢吐鲁番
晚清吐鲁番协理台吉
吐鲁番地名新探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阿萨丝孢酵母致尿路感染1例
从喉癌术切口肿块处分离出1株阿萨希毛孢子菌
吐鲁番的高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