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闻竞争的关键一招

2009-05-05 07:43明眺生胡义华李爱华
新闻前哨 2009年4期
关键词:外派农民工

明眺生 胡义华 李爱华

今年2月3日至7日,武汉晚报成功策划并实施了一次短平快式的“异地打工,为您探路”战役报道。记者兵分六路,奔赴沿海地区采访,在短短几天内,发回大量鲜活新闻和有价值的用工信息,为我省及武汉市外出打工农民指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本埠新闻媒体竞争中,打了一场漂亮仗。回顾这场报道,我们认为,“快”是成功的关键,是取胜的法宝。

一、“快”之源泉:强烈的新闻敏感

灵敏的嗅觉,是新闻人捕捉新闻的利器,是媒体出奇制胜的源泉。特别是现代新闻竞争中,谁脚步迟缓,谁就可能摔跟头。

去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减速,沿海不少企业关停或减产。导致大量农民工失岗返乡,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春节前,我们就敏感地意识到,节后,随着农民工求职高峰到来,沿海地区又将成为新一轮新闻大战的焦点。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能否在沿海地区我到合适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农民工新一年的增收和社会稳定。春节黄金周一结束,本报立即着手准备外派记者赴沿海地区采访事宜。

2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吹风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透露,据统计,全国离开本乡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总量约1.3亿人。前不久,农业部组织一次抽样调查,共调查了农民工输出比较多的15个省、150个村,发现年前(春节前)返乡的农民工约占38.5%。在返乡的农民工中,有60.4%属正常的春节回家探亲,另外39.6%的人属于失岗返乡。据此测算,在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失岗,即大约有2000万的农民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失岗返乡。

这则新闻,更增强了本报外派记者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各项准备工作迅速提速,从拿出方案到井紧急策划会到记者飞赴目的地,一天之内即告完成。

二、“快”而不盲目:前期充分调查是保证

外派记者容易,但到底该派几路?到哪些地区采访?前期的调查非常关键。此前,本报记者分头走访了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市委农办等权威机构,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介绍。我省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工外出打工,省外打工占710万。截至今年元月lO日,共有112万农民工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回家,占省外打工人数的15.6%。其中,从珠三角地区返乡的占52%,从长三角地区返乡的占38%,从京津地区返多的占5%,从东北及其他地区返乡的占5%。返乡的农民工中,90%以上的仍然希望节后继续外出打310

从市委农办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f1得知,去年10月以来,我市出省打工的52万农民工,大约有2,2万人受金融危机影响失岗返乡。我市外出打工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及其它地区其中从事建筑装饰的约占25.5%;消费类制造业的约占,190%,机电制造业约占15.8%,个体及灵活就业约占9.8%:其他服务业约占29.6%。

充分的前期调查,使本报外派记者的目的性非常明确,那就是珠三角广东、深圳等地,长三角上海、浙江等地,以及东都沿海的福建省。后来,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增派一路记者奔赴广西北部湾地区采访。

三、“快”的灵魂:集体策划集体合作灵动反应

本报集体策划、集体合作、灵动反应的新闻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机制是武汉晚报多年在打大仗、打硬仗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大凡这类报道,本报会在第一时间召开由报社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骨干记者参加的紧急“诸葛亮会”,让大家开启思路,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2月3日上午的紧急策划会上,就外派记者达成共识,采访内容也明确下来。策划会还决定:在记者动身飞往目的地的同时,不能坐等前方记者发稿,应迅速派记者到本市远城区农民工输出较多的乡镇村采访,并通过连线沿海地区我省外派劳动服务管理站和兄弟媒体等方式。推出几个整版的组合报道,以气势夺人。

总编辑林霓涛特别强调:外派记者在报道内容上。不能只局限于发布找工作式的岗位供求信息,而应尽可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沿海打工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同时要有宏观意识和深度思考。

四、“快”的效率:集中主题同步发稿前后方对接

规模大、内容全、新闻与实用信息兼顾。形成这次战役报道的基本特色。从2月4日至7日。本报连续4天用3个整版的规模密集“轰炸”,有消息,有特写,有综述,有专访,图文并茂;政府官员、劳务市场负责人、用工企业老板、正在求职农民工、打工多年的农民工,火车站、汽车站、车间生产线、宿舍、食堂……从宏观到微观,从工作到生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采访和展示。8日,在记者返回后,本报又出了一个摄影专版。5天内,共发了14个整版。

前后方联动的完备指挥体系,使得新闻生产快捷、有效,风格统一。为避免前方记者打乱仗,拟定了三大主题,每天突出一个主题,各路记者同步发稿,使报道有主脑、有章法,形成版面强势和规模效应。这三大主题不仅农民工关注,也引起读者普遍兴趣:

第一天主题:供岗情况。沿海有多少岗位可以提供给农民工?即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当地今年对农民工需求情况如何?哪些岗位缺人?哪些行业最需要人?为方便外来农民工就业,当地政府部门有哪些应对措施?

第二天主题:收入问题。农民工在当地打工可以拿到多少钱?即了解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工资水平,薪水较高的岗位,加班时间及收入等。

第三天主题:生活状况。今年到沿海打工的农民有哪些苦恼?即重点关注农民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住房情况,日常消费,子女就学,夫妻生活、文化娱乐等)。

对记者的采写要求:联系当地政府管理部门,掌握宏观情况;采访具体的企业、农民工;有主件意识,抓重头稿件;讲故事、抓细节。

为保证前方记者的劳动成果尽快、尽量完美地展现在版面上,报社有总编辑、值班总编辑宏观指挥,有经济部居中协调,有专职记者负责跟前方记者联络。及时掌握稿件情况,便于安排版面。同时,对前方记者每天发回的稿件进行粗加工,然后传部门主任、总编室主任、版面编辑精加工。各个采编环节环环相扣,保障了新闻生产快速、有序进行。

五、“快”的境界:前方记者八仙过海,尽显神通

明眺生原定的采访路线是广东东莞,后来,将采访地点延伸至中山市,一东一西两座经济发达城市,使采访结果在珠三角地区更具代表性。记者胡义华原定的采访地点是福建泉州和福州,到达泉州后,得知外来务工人员打工最集中的地方是晋江市,而晋江市又以陈埭镇最多,于是,他果断决定扎到晋江市深入采访。发回了《福建晋江:再来3万人也不嫌多》、《我每月能挣1800元》、《泉州企业乐了:家门口就能招到人》等有分量、可读性强的稿件。

周海滨赴广西采访,原定的采访角度是广西北部湾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农民工。但去后得知,广西本身就是劳务输出大省,北部湾地区很多项目刚刚上马,就因金融危机影响而暂停,用工基本饱和。情况有变!他立即向后方请示调整采访角度。改为“假如我是一个外地人,在广西打工如何生存?会遇到什么问题?”征得后方同意后迅速投入采访,写出了《回家,异乡打工者心中的痛》、《中越边境线上,生存着一群湖北人》等好稿。

匡志达在联系采访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顺利的情况下,打的直接去上海市劳动局。他刚赶到该局,正巧会议结束。他将那位负责人堵在办公室,顺利完成了采访。

采访宁波和温州的李爱华。向下用力,采访两地的劳务市场,了解岗位供求情况,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写出了《宁波:多数企业活得还不错》、《宁波、温州:多数工种平均月薪1200元》等高质量稿件。

猜你喜欢
外派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巧解企业外派人员个税难题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外派人员、沟通满意度与知识转移能力——基于在华跨国公司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