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演讲精要

2009-04-29 00:44
传媒 2009年1期

文化论坛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称臣尹明华

传媒发展的文化理解

传媒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文化渊源关系。一方面传媒通过反映和报道,通过它特殊的影响力扩展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传媒的发展本身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无可回避地接受了社会生产力强大的助推。同时,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来显示自身存在的现状。

当我们以文化的方式去召唤、说服和号召,就有可能获得更多读者的理解和关注。许多事情如果从文化现象上进行解剖和分析,就有可能找到历史的成因和破解的途径。

目前,金融危机正在席卷全球,这场危机对传媒业形成的冲击和影响也是前所未有、显而易见的。站在文化的立场上,也存在着发展机遇。首先。从思维方式来看,这是一次新生活方式的开始。传媒要先定位于一种文化方式,再选择自己的业务。第二,从竞争方式来看,这是一次优胜劣汰的开始。传媒曾经形成的底蕴和内敛,可以显示出无可抵挡的力量。第三,从文化方式来看,这是一次品位价值稀缺的开始。媒介经营者要重视对稀缺的发现和重视对稀缺价值的开拓。第四,从生产方式来看,这是丰厚利益结束的开始。当危机开始,意味着简单的以生产为导向的不良习惯开始归零。第五,从发展方式来看,这是创新推进的开始。从商业角度来理解,创新主要是指用同样的资源可以比别人创造更多的价值,或者为了创造同样的价值,可以比别人花费更少的资源。第六,从管理方式来看,这是平衡调节的开始。对传媒来讲,主要是指怎样通过合理有序的调节、科学规律的平衡,使环境的制约和结果表现发生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根本性逆转。

站在大文化的高度,在坚守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追求的同时,还应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和敢于超越一些历史和传统的局限,使自身的发展在文化上始终能够和社会保持对应。第一,转型文化。传播的内容和方式要适合社会转型的要求,由过去对市场占有率追求转化为注重提升个人的占有率,发展的方向也应该由过去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变为开发既定的市场份额,形成更大的价值提升;第二,沟通文化。要注重保持文化融合,传播最终的凯旋应该以影响力作为终极判断,“写给谁看”和“写什么”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第三,竞合文化,媒介不能孤立于封闭状态中特立独行地发展,它的发展要与外界合作,而且需要尽可能用相同的而不是区别的部分,争取自身没有而又为发展所需要的外部力量的支持;第四,发展文化。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媒介在文化能力上的优势有意识地产业化地调动起来;第五,引导文化。当我们传播信息的时候,我们并非是在定义信息的性质。而是在定义自己。亦即我们能不能通过正确体验这些道理,来为社会做出示范;第六,创新文化。我们既要坚守传统,同时要不断开拓,要做坚守中的开拓者。我们的传播、学问和信息,更多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要求。为此,要尽可能地探索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用更低的成本赢得更多的利益。

传媒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坚守核心价值观,是为了做大主流影响力,这是我们理所当然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建立符合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才能使我们的报纸具备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同时让读者的每次阅读会有新的发现,从而通过坚持不懈地阅读感觉到文化的滋润。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

在世界文化赛场上

寻找自己的跑道

电视媒体的改革与中国的改革一样,始于经济。30年前主管部门允许电视媒体改变由政府拨款的方式,可以通过广告、通过市场来吸纳自己的事业发展资金,这一政策影响重大。

它的确立,一方面保证了电视30年来长期发展的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另外一方面使电视媒体认识到,只有在不断满足观众需求的过程当中才能实现传播最大化,2008年奥运报道对此有非常重要的体会。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改革开始于15年前,平民化和故事化的理念退去了电视新闻中很多的套话和空话。重塑了媒体的形象。但在当时还是有很多敏感的词汇被回避了,比如说公开、透明度、知情权等等。但在今天这已经是中央领导的要求。可见中国媒体的进步是非常迅速的。

15年来,媒体与媒体环境都在变化,但变化最大的是受众。他们完全变成了信息、新闻的发布者,而媒体是他们的引附者,信息的高地不是被少数人垄断,而是被多数人引导。

电视媒体经过改革已经走上了新的平台,站在新的高度当然需要有新的视野,这样的视野应该更宽广,宽广的视野应该是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中国的经济已经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但是中国的文化还不能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从影响力的角度来讲。

以奥运报道为例,无疑是成功的。关于奥运会对中华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启示有三点结论:第一,中国文化要实现全球化传播,必须选择那些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文化价值观点。第二,必须选择一个非常适合我们气质的载体。第三,大众化的传播一定要有市场化的机制。

奥运会正是实现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才取得了报道的胜利。首先实现了盈利。其次保持了文化的纯洁性,最后实现了传播的最大化。可见,我们的文化传播一定要变成别人的需求,才能实现传播的最大化。

凤凰卫社重事局主席刘长乐

凤凰与中国传媒新出发

传媒业30年中书写了无尽的传奇,使中国由一个30年前的媒体弱国成为了可以向世界发声和发言的传媒大国。这30年改变了中国的传媒业,传媒业也影响和丰富了30年。谋变、谋新、谋强和谋开放,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媒体发展的关键词。

谋变,中国媒体属性的变化是最重要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传媒只有一种属性,就是意识形态属性。媒体只是宣传的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传媒业又增加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属性——产业属性,传媒经济与其相适应又应运而生,传媒业由此成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卫视便是鲜明一例,它的诞生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中国传媒业的改革开放就没有凤凰卫视的成长。

在谋新方面,中国媒体确立了新闻属性。1978年的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创办,成为了中国电视改革的起点。越来越多的新闻栏目。越来越深刻、越多样化的内容保证了人民对社会的知情权。凤凰卫视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开台之初的定位是城市青年的娱乐频道。但通过播发全球华人缅怀邓小平逝世的新闻,香港回归盛况60小时的直播,确立了我们的办台方针从以娱乐频道为主过渡到以新闻为纲,以新闻立台。

谋开放,主要是指中国新闻政策的日渐开放和开明。这一变化可以追溯到SARS时期,SARS固然是负面事件,但对传媒业来讲却催生了新的契机。从SARS之后,关于对外国记者

开放的程度被中国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

目前,新媒体的跃升引来争议颇多。但是各种媒体都有自身发展的天地,危机是拐点的开始,关键是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地融合到多媒体当中来。另外一个热点便是金融危机带给媒体的发展机遇。以凤凰为倒,两周以前它由创业板顺利地转到了主板,当天在媒体会议上我曾表示,虽然是全球海啸,但是有中国内地大市场做后盾,香港定会见彩虹。

在话语权竞争日趋激烈的传媒格局中,中国媒体肩负着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任,这同样是历史赋予凤凰的重任和使命。凤凰将与媒体同仁一起开始新的出发。

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副社长徐少达

整合区域资源构建产业集群

30年的成就引人注目,但媒体也面对着许多困难。以报业为例,主要有三。其一,介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广告发布平台多元化等原因,广告收入增长放缓,甚至开始出现下滑。其二,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严峻,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网络、楼宇电视、户外视频等新型的广告发布平台的式样越来越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发展呈现了快速上升的势头。其三,报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有增无减,在广告收入变换和新媒体挑战双重背景下,本地同质化的报纸之间为求生存开展的无序竞争更放大了危机效应。

面对这些困难,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同时,应该更多的聚焦和思考报业有效的盈利模式,挖掘新的利润点。

近年来虽然关于报业发展的新概念、新事物较多,但大多在短期内难以见效,一些项目甚至还需要更大的投入,具有一定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报业发展实际,我们提出在一定区域内与同行携手合作,横向整合市场资源,纵向整合行业资源,后向整合媒介资源的构想。着眼于当前对报业发展最大的晚报、都市报市场,整合资源,积极发展三大产业集群。在有限的资源领域,实施集约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一,横向携手联合做优做强主业。在我国改革阶段,报业通过积极推进横向联合,实施战略合作,能够有效打破条块分割,通过资本的纽带构建出一套既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又能适应文化产业融合趋势的组织架构。辽报集团充分发挥省级党报的强势,与区域内业界伙伴实施市场整合。2005、2006年,分别同两大有影响力的报纸合作,2007年再次开始探索,利用都市报之一《辽沈晚报》作为平台,开始和省内的其它报纸合作,成为了成功范例。

第二,纵向优化整合行业资源,扩大品牌效应。目前新兴媒体市场培育期长,短期内难以有理想的收益。面对多元产业发展或者风险高、或者收入小的情况,辽报集团坚持做强主营业务,延伸产业平台。充分张扬报业集团的优势,对传媒的终端服务链、产业链、价值链进行多点挖掘、多重开发,实行精耕细作、打造产业集群。

第三,后向整合传媒资源,进行传媒融合,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2006年为数字报业基地整合新闻平台,同时发展手机报等新媒体,构建起全天候、全媒体、全平台的滚动式新闻播报机制。

现代传播集团董事长邵忠

出售你的编辑环境

创新,可以往上游走也可以往下游走。很多都市报、日报、周刊。基本上一直往大众市场里面靠,我们却一直往高端市场靠,高端时尚报刊是目前我们所做的周刊与杂志的主要方向。

对高档时尚报刊而言,吸引广告主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所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高档品牌广告主对媒体最看重的是质量而不是销量。第一个是读者的质量,应该从趋势、年龄、性别、收入等等进行细分;第二是产品的质量,理念、概念、跨位。尤其是跨位,是媒体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此外,设计美感很重要,目前我们的很多平面媒体在这方面是不太注意,显然这一观念应该修正。

质量超群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要有高价值的忠实的顾客群。顾客群的形成取决于媒体的品牌力,而媒体领导者的能力对树立品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媒体真正是以人为本的产业。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媒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是态度,办媒体的态度很重要。经济危机出现以后。温家宝总理讲了最重要的是信心。作为领导者,对未来、对产品、对你的客户有没有信心,这很重要;其次是创意。作为媒体的领导人,创新精神、创意是你的核心价值。如果你本人没有创新能力,媒体也很难会有突破。媒体管理是平衡的艺术,作为创新来讲很重要的是找到平衡点,创意和生意的平衡、市场和理念的平衡是每个领导人思考的焦点。

作为杂志领导者,我个人有很重要的体会:第一,尊重每个人;第二,树立榜样;第三,坚持高标准;另外还有团队的凝聚力。高端媒体是艺术层面的工作,所以见仁见智,你的性格、爱好不同导致了媒体的风格不同。

品牌论坛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

关于广播行业的融资问题

北京电台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2003年又开始新一轮的重大改革。目前北京电台一共有9套开路广播,15套有线调频,16条有线数字广播节目,每天播音135个小时。节目制作播出已经全部实现数字化,总资产达到了17亿元。还成立全资国有的北京广播公司,在2007年我们第一次实现了盈利。

要想继续往前发展,对每个媒体来说,融资问题非常重要。广告现在还是广播经营的重点,必须坚持成功的广告经营的方法,保证电台的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但是仅仅靠广告也还不够,要开展适当的产业经营,依托主业,依托资源优势。电台按照中央的精神征得北京市委有关领导同意之后,尝试把可经营的产业部分,也就是节目制作和广告这部分剥离出来。

有人担心这样一来,我们党对广电传媒的控制会受到削弱等问题,我反倒觉得有四个好处:第一,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剥离部分可以进行融资,它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变。第二,融资还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使相对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的广播转入良性的循环。减少对财政的依赖。第三,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推进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的经营,以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第四,丰富的资金投入到节目生产当中,能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催生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的文化产品。

现在电台内部成立了广告和节目制作公司,这是为下一步的真正的融资做准备。但是在具体细节操作上有问题,体制内广播电视按地区进行条块分割式的管理现状,导致实际上不能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进行资源整合。体制外按财政有关规定,电台的广告属于非税财政收入。因此不能用广告收入形成的资产进行投资,这些不仅是改革的先行者遇到的问题也具有普遍的行业特征。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下,有必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变通过去的管理模式,可以先进行试点。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是非税收入。如果能在这个问题上更新一下观

念,对整个行业都会起到一种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高韵斐

第一财经的发展之路

任何改革和探索都有其地域性和时间性。第一财经在2003年诞生时确立财经内容的定位,既掌握了比较好的时间点;又占据身在上海的地利,因为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具备让第一财经良好发展的条件。

2003年7月份,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把原来的上海财经频道和东方广播电台财经频率统一更改呼号叫第一财经。对于中国的广播电视业来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因为在这之前中国的广播电视业主要是呼号管理而不是品牌管理。

2004年的11月份,我们联合北京青年报社和广州日报社,一南一北两大报业巨头联合创办第一财经日报,使得广电媒体率先联合报纸媒体进入到纸媒当中去。第一财经日报经过4年多时间的发展,2008年整个盈收的规模和利润水平已经名列上海所有报纸的第三名。

2007年,第一财经的网站上线,第一财经的研究院成立。从网站来讲,第一财经在互联网上有了门户,但在没有做好体制、机制、人才、经验等方面准备时,涉足互联网领域需要谨慎。

而成立第一财经的研究院主要是为了实现三个目标,第一是在专业的财经领域当中要发出第一财经自己的声音;第二个目标,要有效的支撑目前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杂志等所有的媒体形态的专业水准;第三,有效地降低我们的采编成本。

目前,第一财经的品牌优势已经建立,跨媒体的平台已经搭建,有非常良好的现金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讲是逆势而上的最好时机,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确保第一财经未来长远的发展。

齐鲁电视台台长闫爱华

回归区域

意大利的历史学家有一句话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政治都是当地政治。这句话推演一下一切现象都是中国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六七十个频道,但无论是中国还是其它的国家,观众看得最多的只是五六个频道,而且观众看的五六个频道跟频道的行政级别没有关系。

最近几年地面频道崛起,不上星的频道崛起,除了生存的本土化渠道之外,还有地面频道不断自主创新的影响。我总结有三种创新模式,第一种是原创式创新,第二种是模仿式创新,第三种是嫁接式创新。齐鲁台有两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用来说明。

一个是《拉呱》,我们把最严肃的电视节目和最娱乐搞笑的电视节目合在一起,诞生了曲艺新闻。过去没有同一个电视节目满足了这两种需求,这基本上是在本土化的思维下诞生的。另外一个节目是《齐鲁开讲》,这是中国大陆唯一的Call in时事辩论节目,伴随话题讨论,屏幕下方有支持和反对的票数。这个节目摒弃了以前媒体作为社会公共舆论承载者的想法,融入了现代民意调查的手段。

最后想跟大家交流电视媒体是否衰落的问题。面临新媒体的冲击,全美媒体调查显示。69%的人以电视作为最主要的新闻来源,53%的人认为来自电视的信息更加可靠。对于广告主来讲,电视是与消费者关联度最高的媒体。可见,电视仍然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电视媒体具有信息发布和娱乐休闲两大功能。目前电视的娱乐功能被畸形地强化了,这是不正常的。2008年22号文件,极大地解放了电视生产力,中国电视可能迎来另外一个黄金时代。

创新论坛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中心主任蔡尚伟

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影响及对策

从金融危机在美国全面爆发以来,全球各个国家、各个行业都已经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压力,对于它的影响,我们既要防止金融危机恐惧症,也要防止金融危机麻痹症。

从目前世界传媒业的反应来看,以美国的传媒业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处在金融危机的发生地,电视总体收视率普遍下降,而上升的是新闻财经类节目。报纸的发行量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从广告收入角度来讲,美国金融服务业支出受到的影响非常明显。另外是频繁裁员,全美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8~12月3次大幅度裁员,跟金融危机有直接的关联。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传媒产业也已经发生了影响,比如中国传媒公司在上市环节上就受到一些影响。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很多企业市值至少缩水了一半以上,国内股市受大盘的影响虽然营业收入仍然在上涨,但是股市表现基本上不太好。

此外,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全国的报业广告经营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从增幅的角度来讲更是如此。对于电视广告,出现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电台广告增幅减小,手机广告新媒体获得了机会。

从传媒娱乐与资讯消费来讲未受到很大的冲击。而且会有良性的预期。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反应比较好。金融危机10月份全国的可统计票房达到了3亿7千500万元。

回顾1929年开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总体来讲对美国传媒业的影响是良性的。特别是广播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达到了历史上的辉煌。从当时的情况看,报业总的特征是大都市没有受到影响。规模稳中有升,由单独的行业经营走向跨行业经营;杂志社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图书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好莱坞的电影业在危机期间加大了发展力度。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看,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反应是比较强烈的,但他们两个国家恰恰是以此为机会,在整个文化产业层面上提出了文化利国的战略思想,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然后对包括传媒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全面振兴起了很好的作用。这次危机中,中国和其它国家的传媒业受的影响不太明显。

关于前景分析我只强调广告这个部分。广告的投放可能会出现几个曲线,有调查数字显示现在的企业广告投放量会缩减15%到30%。品牌广告减少。网络广告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新媒体广告不太明朗。

央视市场究整合营销中心总经理教授姚林

经济下行期传媒马太效应

2008为中国历史留下许多大事件,大雪、地震、火炬传递、百年奥运、乳品危机、金融海啸等等。在今年的媒体研究之中,发现了这样的趋势,在大事件之中产生的一种聚焦趋势。首先产生了一种受众的聚焦趋势。其二,产生了向媒体聚焦的趋势,而且是向大媒体的聚焦,并非向全部媒体聚焦。

汶川地震的时候,受众获取地震各种信息的途径,第一位依然是电视,之后分别是报纸、网络、广播、手机媒体。可见,在发生大事件的时候,受众是通过多媒体而不是一个单向媒体进行关注的。另外在奥运会期间,受众也是全媒体、全方位的接触,特别是网络媒体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受众接触最多的仍是电视媒体。

媒体的传播使受众去关注大事件,而媒体的解读又使受众聚焦大事件。所以。一方面因为事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受众聚焦的基础;另一方面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客观

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决定着受众聚焦的程度。

媒体受众一定是和广告联起来的。但央视2009年招标92.56亿和15.3%的增长,在我看来第一不意味着是市场的回暖,第二不意味着企业信心的提升,这只是“马太效应”。

在广告减少的时候,广告商的投放策略会发生变化,即找到最有价值和最有广告效果的媒体。广告投放由过去的天女散花变成了集中投放,这种趋势在加剧着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经济效应。在经济高涨时期并不明显,但是经济下行时期“马太效应”是最强的,很多弱者是挺不过去的。

“马太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带来产业的一种改造,过去我们没有退出机制,现在则提上议事日程。所以,我想在经济下行期渡过之后,很多强势媒体可能会更加强大,当然弱势媒体不一定是完全死掉,关键是冬季如何进行“冬训”。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总编辑故事会杂志社社长何承伟

寻找和把握出版业

继续改革的聚焦点

面对中国改革30年的历程,一个传媒工作者心里最想考虑的问题是我们下一步的聚焦点。最近上海有一个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展,出版社有三套书被列为改革开放代表作品:《五角丛书》,将某一类全新的文化信息根据读者的需求加以浓缩;《话说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了解祖国历史的一套必藏好书;《中华民族故事大系》,它的入选带给传媒人一个启示,作为传媒人填补空白、传承文化至今仍然是出版工作者的责任。

另外。我想给大家回顾一下《故事会》这本小杂志。为什么一本杂志能红30年。因为这是一本普通人的杂志。办刊人做了几十年,最大的原始动力也许在于读者的支持。今后的30年,媒体人同样需要这样一种文化的力量。文化的支撑和理想的目标。

昨天的故事也许很精彩,但是昨天的故事永远不会重复,我们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去寻找30年的历史中属于未来的相关元素。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社会发生何种变化。出版物或者是传媒都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是精神产品,一个是服务读者,这两个基本的特性永远不会改变。

扩大出版的社会影响力,在做好传承文化的同时,更要学会做好传播文化的本领。回顾《故事会》的成长史,出版人、传媒人不仅要创造品牌,更要学会创建以你的出版品牌为核心的社会群体。而且真要做成社会影响力,不但要享受更要学会奉献。

在这个群体中间,担任主角的也许是媒体的策划人和创办人。必须拥有一种家长和宽容的心态,让所有的家庭成员共同来享受,只有到这个时候他们才会真正的奉献,这是《故事会》能红30年的另外的秘密。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社长郑强

在创新中谋求战略转型

传统报业冲出困境,必须实行战略转型,从营销报纸转变为营销内容,由一个报纸运营商转型为内容运营商。第一,拉长媒体链条,建立完整的全媒体组合;第二,体制机制创新,按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第三,再造流程,按媒体内在传播规律制造产品;第四,靠技术引领进步,为数据库营销排兵布阵。

集团的内控机制,主要是由集团党委和法定代表人双重授权实行事前控制。经营管理体系上实行事业部体制与有限责任公司体制。

组建集团之后,我们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从行政级别管理转变为岗位直接管理,具体说有这样几个大的变化。

第一,取消了原来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的5个层级20个等级的管理序列。第二个变化是取消原有的社会职称,所有的职称都放入档案,在我们内部不起作用。第三个变化是取消原有的工资体系,建立了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薪酬体系。

在数字资产体系管理方面,我们实行了技术先行。第一,通过科技进步来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逐渐走向信息化时代。第二,改变我们的员工观念,信息化时代中国和西方世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相信可以和他们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思维方式。第三,改变我们的运行模式,从卖报纸到卖内容。

目前,一个完整的数字资产管理平台已经搭建,包括有两条主线:资产运营和人力资源。在这两条主线的基础上搭建了5个平台,分别是数字神经平台、编采共享平台、人力资源平台、资产运营平台和客户数据平台。

最后,在创新全媒体的运营体系、实行流程再造方面,我们确立了这样的业务方向:核心业务是主打本地市场的三张日报,成长业务主要是全国市场的一报一刊,新兴业务是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兴媒体。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谢耘耕

金融风暴下的广电媒体对策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了全球大多数国家,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实体经济。2008年以来,带动中国传媒广告发展的“中国制造”处于下滑状态,金融危机对我国广电业的影响,在未来一两年内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受金融危机、消费者信任危机影响,食品饮料广告处境艰难;其次,汽车、手机等耐用消费品难躲市场箫条,广告主宣传攻势放缓;再次,药品、保健品受国家政策调控,广告行业将逐渐回归理性。

此外,从全球来看,金融危机对一些大的电视节目也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削减了部分经营项目支出,传媒巨头维亚康姆裁员850人。但从国内现在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电视居4制作机构和投放新剧的热情,有增无减。

金融危机对广播电视业的冲击,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唯有做好更长远的准备,方能应对这场未知的风暴。

第一,要做好内容,稳定与扩大受众市场。重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受众市场的新变化,对版面进行优化和调整。

第二,降低运营成本。加强成本核算,在管理上控制成本支出:注意统筹安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必要情况下进行人员及机构的精简,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第三,调整广告经营策略。首先要构建健康的广告结构,不能过多地依赖某个行业:其次,实施一些长尾战略对非黄金时段的广告价格做一些调整,把中小企业吸引到广播电视台做广告,从而扩大广告来源;再次,加强与广告主的沟通,适当省掉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第四,其它行业相比金融危机对媒体的冲击会小一些。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抓住金融危机的机会,把我们的产业拖到游戏、影视等领域。

第五,我们要和新媒体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要融合到大的传媒平台里面,这样的融合会带来广播电视媒体质的飞跃。

与历次金融危机相比,本次金融危机涉及范围更广,影响幅度更大,各媒体应该根据各自特性、资源结构、战略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规避风险、寻找战机,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