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华
【关键词】典型人物 宣传
典型人物宣传是指对现实生活中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代表性人物进行积极的、突出报道的一种宣传报道方式,这种报道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近年来,一大批先进人物的形象正是通过媒体报道走向社会、走向广大受众。但是,在把握典型人物宣传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有些媒体在宣传典型人物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
一是宣传模式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典型人物形象千人一面、毫无特色,没有吸引力。不管是生产一线的工人,还是技术创新的科技工作者,不管是管理岗位的模范,还是销售一线的标兵,有些创作者,常常会先固化一个“高大全”的模式,然后按照这一模式来充实所谓的素材,这样写出的先进人物,似曾相识,缺乏个性,连他周边的人都会发出“这是他吗?”的疑问。
二是人物神像化。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典型人物,是因为他们是普通人,却又做出了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是具有新闻特性的人物。使典型人物报道更接近于新闻的本质要求,是决定典型人物报道成功的关键。然而,有些记者在典型人物报道中,不能对典型人物的职业特性和生活空间进行切合实际的考量,却是居高临下地进行不食人间烟火的渲染,使人读起来不可信,看起来不可亲。
三是缺乏时代性。采写典型人物应当从时代发展的要求上去把握,站在与时俱进的高度上及时捕捉典型人物的显著时代特征,把典型人物的时代特征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典型,才能真正体现典型人物的新闻价值。有些记者把典型人物孤立化,脱离了典型人物成长的时代要求,导致典型人物的事迹僵化无味,缺乏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
那么,在具体的宣传中,我们怎样才能写好、写活典型人物,让典型人物形象立起来,使典型人物可学、可信、可亲、可敬?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要贴近实际,让典型可信。成功的典型人物宣传首先要贴近实际,把典型人物还原于真实。典型人物首先是人,他们有性格、有缺点,甚至也有软弱无助的时候。报道典型人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写典型,既要写出他们作为典型的不平凡一面,也要写出他们作为普通人“非典型”的一面,包括他们的个性、爱好甚至弱点。只有这样,笔下的典型人物才会丰满、真实、可信,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在对任长霞的报道中,就没有把视角放在公安局长的办公桌前,而是把焦点对准生活中的一些平凡事件,用百姓的话语来进行宣传,并公开报道了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局长李庆民对任长霞的评价:“在(河南省)公安局长中属于中上游,但不是最好的。”这样的评价实事求是,没有刻意夸大任长霞的作用,反而会令人震撼和信服,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贴近生活,让典型可学。采写好典型人物报道,不仅需要记者具有扎实的新闻写作功底,还需要记者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要深入采访典型身边的人,再现典型人物的生活片段,这样才能写出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取得好的宣传效果。要善于选择生活化的细节和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质朴语言,采用多侧面的叙述手法,生动描写人物的个性特点,丰满体现人物的神韵,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国内媒体集中报道的见义勇为民工魏青刚是CCTV2005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的小人物,媒体通过多元化手法表达出的人物质朴形象,契合了受众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引发受众的强烈的心理共鸣。
要贴近群众,让典型可亲。现在的受众对典型人物宣传的需求已经多元化,人们不仅需要榜样楷模以坚定信念,增强信心,也需要身边普普通通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群众典型。这些群众典型来自寻常百姓的生活中间,贴近百姓,能让普通受众感到平实、亲切,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更能激发受众的共鸣。同时这样的典型身上也折射出时代发展与进步的轨迹,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或是不屈不挠艰苦创业,或是身残志坚追求真理,或是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要善于关注百姓身边的“小人物”,把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平民化”,让典型真正变得“亲民”。
要把握人物的时代特征,让典型可敬。典型人物宣传报道应该通过弘扬正确的时代精神来确定时代的精神主旋律。要着力绘写先进人物的当代风采,清晰地描述他们的特质与个性,凸显他们闪耀着时代精神的新亮点,树立起可敬的榜样。河南焦煤集团的谢延信是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在妻子和他生活一年去世之后,他能够信守诺言,对瘫痪在床的岳父、年迈多病的岳母行孝道33年,伺候呆傻的内弟至今无怨无悔,实属罕见。在当今价值趋向多元化情况下,更应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推出谢延信这个典型,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符合时代的呼唤。因此,他具有典型意义,具备时代特征,让人敬佩。■
(作者单位:江淮杂志社)
责任编辑:姚少宝 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