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应讲求技巧

2009-04-29 06:29黄道辉
新闻世界 2009年10期
关键词:皖西舆论监督时机

黄道辉

【摘要】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之一。地方党报应当拿起舆论监督的“利器”,担当起神圣使命,提高舆论监督的技巧,使舆论监督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舆论监督 技巧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公民言论自由通过大众媒介而实现的一种客观结果,同时也是民主进程的重要体现。地方党报在开展舆论监督时,都有这样的感受:采访难,成稿难,刊发难,弄不好还吃官司。同时,媒介与外部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而错综复杂。在搞批评报道、监督政府及一些权力部门的行为时,也有所顾虑。再如媒介经常在办活动、找赞助等方面寻求外部合作,有时也会影响到舆论监督的广度和力度。在群众的厚望中、上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地方党报应当拿起舆论监督的“利器”,担当起神圣使命,在开展舆论监督时应注意政策性和技巧性,使舆论监督真正发挥作用。

一、选择与群众密切相关问题

在社会发展与转型时期,只有筛选出党和政府迫切要求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又能得到解决的问题进行监督,才能达到舆论监督目的。

《皖西日报》在2004年2月17日至24日推出一组7篇文章:《“四把”扫帚扫不净皋城》,正是抓住城市垃圾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政府正在部署城市建设与管理专题调研这一上下关注的焦点。六安撤地设市4年多,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管理滞后,尤其次干道和小街背巷,垃圾成堆。几乎每天都有群众向报社反映城市垃圾堆问题。“每天不能开窗,出门就是垃圾堆,包括粪便,这样的小区环境让人如何生活?”1月23日,市委书记在察看东大街等地文明创建时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文明创建工作,确保市民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2月6日,党委、政府领导分成两组,开展城市建设与管理专题调研。这样一组报道刊发后当即引起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责成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责任人,针对存在问题抓落实,用实际行动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之后,皋城掀起了全城大扫除,并从人员、经费、管理层级、考核办法等方面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党委、政府、群众都认为报社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1997年8月10日,《皖西日报》刊发《拍板敞开收粮》,同时配发言论《好政策一定要落实》。7月11日全国粮食购销工作会议提出具体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议价粮的有关政策,7月17日,全省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行署专员要求立即行动起来,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做到不限收、不拒收、不停收、敞开收、常年收。但寿县个别地方以预约收购、均衡入库、分期分批收购为名,对超过定购任务10%的粮食不收,农民意见大,多次向报社反映。记者向行署粮食主管部门反映,行署粮食主管部门又向行署分管领导汇报,8月6日,行署领导、县领导、地、县粮食局领导来到安丰镇,了解情况后,行署领导现场要求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做到敞开收粮。随即,该县领导、粮食局负责人发表电视讲话,承诺敞开收粮。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得以解决。

二、选择刊发有利时机

舆论监督的效果与报道时机紧密相关。有些舆论监督稿件本身很好,但由于没有选择好的时机,发表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产生负面效应;有些舆论监督稿件虽然放了一段时间才公布,但由于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发表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握时机是个技巧,好的时机既服从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重点的部署,又切合了受众关注的焦点和心理承受的范围。

上文提到的《“四把”扫帚扫不净皋城》在刊发时机上颇动了一番脑筋:垃圾问题是个老问题,常年有市民反映,选在春节后刊发,一是节日产生的垃圾多,人们走亲访友看到的垃圾横陈与节日好心情形成反差;二是市委、政府决定整治脏乱差;三是人大、政协正在开会,易形成舆论热议。择机刊发后,果不其然,普通市民、街道干部、环卫职工、物业管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小学生等等纷纷在报纸发表看法,有利于找出原因,想出对策,形成共识。

在文章组织、刊发次序上精心安排。《“四把”扫帚扫不净皋城》开篇是《生活环境令人忧》,提出问题;第二篇《净化环境细分析》,分析原因;第三篇《代表、委员“开处方”》,提出整改建议;第四篇《市委书记批示:落实责任 建立机制》,着手整改;第五篇《市民踊跃说见解》,群众踊跃参与;第六篇《中小学生发出倡议:播种习惯,就收获文明》,教育是根本,文明从娃娃抓起;第七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探索环境问题的解决机制。有始有终,各界意见都有表达,对该问题进行全面剖析,使大家认识问题的实质并看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三、根据客观事实,把握监督的“度”

舆论监督要求采访深入细致、调查全面,拿到证据,不能有半点夸张,经得起推敲。《皖西日报》在1999年1月1日刊发《这几个“粮官”在干什么?》一文时,记者手中拿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这个案子的档案,内有问话笔录、发票、收据、处罚决定书等。找当事粮站、当事人、办案人采访,把时间衔接、收购数量、金额多少等细节一一了解清楚,成文后送到当事粮站上级主管部门审查,确保万无一失。这样做能够有效地防止新闻纠纷。

《这几个“粮官”在干什么?》对徐集粮油中心站职工勾结个私粮贩违规收购贩运粮食给予无情揭露。2003年11月22日《皖西日报》刊发《乘“大巴”屡遭转卖 坐“出租”拒绝打表》对公交运输行业乱象给予批评。舆论监督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掌握批评的度,对于这样严重违法乱纪、激起强烈公愤的人和事,要毫不手软地进行批评,但对不宜全盘否定当事人的问题,应进行有节制的批评报道。批评不到位或者“过重伤害”都会影响舆论监督的效果。

四、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舆论监督应该实事求是,不哗众取宠。为了收到良好效果,还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新闻界有句名言“反面文章正面做”。《拍板敞开收粮》报道的是领导到基层粮站解决农民卖粮难一事。从标题到内容是领导决策、指导工作,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公开批评了该县个别粮站在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时打折扣,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损政府形象。这种表达方式更容易为被批评方所接受,但舆论监督的目的却已经达到了。■

(作者单位:皖西日报社)

责任编辑:姚少宝 周蕾

猜你喜欢
皖西舆论监督时机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回马枪
师生互动4时机
回马枪
回马枪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