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学者 别一样风范

2009-05-04 10:15彭砺志
书画艺术 2009年1期
关键词:美学形式书法

彭砺志

反思当代书法学术史二十年来的成就,我们就不会忘记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学者,他始终站在中学的讲坛上,却著作等身,做着甚至让高校专家惊慕的学问:博通诗书画印之学,穷究中西美学之理,精研元明书法之史。如此罕见的治学视野与如此精深的专门研究,在当今整个学界恐怕也为数不多。这位学者就是惠山无锡的蔼然长者楚默先生。他的《楚默文集》共12卷,最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这些著作集中了他的书学、美学观及书学史观,是当前书法研究的重要成果,值得一读。

一、美学观:从认识论向本体论体系的根本性转换

《书法解释学》的问世,表明书法美学的研究真正从认识论走向本体论,是对当代书法美学研究的一次颠覆。可称得上第一部真正的书法研究著作。

《书法解释学》立足于传统书学。充分利用西方解释学、现象学美学、接受美学中一些适用性原理和方法,第一次将“书家——作品——欣赏”作为一个互动的整体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的考察,实现了书法美学研究由认识论向本体论的突破。

《书法形式美学》是对书法美学核心领域——形式的进一步跟进和深化。该书将书法形式涉及形式历史、形式现象、形式心理、形式物理、形式批评等五大方面,其体系之严密,论述之全面。再一次开书法美学风气之先,极大地提升了形式研究的学术性高度,刷新了当代美学研究的既有成果。

《篆刻创作原理》《书画印欣赏》二书即体现着形式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如果说作者对作品为中心的美学研究是审美经验解释学。那么,对前代诗、画、印论的考察便是循环解释学,二者共同指向本体论这一中心。从这一点来讲,其著《古典诗论研究》《中国画论史》无妨当作诗歌与绘画的美学阐释史来看待,这又是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传统的解释方法。

二、史学观:以艺术视角加以观照

楚默先生有着深厚的治史功力,从《倪云林研究》到《中国书法全集》元明书家诸卷,各书家的评传、作品的考释,无一不涉及各自的生平、交游、著作、作品。特别是对于二三流书家,史料分散,时诸说纷纭,经常需要“采铜于山”,进行一系列辑佚、识读、考证和鉴别,方能水落石出。

他对于书法史的梳理重在其发展流变的规律,找到政治、经济、文化与书法的对接点以还原艺术的历史。在对元明书法史的断代史研究中,他紧紧抓住文化心理结构对其书法风格的影响这一线索,将文学性、艺术性与学术性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艺术史观。

三、方法论:打通与比较,辨证与诠释

楚默先生研究的视野非常开阔,涉及的领域也极为广泛,从文学到艺术,古今中外。似乎都有他探索的足迹。这其中有不主故常的变化,也有他一以贯之的治学方法,即考史能以史带论,论艺则紧扣风格形式,兼通众学,辩证诠释。

(一)打通与比较

楚默治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打通”。这一方法渊自钱钟书。“打通”体现了学问之间在学理上的有机联系。一是古今打通。当今书坛“丑书”流行,作者以古代作品为例,结合古代书论,分清了当今丑书与古代作品的根本性差别。二是中西打通。在《书法形式美学》中,对“书法色彩”一节的论述,既有中国哲学中的色彩理论,又有康定斯基等人视知觉心理及审美观念的依据。三是文史哲艺各学科之间打通。四是西西打通。作者对书法图式的研究,不仅利用了德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安德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而且综合了美国霍兰和姚斯二家文论观点。

(二)辩证与诠释

学术研究的任务就是要从文本中阐发幽微,发现规律,“辩证”与“诠释”代表了作者史论研究的不同方法。在编撰《中国书法全集》元明诸卷过程中,他着眼于统治者文化、宗教策略,内府收藏与奎章阁的建立对于当时书法文化的发展的推动;对明代书法发展史的整理,则从内阁政治、经济发展及市民文化消费角度加以分析。这些都是“辩证”研究方法具体运用的典型例子。

对书家的个案研究,作者看来,文化心理结构,不仅决定着书家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等,同时也制约着他们的审美取向和风格追求,抓住了—个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无异于找到其书法风格与形式产生的心理机制。

以文本来征引故实辩证本事,是作者在艺术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而以文本懈释辞句、阐明原理则是作者在古代美学理论与美学史研究中常采用的路数。后一方法跳出传统朴学和训诂学的圈子,综合运用了现代语义学、西方阐释学等。利用中西文化差异循环解释,实现了对中国传统阐释方法的超越与发展。“阐释”方法在其著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纠偏误读。董其昌画分“南北宗”观点,多数学者持南北二派论。在《中国画论史》中,作者通过对董氏原著一段话的疏证找到答案:“挫其锐。非锐者,终不可挫;解其纷,非纷者,终不可解也。此万物宗也。永明所拈佛语心为宗,庄子所标大宗师,皆谓此宗。”此文中“宗”被训为“本”“主旨”,佛宗于“心”,此为“以禅喻书”的关键所在。“心”解决了画学中的“道”的问题,所以,“南北宗不是宗派论,而是绘画创作论。”

2加深或延展对古典美学的认识理解。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概念范畴具有模糊性、非逻辑性的特点,如“意境”“气韵”“形神”等。作者在阐释中常能借助于西方美学中的一些原理,让读者豁然开朗。

3寻求一种新的解释机制与方法。“黄字中宫收紧而向外放射,其长枪大戟美在何处?”在《黄庭坚艺术论》一书中,作者利用阿恩海姆著名“力论”:“一个中心位置能传达出稳定性。在任何其他位置上,物体都能被指向这个或那个方向上的矢量所控制。中心的物体,即使在自身范围内表现出强烈的运动时,也是平静独处的。”看来,中官密,反而更能增添稳定性。

如果说“辩证”的方法是考据之学,那么“阐释”尤其是“循环阐释”则是“义理”之学,不过,一经作者融入了打通参互和比较的方法之后,已与传统治学方法大相径庭了。

读楚默先生的著作和文章,好比是山阴道上的一次攀登,作者移步换景,读者目不暇接。如果你不了解他的为学品格,你至多读懂一半:而当你进入了他学问深处,学术可能已经不是你关心的重心了。

猜你喜欢
美学形式书法
印花派对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纯白美学
诗书画苑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