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改变人生

2009-04-30 09:44邓明茜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育部服务学校

邓明茜 李 典

记者:您曾经在教育部国际交流处担任处长,按照很多人的观点,大可不必再辛苦创业,您当时是在什么想法和动机下出来创办留学服务公司的?

答:我大学毕业后就入职教育部,一直在当时的国际交流处做出国留学工作,做了15年。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国家关于留学的一些重大的政策和计划制定相关工作我都参与了。在教育部工作期间,我有机会在英国留过学,但在英语方面对我最大的锻炼还是在国际交流处,通常每天要看非常厚一叠的英文材料,要看得非常快,所以语言必须要好,还要和人洽谈,需要一些交际的技巧,我觉得那个时候对我的锻炼非常大。应该说我把我最好的时间献给了教育部。

很遗憾我在教育部不是特别优秀的一员(笑),年轻的时候并不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在工作上的勤奋,做的很多事情,对后来的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15年以后,我发现自己的性格可能不适合在机关工作,我想实践自己的想法,自己做些实事,于是越来越觉得应该开创自己喜欢的事业。我离开教育部到现在还不到十年,应该说我一生最重要的时候还是在教育部。

最开始我并没有考虑做留学服务公司,那时没有太明确的想法。开始去了一个国外的计算机公司做市场总监。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之前在教育部的经历,有人找我做教育咨询,还因为我是学理工的,所以也做一些IT咨询,特别是外国公司怎么在中国开展IT服务。在这个期间,有朋友跟我说,你可以考虑留学市场。那个朋友后来成为我的创业同盟,比较幸运的是,那时是留学市场的蓬勃发展期,几乎所有在里面做的人都很成功。

记者:您对留学服务机构被称为留学中介有什么看法,您希望社会怎么认识留学服务机构?留学咨询服务和前几年相比可能不那么容易让消费者掏钱了,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对于留学服务,我也向教育部有关部门反映过,希望在发文中不要把留学服务机构称为中介。比如我们不会说律师是中介,因为它是一个比较高尚的职业,它专业性很强,给人谕示、建议和意见。但一谈起中介,可能比较像不是很正面的行业,它强调的是做中间人,赚取差价,没有体现出专业性。我曾经和几个业内人士做过一期节目,在节目里我也提到希望能够把我们做的事情叫做留学服务,这也是我一直在倡导的,留学服务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留学咨询是比较高尚的事业,我也希望社会能够越来越了解到它的专业性。

2000年初时,我刚开始做留学服务这个行业,那时也是中国留学服务行业开始走向正轨的时候,教育部开始逐步规范这个行业的发展。当时留学服务的内容跟现在有些不一样,很多人的想法是能出国就行了,签证是主要困难。到今天,签证不是主要的服务内容,留学服务很大程度上是帮学生选择学校、专业,帮助他们申请好的学校。经过七八年,服务的重点内容已经有所转变。2000年的时候,由于缺乏像互联网这样的信息渠道,学生对外面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需要我们的服务。到了今天,学校的信息互联网上都有,那他们为什么需要我们做咨询呢?

我们自己定位是面向高端人群,优秀学生。公司周边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这些学校都有学生接受我们的服务。他们为什么需要我们?第一,我们中国的学生独立性还不是很强。在我们公司,很多大学生毕业了,父母还陪着一起来做咨询。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好的服务。第二,有的学生很有主见,但他们很忙。留学服务的价值已经广为认可,他们愿意花钱让我们提供帮助,而他自己可以去忙别的事。第三,有的学生难以自己做选择,他们即便有时间自己做,但一看每个国家都说自己好,每所大学也都说自己好,很难做选择,需要有个人去交流。中国学生一般会和同学交流,但这些信息是不全面的,也不一定适合于他。我们的工作就是去寻找适合客户的方案,给他全面的分析,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所在。对于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接受留学服务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认识国外学校和认识自己的过程。另外,在签证方面,我们的经验能够使得他们更顺利。在申请方面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很多人有错误的观念,认为成绩好自然就能成功申请学校。举个例子,我们有个清华的工科毕业生,成绩不错,各科成绩平均80多分,要申请美国大学,自己申请了两年都没有成功,后来找到我们才申请成功。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技巧,经常有的学生在三、四月的时候找到我们,说自己申请了20所大学,但基本上已经被十八九所学校拒了,这个时候机会就很少了。很多人都是过于自信。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的,比如说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以国内名校生身份申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肯定没问题,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还会有来自清华、北理工的申请者,这些大学的学生也都很好。这么多人都在申请,竞争者众多,结果并不一定乐观。国内有些人还有错误观念,认为我付钱我就能上名校,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所以基于这些因素,留学服务还是有价值的,而且留学服务的价值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记者:中国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以前人们称留学为镀金,但现在可能大家不一定这么看了,在您看来,留学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疫情,出国留学人员还是在增长,2004年陷入低谷,因为当时有很多对“海归”、“海待”的报道,很多学生回来以后就业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认为留学价值不大。我觉得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也就是说人们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可喜的是,2005年、2006年,出国留学又有了大的发展。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不要把留学看得那么神秘,花了20万就是比8万有价值,不能这样去看待留学。留学不能看几年的效应。现在的家长是投资于人,而不是投资房子和汽车,不是几年的效益,是一生的效益。

这还涉及另外一个问题,每个人对留学,还有每个家庭对留学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大概会有这么几类人。一类人在国内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家里又有一定的经济条件。第二类人上的不是国内名校,在国内可能只能上二类本科,有的甚至很优秀,如差几分从清华志愿掉下来到第二个志愿的。这些好学生想接受好的教育。我还见过一个上了北大的学生,在北大读了半年后到我们公司来,要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国际关系系。他对国内的教育有点失望,所以愿意申请国外的好学校。第三类学生的目的可能就不是接受教育那么纯粹了,比如说想让小孩移民,改变家里经济条件,这些人会去一些不那么有名的学校,他们会选择去一些非主流的国家;有的人家里不富裕,也会想在国外寻找一片天地。不同的人目的不同,收获就不同。

留学对国家有价值、对社会有价值。中国历史上的五次留学潮很能说明问题。第一次留学潮的代表人物是容闳,在那个时候引进了先进的思想、西方的科技,像新式的学堂、新式的武器枪炮、军事工厂,还有修建铁路等。第二批的代表人物是邓小平这一批,包括鲁迅等,对中国的实际影响非常大。第三批是建国前,钱学森这一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到美国去,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第四批是20世纪五十年代留学苏联,大批人被派到苏联学习。第五批是改革开放以后留学这批人。有人专门写过书谈每次出国留学潮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中国进步起什么作用。对个人来讲,我认为影响也是巨大的。

记者:能谈谈您个人的留学体会吗?您觉得国内和国外教育出来的大学生最大的差别在哪?

国外的教育我觉得有几方面不同。国外的一些学校在世界观、思考问题的方法方面很有教育方法,而中国教育在这方面考虑得比较少。中国的教育思维习惯就是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现在大学可能还是这样。我本科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工科,印象很深的是老师教数学,教室一共有8块黑板,老师上一节课就写8块黑板,我们就在下面抄,但是这样的教育系统性很好。我记得在英国上管理理论课,老师在第一节课把总体的方向讲了一下,从第二节课开始他就往那一坐,什么都不管了,剩下的都让学生讲。我们系统还没学,都不知道怎么做。管理理论有时代变迁,20年、30年、40年,每次变迁都有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要讲好自己的部分,还要看前面的人怎么讲,后面的人怎么想,然后再去做。我也做了个管理体系的报告,我觉得这比听老师全部讲一遍要好。

我还记得在曼彻斯特大学的第一节课,课上我基本懵了,自我念书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我的英文水平很好,93年出国时,我的雅思考了7分,应该说这样的英文水平不会有不能理解的情况。但当时我就是听不懂,很糊涂。课上每人发一张纸,上面是书单,列了20本书。老师说,你们要去看,要学习,教科书没有。一门课就要20本书。学5门课就得100多本书。要看的书很多,一是花钱,二是基本读不下来。后来学会了,我们看外国人都是在图书馆看书,于是我们也去借。国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人去讨论。就像我原来学工程,答案都是唯一的,中国人觉得不能有第二个答案,外国不一样,可以有好多答案,所以一开始我特别糊涂,它的答案怎么会有多种。这就是世界观的不同,这对我冲击非常大,也是在这样的冲击下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后来我学习的内容偏文科,讨论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英国人是那样看事物的,我们中国人是这样看事物的,这对我的世界观影响也非常大,而这种思维观念上的冲击在中国教育中还不容易达到。

国外的课堂教育比国内的教育明显更注重发展能力,比如英文阅读速度要快。从英国留学回来后,我一天要看很厚的一叠英文材料,像这样大量的材料就算是中文,有的时候可能也看不过来,但我英文能看得过来,我用英文写邮件也快,快速的英文阅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在英国学习的经历。中国人可能现在还不太注重一些能力,像展示的能力。英国人讲究幽默感,讲话要比较有趣,要调动听众的兴奋神经,这些是我们中国人不太重视的。中国一开会,好多人都要睡觉。外国政治家滔滔不绝,后来我知道他们都是训练出来的。现在我们有个学生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管理,专门学习怎样做领导。学习的内容非常具体,比如让学生做演示讲环保问题,然后接受班级的评判,评判会涉及在演示中的动作,比如摸脸,还有摇晃身体等,然后给出具体的建议。对于这些细节,表情、动作、姿势会传达什么信息,该如何解读,外国人研究得很深。

留学还能开阔眼界。留学期间,我在欧洲旅行了一个月,驾驶技术也是在那学的,打了工,赚了点钱,经历了很多事情。有这些经历,你就会觉得生活很丰富。

国内教育现在差距比较大的地方是能力培养,当然我们现在也在逐渐重视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大学学生,让他发个传真不会发,做个PPT演示不会做。所以我对现在对国内一些大学的教育是比较失望的,理论一大套一大套,但其实这个社会绝大多数还是需要实践经验。我觉得大学阶段能给人锻炼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方式。教育其实不需要做一些伟大的事情,不是说非把学生安排到微软公司才算是实习了,学校里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教师也可以改变授课的方式,比如说很简单,可以把课堂调换,让学生来上,老师来点评。这样学生就得去读、去工作、去写、去展示。老师可以坐在后面听,恰当的点评有时候比系统的讲授对老师更具有挑战性。

记者:现在留学服务市场消费者的情况参差不齐,有的消费者可能对国外教育的情况几乎不了解;而有的消费者可能某些方面了解的信息比服务机构了解得更深入,面对这样的消费者,留学服务机构如何提供与他们的情况匹配的服务呢?对多样化的消费者,您所在的留学服务机构有什么具体措施?

确实到我们寻求留学咨询服务的消费者差别很大。有的人一无所知,有的人已经了解很多。这对留学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最有想法的客户或是了解国外教育情况最多的客户,我们的目标是,我们要比他们了解更多,要比他们更专业化,这对我们的员工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由于公司地处高校办学区,我们很多客户对国外教育情况都很了解,他们缺少的是成功申请的信心,或者是不能对自己和要申请的学校进行正确定位。申请出国留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一生只经历一次,但我们做过的案例有很多,对我们来说每次都是经验的积累。他们可能没出过国,因为中外文化的隔阂,在申请过程中一个小错误可能会产生令人遗憾的结果,而我们很多知识都准备好了,这是我们服务的一个基本起点。

对于不太了解国外情况的客户,我们更有经验,但服务这种顾客也有它的困难,不可能让顾客全面地、没有目的地了解所有情况,我们要把很多时间花在“教育”他们上。通常因为一无所知,这些客户不太容易对服务建立信任。我觉得咨询本身还不是很难,主要难在交流上,因为他们对国外不了解,需要有一个了解的过程。

还有一类客户对我们来说比较麻烦,他们的期望值太高,比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却要申请英国前20名的大学,而且还认为,我付了钱你就要满足我。对于这类客户,我们需要让他们明白,确实经济上你能负担得起,但是和你竞争的是我国众多名校的尖子生,竞争能有多大胜算?需要现实一点。最糟糕的就是有些人只看大学排名,我们要花很多时间解释,比如其实第九名比第十名好不了多少。很多人有偏见,认为排名靠后的学校就是比较差的学校。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可以发现,通常选择在国外上“差”一点的学校的人都是那些在国外呆了一段时间的人,因为他们发现上这些学校更加实用,更加适应将来的发展和需要。很多消费者不了解国外教育的情况,相关知识不够,但让他们明白这些很花时间。

记者:有些人不太愿意选择留学服务机构,他们有些顾虑,觉得这个领域比较容易有骗局,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四五年前,这个现象比较严重,大家对这类公司理解不够,信任度比较低。今天我觉得这种事情比较少,国外学校信息比较透明,我们现在收费也很透明。十年前,留学服务的费用连飞机票的费用都一起收,还有报名费、宿舍费等等一共二三十万,家长要一块交齐了。现在我们的服务非常透明,学费国外学校的网站上都有,费用非常透明,利润空间一看就知道。加上现在教育部发布的留学中介规范性合同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市场监督举措,现在跨国中介的举办条件都很严格。以前信任度低还有一个原因是留学服务机构还没有走向品牌化。现在好了,现在留学服务机构都走向品牌化了。

我国外出留学的人数还在不断增长,留学服务这个行业也在不断增长,这几年留学服务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留学服务市场也在逐渐走向规范、健康发展的道路,留学服务机构也开始讲品牌、讲规模、讲质量。坑蒙拐骗基本上没有生存空间了。

记者:您怎么看DIY留学?你觉得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素质才能做好自助留学?

很多学生DIY的出发点是自我锻炼,我们挺鼓励学生什么事情都自己先尝试一下。但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清楚自己的能力,我前面也提到,留学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不是很了解国外情况的人来说,自己在申请留学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一些陷阱。

有的学生DIY做得不成功,通常是因为实力还不够。留学DIY要成功,第一要了解国外情况,第二英语要比较好,第三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尤其是在英文方面,可能很多人把握不是那么好,有时对像“and”和“with”这样常见的词语没有理解正确,就会选错专业,做出和自己本来意愿相违背的选择。所以要是不那么自信,做留学选择和申请的时候就要找人帮忙。

记者:现在中国留学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大众化,二三级城市的一些人也开始考虑留学,对这样一个情况,您所在的留学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是否会有一些变化?

今年我们看到一些省份的主要城市有很多人选择出国留学,中国不单是留学,它的经济发展包括汽车、房地产行业也都是阶梯式发展模式。发展的第一个阶梯是东部9个省,第二个阶梯是中部12个省,第三个阶梯是西部城市。这种阶梯式发展是中国的一个特点,像郑州这样的城市,现在留学的热情要比北京高,我觉得大概三年以后,兰州的留学可能会得到很快发展。

我们现在提供的留学服务咨询主要针对英语国家,有英国、美国,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如果我们走向全国,那么面临的情况就是需求不一样,因为经济水平不一样,所以需要我们有一些适合内陆城市发展的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国,如德国、荷兰,还有瑞士。这些国家是欧洲国家,也在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之列,但是它们的学费相对低廉。

我们推广的学校首先是发达国家的好学校,去落后国家,那是叫去留学吗?也许我有些偏见,但我是做教育的,我觉得去相对落后国家留学不是很好。留学是特别重要的人生经历,去先进的国家可以帮助开阔眼界,了解一些新事物,看发达国家在发展中的问题,去那些落后的国家留学没有必要。

德国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德国学机械电子是很好的选择,而且相对便宜;荷兰也很好,是欧洲大国,英语说得非常好;瑞士是世界上花园国家,可能是人们最向往去的国家。尽管中国现在对瑞士的学历不是很承认,但是它们有世界称道的酒店管理。发展这些留学目的国是我们整体向外走的战略。另外,我们现在还考虑开发日本留学,留学日本学费不算高,还可以打工。日本的学校教育质量比较好,有的还提供奖学金,在好的情况下相当于免费在日本学习。现在很多人不原意去日本留学是文化的原因。

我们要不断地变化,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最后我想说的是,留学是正面的事情,第一,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第二,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第三,可以促进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这对国家是件好事,教育部的政策和国家政策都是支持留学的。国内目前的情况还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发展高等教育,有些人有经济实力到国外开阔眼界是件好事,很多人留学后留在其他国家,但是和中国有关的事情,他们都很关心,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来或者回不来。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很深,就算留学后在其他国家定居下来,他们也还是中国人,很多人通过留学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发展,也包括我。学生出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对人生特别有意义。

责任编辑 张 鹤

猜你喜欢
教育部服务学校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学校推介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服务与咨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