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品画的传承与魅力

2009-04-29 08:00
新闻世界 2009年10期
关键词:小品中国画画家

王 濂

【关键词】小品画 以小见大

中国画的至高美学要求是“气韵生动”,其核心在于表现内在的生命感,不重形似,而重画面的虚实、动静、俯仰、远近等的协调处理,使凝定的造型显示出运动的节奏。作为中国画的一脉分枝,中国画中的小品画在艺术韵味上强调以小见大,构图精巧,以盈尺之幅尽千里之势,笔墨简练而风神凛凛。

中国哲学思想认为,清泉一泓可探世界奥秘,竹叶一枝可透出大千信息,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中国小品画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折射出东方审美哲学的意境,在小中寄托了人们对广袤世界的认知,对无限远大的期许。中国小品画不重表现形式而注重表现内容的感受,重在以心灵之眼在大千世界俯仰优游。尺幅之间,以寥寥简笔现草木山川,在烟波流荡中,感受生命的韵律,清幽、深沉、开阔而纵肆,以小画现出大智慧。

中国小品画发端于中唐,基于这种思想背景,当时不少画家在波澜壮阔的大型绘制之余,开始有意追求小的构图。如亭之小境:寂寂小亭不见人,夕阳之影共依依;如山之小境:一点飞鸿远山外,烟霞灭没有无间;如竹之小境:小竿寒竹含清泪,独对青山说纵横;如石之小境:一团苍老暮烟中,幻出奇崛傲世界。

至唐五代,小品画正式作为一种画科在画界流传、推广,如德宗时的边鸾所作的花鸟小品画,大都是一两枝花、三四片叶。滕昌佑所作的花鸟小品,用笔精工,其简率的用笔,飘逸的构思引来许多后代人的模仿。

到两宋,中国小品画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都臻于成熟,留下诸多精品。宋人李迪的《雏鸡待饲图》,仅仅通过两只嗷嗷待哺的小鸡的动态神情,让凡观者均体味到孩童时代的稚气和童趣,爱怜的情感油然而生。宋人李安忠的小品画《竹鸠图》画面中的秋竹、荆棘、伯劳鸟构成一个萧瑟、静寂的意境。硕大的伯劳鸟安静而内敛,羽毛蓬松,目光犀利,稳稳地立于荆条之上,与劲挺的竹枝形成鲜明对比,整幅画静中含动,充满灵动的生气,给观者无限的遐想。

在绘画领域,将“以小见大”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情趣正式确立,也在两宋期间,许多文人画家将小品画作为一种寄寓性灵的工具,追求它的那种能沟通人的精神情感,能引起人们的审美遐思的艺术欣赏性。

中国小品画的艺术水准至两宋达到高峰,其代表画家马远、夏圭具有独特的贡献。马远因画作多具一角画韵被称为“马一角”,他的画在“以小见大”方面,于前代基础上又有新的拓展。他的画多取寥寥一角,景物小,用笔简率,“或峭峰之上,而不见其顶;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总之一切都作了简略的处理。如马远的《倚云仙杏图》,画面仅杏花一枝,盘曲于画面一角,花瓣晶莹雪白,迎风而立。枝干虬劲挺拔,与含羞带露的花朵形成强烈对比,整幅画单纯、简洁而生机盎然,观者仿佛能闻到淡淡的幽香。

在两宋,除山水画的鸿篇巨制,也有精致的山水小品见于画坛,如马远的《雪滩双跣鹭图》,画面远处雪山绵绵,空濛一片,近置溪流,冰棱历历,岸边枯荻老树参差,有数只白鹭闲憩,蜷缩畏寒,表现出山水画特有的荒寒境界。

夏圭的小品画受马远的影响,多以半边取景,以半景式构图,故世人称其为“夏半边”。夏圭的画主要取景于江南水乡,水光潋滟,烟霭蒸腾。他画烟村、渔舍、云树、雾霭等平凡的景物,山取一角,树取几枝,宅露一线,一切都在遮遮掩掩、迷迷濛濛之中。他将禅家的平常性即道落实到画中,以简洁而隽永的笔法构图,表达他对世界的感悟。

两宋的山水小品画,树取一枝,石取一角,溪出一湾,简率中透出清旷,景小而意多,物小而韵长。从一隅而至广袤,用微小的画面构图,表现宇宙的无限之意。

两宋小品画的表现内容不仅花鸟山水,凡中国画所能表现的内容,几乎尽囊其中。在人物画中,也有独特的精品,如梁楷的《泼墨仙人》,该画用水墨表现方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和概括简练的造型,将一个超凡脱俗,步履轻盈,神采奕奕的仙人之清高超脱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这些小品画精品,如一首小诗,一首短曲,一支民谣那样,亲切自然,让人观后感觉恬静、舒畅、优美、轻松,在不经意间,于淡淡而沁人心脾的品味之中体味到超越视觉审美的精神意境,得到美的精神享受和纯的性情陶冶。

中国小品画的艺术魅力影响深远,日本绘画中的水墨画派便可见渊流。川端康成说,中国古代绘画确实是庄严而崇高的,它已深深浸透到我的身体里,给我颤栗般的感动。小品画确实可以直指内心,直达心灵,产生绘画与人心交织的画中意境,让人的心灵感到震颤。

西方一些艺术研究者认为,小,是一个代表东方审美观念的重要问题。

美学意义上对小的欣赏,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内在的文化心理,对小的重视,反映了人们注重平和、悠远、淡雅的心理需求。中国画中唐以后以小为美,尤其是到了被人称为中国艺术的“黄金时期”的宋元时期,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探讨其产生的原因,道禅哲学的影响是最为根本的,重视当下的直接体验,推崇简约纯净的美感,瓣香幽微气象,等等。在人们的心理中,返回对内心世界的追求,潜回内心,体验自我生命的境界,成为风尚。成就内心的圆满,以近追远,以小见大,以平和的愉悦代替外在的纷争,以细腻的体验代替粗俗的官能享受。不必在山川广远,在一勺池水中能驰骋广袤;不必流连巨丽的风光,在一片中叶中就包含着世界的精密;不必去追求官能的享受,心灵深层直接的体验才最真实。

小品画的表现方式与大型中国画千岩万壑、重峦叠嶂式的构图大不相同,它不强调制作性,不讲求主题性,不追求鸿篇巨制、物象完整,一切都趋于精微、细腻、狭小。中国小品画一般不画全体,只画局部。在篇幅上可以是小立轴,也可是册页、纨扇小景画等。“或峭峰其上,而不见其顶;绝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两宋期间,更有一种绘画形式为折枝。画家们喜欢折杏花一枝,竹枝两竿,借绘画抒发内心感受。如石涛的兰,一枝斜出,白花羞涩,兰叶线条飞舞。”他题诗一首:“是竹是兰皆是道,乱涂大叶君莫笑,香风满纸忽然来,清汀倾出西厢调。”一枝兰花,就是他心中的一部西厢。

小品画虽然以截取物象的片断为表现形式,但决不是简略疏寥,而是以简单明了的绘画语言,将画中物象的形、神、情渗透融和而成,将大自然的生动艺术地表现出来。

一幅好的小品画作品,其艺术水准并不亚于鸿篇巨制,它不仅需要画家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精细的制作手段,还需要画家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素养。如元人吴镇画竹,多以“翠羽风前叶,秋声雨一枝”为常见构图,以此一叶尽一夜江南雨,正所谓“萧萧烟雨一枝寒”。元人李息斋也善画竹,“石根数叶萧萧碧,长伴幽人一壑云。”一枝竹,一片叶,就是一湾秋色、一片秋声,石间参差一两枝,却可涵碧凝风动秋风,画竹被画家说成是“写取江南一段秋”。

如果一个画家能将高超的绘画技巧、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随心境情感的波动恰到好处地在画作中展现出来,那么,一幅小品画精品即可产生。

当然,炉火纯青的绘画表现手法是创作一幅好的小品画作品的基本前提条件,绘画作品意境之美,包含了画家内心的诗情画意和炉火纯青的表现技法,是绘画与人的情感交织而产生的画中意境。

其实小品画更是画家文思才情的绘画表现,如苏东坡所欣赏的画家惠崇,其山水小品在北宋熙宁朝颇负盛名。惠崇工画鹅、雁、鸳鸯,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空旷之象。他所画的《沙汀烟树图》小景,烟树迷离,景少意长。东坡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正道出了惠崇小品画的妙韵。

一幅精致的小品画,是画家的文化素养与绘画水平在绘画作品里的集中表现,这种艺术表现的特性,形成了中国小品画独特于世界任何的绘画形式的艺术特色。正是中国小品画独特而灵活多变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所达到的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使这种绘画受到人们看重而长期发展。

在当代中国画领域里,小品画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特色倍受人们的欣赏,在和谐社会、物质文明昌盛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彰显其艺术特质和其文化传承性。■

(作者单位:合肥晚报社)

责任编辑: 周蕾 姚少宝

猜你喜欢
小品中国画画家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中国画
《临宋人小品》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酷炫小画家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