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字
马来西亚242所华文小学获政府拨款2 050万林吉特
马来西亚教育部在第二批半津贴华文小学拨款中,共鉴定242所学校获得2 050.3万林吉特的拨款。
马来西亚教育部在第一经济振兴配套方案下共拨出5 000万林吉特给半津贴华文小学,继第一批获得拨款的247所华文小学后,今次再鉴定第二批华文小学。
在各州所得拨款中,以沙巴及砂拉越州获得最多拨款,砂拉越获462.7万林吉特,其次是沙巴获得454万林吉特。在第一批及第二批,沙巴州获得最多拨款,共获951万林吉特。
马来西亚教育部也鉴定了上述学校所需维修的工程及款项,其中包括325.5万林吉特处理危楼,825.1万林吉特处理陈旧不堪的教室,845万林吉特兴建教室,以及54.7万用作桌椅配备。
马来西亚教育部也会在短期内处理剩余的款项,即280.3万林吉特,有关款项将优先处理危楼及学校的破旧课室。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2009年3月17日)
汉语教育成法国发展最快外语教育
学生人数年增三成
全法首次中文国际班研讨会于2009年3月11日在巴黎著名高中路易大帝中学举行。法国教育部部长达科斯在会上表示,法国已建立起从小学到大学一整套汉语教学机制,汉语教育成为法国发展最快的外语教育,近年来学生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截至2008年底,全法在各级各类教学机构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4.5万人。目前,汉语在法国已经成为仅次于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意大利语的第五大外国语言。其中,法国开设中文课的小学有20所,学生2 000人;中学433所,学生2.5万人;高等院校开设汉语专业课程的有19所,学生4 000人。开设非专业汉语课程的高校有150所,学生1.4万人。此外,法国还有近八十个民间团体开设汉语课程,学习人数1.5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法国教育部于2008年6月在北京签署了《法国中文国际班项目行政协议》。首批中文国际班已于2008-2009学年分别在法国爱克斯-马赛、巴黎、里昂、凡尔赛等8个学区开设。中方负责向法方派遣汉语和数学老师,目前已经有12名教师在法国任教。
中国驻法大使孔泉到会祝贺全法首次中文国际班研讨会开幕。他说,中法建交之初,几十名中国学生来法学习就足以成为法国媒体的头条新闻,而如今,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已逾3万,法国在华学生也超过5 000。从学习人数上看,中文在法国外语教学中已上升到第五位。
曾培养出蓬皮杜、德斯坦、希拉克等多位法国总统的巴黎路易大帝中学坐落在著名的先贤祠附近。该校校长瓦拉特介绍说,路易大帝中学和北京清华大学附中、上海中学都是姐妹中学。几年来,双方都进行了互换学生的活动。今年2月1日,清华大学附中15名学生来到巴黎路易大帝中学交流;4月初,该校将派30名学生分别到北京和上海的姐妹中学交流。
(中新社2009年3月11日)
马来西亚数千人游行要求恢复母语教学
几千名马来西亚人2009年3月7日在首都吉隆坡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废除使用英语教授数学和科学课的政策,恢复用母语马来语教学。游行期间,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
示威者希望向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米詹·扎因·阿比丁递交请愿书。警察部门说游行未经许可,并出动警力驱散示威者,还使用了催泪弹。目前没有人员受伤和被捕的消息。
马来西亚警察总长穆萨·哈桑说,示威者不顾警方警告,警方无奈之下才使用催泪弹。
为了提高国民英语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马来西亚政府于2003年要求数学和科学两门课采用英语教学。不过,一些教师和语言学家认为,使用英语教学阻碍了马来语的发展,导致母语中缺乏现代科学词汇。
马来西亚政府去年开始就这一政策的效果展开调查。
(新华网2009年3月8日)
美大学毕业生走遍50个州尝试50份工作
计划出书
为了证明在经济困难时期也能找到工作,美国一名大学毕业生花费一年多时间走遍美国50个州,并成功在每个州都找到一份工作。
今年26岁的丹尼尔·谢迪克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之初,他连续40次面试应聘受挫,之后他决定尝试不同的方式,走遍50个州并争取在每个州都找到一份工作。
最终谢迪克实现了这一目标,而他的求职秘诀就是什么工作都愿意尝试。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在俄勒冈州做过伐木工人,在亚利桑那州做过边境巡逻员,在阿肯色州做过考古挖掘工人,在密歇根市卖过汽车,他的大部分工作都与他的专业无关。
谢迪克在求职过程中被拒绝过2 000多次,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下来。他的每份工作通常做1周左右,聘用过他的雇主对他评价都不错。一名雇主称赞他是“所见过的适应能力最强的人”。
谢迪克说:“刚毕业时找不到工作让我非常灰心。于是我决定到不同的地方试试,结果找到了50份工作。这对决定我今后真正想从事的工作很有帮助。”
谢迪克目前计划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以激励大学毕业生突破就业时的心理障碍。
(法新社2009年3月17日)
美一医学专家被查实论文造假
10年内禁止从事教研
一度在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的美国麻醉学专家斯科特·鲁本博士,日前被查实有伪造论文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为此,鲁本曾经发表的21篇学术论文已经被相关期刊全部撤销,其本人在至少10年内被禁止从事教研活动。
据美国马萨诸塞州贝斯泰特医学中心发布的消息,该中心在去年一次学术审查中发现鲁本的一些论文存疑,随即展开详细调查,最终确认鲁本在一些论文中有“部分或全部数据造假”行为。据悉,鲁本在调查展开之时就已被勒令停职,而被查实造假后,他于1996年到2008年期间发表的21篇论文均遭撤销,同时被该中心“禁止在至少10年之内从事任何研究或教育活动”。该中心表示,目前确认没有其他人卷入,“鲁本应独自对造假行为负责。”
“这起丑闻实在是令整个学术界蒙羞”,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的安德鲁·查普曼教授说。“这可能是麻醉领域内最严重的造假丑闻了”,《麻醉与镇痛》杂志主编史蒂夫·沙费尔说,“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做,这种事情几乎总是百分之百会被发现的。”
据悉,鲁本伪造的数据主要与一类消炎镇痛药相关,涉及默沙东公司的万络和西乐葆等。这类药物于上世纪90年代问世,较传统消炎镇痛药有更好的胃肠道安全性,但后来万络被发现有严重心血管疾病风险遭撤市,而西乐葆则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审核后获准继续销售。
(新华网2009年3月15日)
孟加拉国拉杰沙希市发生校园冲突死伤百人
孟西部拉杰沙希市的一所大学3月13日发生武力冲突事件,造成1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拉杰沙希大学两个支持不同政党的学生团体当天上午起发生多次冲突,由于他们持有武器,其中一人在混战中受重伤后在医院不治身亡,另有上百人受伤。报道说,两个团体分别支持执政党人民联盟和前执政党之一伊斯兰大会党,他们几天前就曾发生过武力冲突。
事件发生后,警方和快速行动营被调派到拉杰沙希大学控制局势,首都达卡到拉杰沙希市的高速公路交通中断数小时。拉杰沙希大学随后决定无限期关闭校园,要求所有学生限期离校。
(新华社2009年3月13日)
美国一中学招聘一名保安 引来近700人竞聘
美国俄亥俄州一所中学招聘一名保安,未曾想到引来近700人应聘,凸显眼下严峻就业形势。
俄亥俄州东北部坎顿市附近的爱迪生中学公开招聘一名全职保安,时薪15美元~16美元,另有津贴。负责招聘的官员说,招聘启事已公示1周,但鉴于潮水般涌来的申请,他们决定将延长招聘期限。
爱迪生中学校长约翰·理查德说,许多应聘者受经济危机冲击遭裁员,在应聘申请中附上一段危机中的“辛酸经历”。
现年49岁的唐纳·克罗斯顿是应聘者之一,她原先供职的两家工厂先后倒闭,使她加入应聘大军。克罗斯顿说,虽然自己在数百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的机会渺茫,但她仍愿意一试,希望能有好运气。
(《今日早报》2009年3月9日)
广东今年向海外派100名华文教育志愿者
2009年广东省将向海外派出100名华文教育志愿者。经过一个月征聘筛选,130名志愿者在华南师范大学接受最后一轮面试,最后入选者将于6月陆续飞往目的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上岗执教。
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吴行赐介绍,目前海外华文教育遭遇的瓶颈是需求量大,但师资奇缺。应海外华侨协会的邀请和基于市场需求的考虑,2003年广东省侨办就尝试向海外输出华文志愿者。2008年,广东省侨办和教育厅共同制订了《广东省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三年规划》,拟于2009年~2011年间每年向海外派出100名华文教育志愿者,并将向海外输出华文教育志愿者这一措施制度化。
广东省华文教育志愿者一般派往东南亚国家。据了解,2008年派出的94名志愿者分赴印尼、菲律宾和马达加斯加。今年的志愿者仍是派往缺口较大的印尼和菲律宾,另外也有部分派向泰国。派出海外的教员主要在当地的华文学校从事为期一年或者两年的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
据介绍,这种由政府征聘公派出去的志愿者每月可享受由政府和当地华人共同出资提供的生活补贴约6 000元人民币。
吴行赐说,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类专业人员普通话达到一定标准都可报名参加,有实践经验者可优先考虑。今年报名的应届毕业生较多,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的一些大学和师范院校。
参加面试的佛山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张雪梅说:“我希望到印尼去执教,借这个机会让当地人了解中国,喜欢中国,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她告诉记者,以后准备从事教育工作,出国执教的经历可以让她了解国外教育情况,将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新华网2009年3月12日)
调查显示:英国9万学生以为奥斯维辛是啤酒品牌
英国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一些学生以为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是一个啤酒牌子,一个宗教节日或一种面包。可见不少11岁~16岁的学童对二战期间纳粹分子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历史缺乏了解。
据报道,二战期间约有13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死亡,合共600万犹太人遭杀害。但以1 200名青少年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对这个集中营一无所知。
根据国家规定,大屠杀被列入中学学校课程内,是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个科目。可是,在这项由伦敦犹太文化中心进行的调查中,8%的受访者以为奥斯维辛是邻接德国的一个国家,2%以为它是一种啤酒,还有2%认为它是个宗教节日。更奇怪的是,有1%的受访少年竟然以为它是一种面包。约有10%的受访者回答说,不知道奥斯维辛是什么。
伦敦犹太文化中心解释说,英国11岁~16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约有450万,即是说把奥斯维辛集中营当作饮品的约有9万人,当作面包的有4.5万人。
(中国新闻网2009年3月10日)
责任编辑 张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