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洪明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 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把所讲的史实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快为慢,使学生见其形、闻其声,犹如身临其境,既满足了学生好奇心,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讲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内容时,先在多媒体屏幕上播出一首已制成Flash动画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学生一听到熟悉、喜欢的歌曲,精神就开始集中到屏幕上,他们还会跟着节奏一起唱。听完后,我让学生根据歌词简单地说出东汉末年中原的局势,从而引出“三国鼎立”这一课题。在讲课过程中,我利用电脑插入三国人物的图像、主要战争的形势图、历史故事小插图、相关文物等形象的材料,让学生从更感性、直接的方面认识这段历史。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历史资料讲相关的历史小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并始终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二、 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课涉及大量人物、事件、文物、图片等,但教学中往往缺乏直观的教具、模型等,这就难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和分析。在历史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帮助学生去联想和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的大脑处于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状态,这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分析思维能力。例如:我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北京城、火烧圆明园时,我先放了一段侵略者抢劫财物和火烧圆明园的影视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侵略者的暴行和断壁残垣的遗址。接着循序渐进地问学生:⑴这段录像,反映了什么?⑵近年来,有些人士提出要重修圆明园,然而有些专家强烈呼吁“请不要重修圆明园”,这又是为什么呢?⑶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怎么做?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英法侵略者的疯狂、无耻和丑恶行径的认识更加深刻,也特别感受到了这些残败的废墟昭示着国耻!这时刻警示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这样在学生的内心激发起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
三、 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教材中某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初一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地理位置),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加上历史课中重点、难点较多,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很费力。如果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耳闻目睹,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容易突破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这一课的重难点是丝绸之路。对于初一学生,他们的地理空间概念比较差,要他们记住丝绸之路的路线是十分困难的,更何况这些地名现在已经不用了,而且是些艰涩难读的古代文字。同时课后练习有一道题是要求学生写一篇《丝绸经商亲历记》,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于是我把这作为一个突破口,课前先让学生回去搜集丝绸之路沿途几个重要城市的一些相关资料。在课上,我先在投影幕上打出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图,让学生自告奋勇上来表演,扮演一个从长安回阿拉伯的商人,根据路线说出他沿途的经历,而这个学生所说的就是他课前搜集的资料整合而成的。接着可以再找其他学生,但要说前一个学生没有说过的地方。学生说完后,教师要做一个总结,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并布置课后作业就是完成这一篇《丝绸经商亲历记》。这样,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堂角色扮演,课后撰写作文,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巩固知识,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记忆,从而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四、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靠语言来描述历史,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如今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它可以通过一些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的镜头剪接,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拒毒的教育。又如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将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以及中国人民坚决反抗的一些真实的历史镜头剪接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目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反抗精神,从而激起学生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总之,通过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各种途径、多个角度来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愿更多的历史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面走得更远!
(南通市八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