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宏 宋一涛
青少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是当前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怪圈,与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太格式化,形式太僵化密切相关。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青少年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也要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智力,使青少年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一、利用青少年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积极性的核心。我们还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青少年学生一般都在12-18岁之间,属于青少年教育的范畴。青少年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的自主性。其次,两种教育的教学形式不同,儿童教育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方法及形式多由教师负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而成年人有自己的学习要求和方式,教师主要辅助青少年学生学习,帮助青少年学生更好的学习,即教学过程应以青少年学生为中心。第三,两种教育方法的教学目的不同,儿童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升级,儿童学习以被动学习为主;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丰富自我,他们日常学习中发现问题,希望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所以青少年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第四,儿童的教育多是以学科为中心,青少年教育中,由于青少年以解决现在问题为中心,所以它多是问题教学。学生体育爱好趋于稳定、集中,更热衷于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锻炼,所以应用青少年教育学理论进行授课可能更有益于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而现在体育课程教学安排中,虽然加入了选修的内容,但为“达标”而设置的课程比例仍然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青少年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难以体现青少年学生的个性。这也促使一些同学出现不愿意上体育课,但是课余时间自己找项目锻炼的现象。因此,我们应注意他们的年龄特征,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将青少年式教育的理念应用于青少年学生体育教学中,使青少年学生乐于参加体育课,更好地激发青少年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动机,使他们真正通过在校体育教学获取更多的体育基本常识,让他们受益终身。体育成绩也相应以青少年学生的锻炼态度、次数、本人运动成绩进步幅度和掌握的体育知识为主要评定标准。
二、青少年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注意力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在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甚至伤害事故。
注意力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属于一种本能,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青少年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譬如:有的同学对长跑这个教材并不感兴趣,由于“长跑”是”达标”的一项指标,而“达标”又是评“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当“三好”学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长跑”课。
体育教学方法的关键是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时刻牢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的目的。最好的授课方法是以小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因为小班授课的形式多样,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Tole play)组织专题学习(presemtion and seminar)等多种形式。目前的学校体育教学虽然采用小班授课形式,但实际上一直沿用“教师教、青少年学生学”的基本模式,青少年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这种学习方法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运用注意力规律,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学生从被动注意引导向主动注意上来。
总之,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从运动中找到乐趣,就会喜欢体育、喜欢体育课,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