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伟
【摘要】报纸 网络 互补 新闻价值
一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超过3.38亿人,居世界首位。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多元性、实时性、交互性以及多媒体化等特性给传统媒体造成前所未有的生存、发展压力。报纸正在被迫或主动地将网络传播逻辑作为自己的参照背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互联网对接,并借助网络优势拓展新闻渠道,有力地推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网络成为报纸升级的助推器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并不是“不共戴天”,事实上目前互联网站的大部分新闻,是由传统主流媒体所提供的。从另一个方面看,互联网上信息资源浩如烟海,成千上万网站上的数据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报道线索和信息。互联网的出现为记者的新闻发现和采写带来了一场革命,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借助“第四媒体”获得第二个春天。在传统的报纸工作链中,“上网”已经成为主要的一环。许多报社的记者编辑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一看有什么新闻线索、是否漏报了新闻等;然后还要打开电子信箱接收各地通讯员、派出记者的新闻稿件和数码照片;再利用内部局域网传输、编辑稿件,查询新闻背景材料。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网络的公共性、开放性,使网络成为个人参与社会事务的新平台,也为报纸获取新闻线索提供了渠道。对报纸来说,从网络获取新闻线索已成为新闻竞争的焦点。
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许多人都把论坛作为揭露问题的窗口,经常会到论坛上发表公开信或举报信,因此网上论坛就成为揭露问题信息的重要来源地,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浪论坛、网易论坛、天涯论坛等,就经常可以发现类似的线索来源。2007年发生的重庆拆迁钉子户事件,当时流传甚广的孤岛图片最初也是见诸网络。之后,《南方都市报》率先将其刊发在专门报道网络新闻的“网眼”版上。随后,众多媒体记者深入调查,最终形成了新闻热点事件。个人博客也成为很多网民发表意见的平台。清华大学教授陈丹青直面中国教育体制的敏感话题最初也是从他的博客上披露的,然后中国青年报以《陈丹青:我不想在清华呆下去了》为题进行了深度报道,随即引起轰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在博客上发表了《关于本人暂停招收硕士生的声明——致北大法学院暨校研究生院负责同志的公开信》,《北京晨报》从网上获得线索后率先报道,形成了独家披露的热点新闻。
报网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既有信息的公开化、多样化的一面,也有网络信息真实度、可信度难以判断的问题。传统的报纸创造了新闻的连续的、整体的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它给读者带来了对各类新闻的人性化阅读,这是其它媒体不可比拟的,但当今社会报纸也存在信息来源相对偏窄、更新慢的弱点。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网络媒体给报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报媒在新媒体的压力下重新洗牌、调整、重组,与网络的结合势在必然。相同的意识形态和媒体属性是报网结合的基础,相同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形态为结合提供了条件,北京千龙网和《北京青年报》、湖南红网与《潇湘晨报》等成功整合等案例证明了结合是可行的。网络媒体自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信息产生后传播领域的优势,对于一个处于变动、发展、成长的时代和世界,内容本身并非稀缺资源,报纸缺乏的正是受众自主繁殖与复制内容的能力,缺乏的是对内容效果进行评估的能力。同样,网络媒体可以通过差别化、个性化地细分受众实现按需定制信息,可以通过提供需求拉动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网络媒体还可以提供全天候第一时间的信息满足受众需要,来自受众又返回给受众的互动沟通有利于信息质量的改进与提升。世界上现在各大报纸都有自己的新闻网站,在纸媒介读者逐渐减少的今天,网络读者又成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报纸网站的忠实读者。国外也很少有像“新浪”这样商业性的新闻网站,大多数好的新闻网站都是名报社或名通讯社办的。人们对新闻真实性、权威性的要求,使网民更信任传统媒体所创办的网站。
在报社和相关产业的共同探索和实践之下,我国数字报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可以说数字报纸是将报和网的优势结合很好的一个例子。数字报纸首先保持了纸质报纸最吸引人的版式要素,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互联网阅读的方便、快捷和时尚等元素。数字报纸对纸质报纸做了原汁原味的数字化,数字化不但包括新闻内容,同时融入了音频、视频、FLASH、互动等多媒体表现形式,是数字技术与报纸整合的结果。
网络扩展新闻价值及其效果
互联网上既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开放、兼容与共享的显著特征。互联网的这种性质为新闻的采写和新闻价值的提升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机会。面对相同的新闻事实,各媒体的记者都力图从不同角度切入,展现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新鲜度,以体现更高的新闻价值。利用互联网上的新闻信息来了解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价值,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正成为提升传统新闻操作手段的时代潮流。
利用网络信息提高新闻价值。新闻是由多方面的信息所构成的,有及时信息,也有延时信息。报道的新闻价值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新闻事件横向和纵向的交叉比较,用新闻背景对新闻事件作出解释,把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新闻事件中去,让读者能够在对新闻事件的比较中作出客观的判断,从而增强新闻的价值。这种显示新闻价值的操作手法对报纸把新闻做新做大具有重要作用。
利用网络追踪最新新闻事件,扩大新闻效果。在电子媒介的紧逼下,虽然报纸作为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发布者的地位正在逐步减弱,但对于采写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后发制人”报道,报纸仍具有优势。在互联网时代,报纸将新闻报道的重点逐步转到跟踪报道、专题报道、系列报道和解释性报道等深度报道上来,不断地找到新的报道点,进行连续报道已成为报纸的重要竞争手段。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后赶赴现场作后续报道;或是在突发事件结束后去搜集更多的信息并以深入采访作跟踪性深度报道;或通过互联网进行全国性或全球性的资料查询甚至临时性的补充采访,发掘出本地化新闻。另外传统报纸可以借鉴网络模式,运用科技手段,增强报纸、读者、网民的互动,提高报纸凝聚力。以《重庆晨报》为例,2006年4月17日,一份名为“百万国人性行为”的网络问卷调查出现在国内各大网站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由于该问卷调查中设计的问题敏感、大胆,在网友中引发了很大争议。为此,《重庆晨报》声音版 《新闻大家谈》栏目组织记者,对数十名普通市民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还采访了性健康专家、心理学家以及该调查活动的策划发起人,客观地反映了当下国人对性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并对一些不符国情的性观念进行了批评和引导。《百万国人性调查引导还是误导》话题讨论见报后,国内几大新闻网站纷纷进行转载,并在《重庆晨报》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开辟了讨论专题,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现在一些报纸都开办了网上聊天专栏,作为即时通讯工具,QQ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更及时、方便,便于读者与报纸的互动。记者与读者和网民,嘉宾与读者和网民,记者与嘉宾或采访对象,都可以利用QQ互动交流。2006年4月18日,《重庆晨报》推出《QQ热线》栏目:热线员每天在网上与读者在线交流,读者通过QQ聊天,提供新闻线索,倾诉个人烦恼。QQ热线受到读者大力追捧,每天数千网民加入。2006年5月1日起,《重庆晨报》把QQ热线扩大为每天半个版的规模。增加了新闻线索量,丰富了报道题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者更爱看了,自然也提升了报道的新闻价值。《新安晚报》也开有“新安QQ陪你聊”栏目,周一到周五每天一期,专门记者值班,与读者网民在QQ上聊天,这一报道形式既提升了报纸的可读性,又成为与读者互动、沟通的良好纽带和平台。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报纸应该加强报网联动。应该相信,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的日趋成熟,它与报纸的互补性将大大增强。同样也只有报网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报网合作才更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双赢。■
(作者单位:安徽工人日报社)
责任编辑:姚少宝 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