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芹
【引言】
谎言就是假话,欺骗之言,没有根据的话。但谎言也有善意和恶意之分。善意的谎言是怕伤害别人而说的,是美丽的;恶意的谎言是为了使自己不受惩罚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的,是丑陋的。我们应如何来看待“谎言”?“谎言”到底该不该说呢?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几篇美文。
【美文一】
温暖五年的谎言
莎汤果
萧萧爹访遍亲朋好友,仍未能凑足姐弟俩的学费。
萧萧看看不停地抽着劣质烟的父亲,再看看边抹泪边叹气的母亲,哽咽着说:“爸,妈,听说山子刚从外面打工回来,我去求求他,看他能否帮点忙。”萧萧爹无奈地点点头,他知道,家里跟山子家并无任何来往,希望非常渺茫。
天黑的时候,萧萧回来了,她笑着说:“爸,妈,这趟总算没有白跑,山子说他虽然没有能力帮助我们,但他们老板正在捐助边远山区贫困学生,他说,老板一定能帮助我们。只是每个村只有一个名额,我跟山子说好了,这个名额就给弟弟吧,他学习好,比我有前途。明天我就跟山子出去挣钱,这样能减轻家里的负担。”来不及等父母问什么,萧萧已经进屋关灯睡了。
出门在外的萧萧很懂事,每周即使再忙也会抽时间给家里打电话:“爸,妈,你们身体都好吧。我在这里很好,不用为我担心。”“萧萧,挣钱是小事,你要照顾好自己啊!”“我知道。告诉弟弟要好好学习,别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对了,家里需要钱的话,就跟我说。”
每次都是这样琐碎的问候,但萧萧始终坚持着。她知道,父母要的只是听见女儿的声音,让他们感觉自己仍在他们身边。
时间流逝,5年过去。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了萧萧家里,母亲第一个把消息告诉了萧萧:“你弟弟考上大学了,快回家吧!我们一家好好庆祝一下,再说你都5年没回家了,妈想你啊!”
“真的吗?弟弟真棒!可我暂时回不去,厂里现在正忙,我多加点班,多挣点钱,过年再回家,好吗?”“你这孩子,出门才几年就不想家了,家里这么大的喜事你都不回来,家都不要了,挣钱有什么用啊?”“妈,不是的,我……”没等萧萧解释,母亲气得挂了电话。5年的千里亲情,第一次有了裂痕。
来萧萧家贺喜的人络绎不绝。一个回家结婚的青年对萧萧弟弟说:“你以后有钱了,可别跟你姐姐学啊,真小气,我结婚还差点钱,跟她借,她不同意,怕我还不起似的。”“对,就是的。”同来的几个女生附和道。“好几次约她逛街,买点衣服什么的,她都说不去了。”“还有啊,每次加班她都抢着做,全车间数她奖金最高了。”
七嘴八舌的议论让善良朴实的萧萧父母顿觉无地自容,两位憨厚的老人找不出任何词语来为女儿辩解,只有不停低着头给客人们递烟倒水。
“大家错怪萧萧了。”全场一片诧异的目光一齐投向发言者——萧萧弟弟母校的校长。
“你们真的错了。五年前,萧萧编造了一个老板资助贫困生的故事,从此她为这个故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为了弟弟的学费,五年来萧萧从没吃过一次早餐,从没为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发夹。萧萧没有任何特长,每一分钱都是靠艰辛的劳动换来的。她之所以要学校为她保守这个秘密,是怕父母担心,更怕弟弟分心而影响学习。如今,弟弟考上大学了,昂贵的大学费用还在等着她那瘦弱的肩膀去承担啊……”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萧萧娘颤抖着拨通了萧萧的电话,早已泣不成声:“萧萧……回家吧……妈想你……”
(选自《镇江日报》)
【赏析】
这是一篇感人的美文,读后,萧萧的形象令人久久难忘。作者刻画萧萧的形象时运用了各种手法,如语言、神态描写,突出了萧萧的懂事;老乡的介绍间接交待了萧萧在外面真实的生活,弟弟母校校长的解释表现了萧萧的责任感和对弟弟的爱,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人物形象相当鲜明、突出。
【美文二】
爱的谎言
颜景霞
老屋的旁边,本来是一片农田。“五一”节后,成了一片工地,据说是要兴建一个工业小区。
父亲看准机会,腾出一间屋,开了一家小小的超市,同时又安装了一部公用电话。这样在方便民工兄弟的同时,也可以赚点小钱。父母年龄大了,所以只要有时间我就常回家照看小店。
由于价格公道,来小店买东西的民工很多。有一个小青年,十八九岁的样子,他来买东西的次数很少,但常常来打电话。
打给谁呢?开始我以为他是打给恋人的,后来发现判断失误,他是打给妈妈的。“果真还是个孩子,想妈妈了。”看着他打电话时的神情,我从心底里生出一丝温情。
一天傍晚,小店里没什么人,那小青年又来打电话了。他一身泥土,显然是刚从工地上下来的。电话拨了好一会儿,终于通了:“妈——我今天买了一条鱼,好大的一条呢!妈,您教我红烧鱼怎么做哦……”小青年说话的声调显得有点奶气,好像他妈妈就在身边一样。
又一天傍晚,小青年照例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妈——我今天买了一斤肉,好肥好肥哦!妈,您告诉我,这红烧肉怎么烧……”
再后来,小青年依然不断向妈妈请教如何做菜。听得多了,我竟羡慕起这些民工兄弟来。又是红烧鱼又是红烧肉的,看来,他们的生活并不像报纸上说的那么艰苦啊。
一天傍晚,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位妇人,说是找小山子。“您是找那位常常给您打电话请教烧菜方法的小青年吧?”“是的是的,他是我儿子。麻烦您帮我转告一声,叫他给我打一个电话。这孩子,已经一个星期没有给我打电话了。”我放下电话,起身向工地走去。
我找到了那个叫小山子的小青年,他正在吃晚饭。我看了看他碗里的菜,只是一撮霉干菜。我笑笑道:“小伙子,今天不吃大鱼大肉了?减肥呢?”小青年怔怔地看了我一眼,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他红着脸低着头,像是被抓住了把柄的小偷:“其实,我从没有买过鱼,也没有买过肉。我怕妈妈担心我在这里吃不好……为了让她放心,我就撒谎骗她……”这下,轮到我怔住了。
小山子一路小跑地来到我的小店,他抓起电话,一拨,电话就通了。显然,她妈妈就守在电话旁:“妈……我知道了……多吃大鱼大肉不好……我明天就去买青菜……”看着小青年对着电话撒娇的模样,我感觉眼角涩涩的。
(选自《扬州日报》)
【赏析】
这篇文章虽不长,但读后令人深受感动,因为懂事的小青年,也因为善良的母亲。此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色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组织全文,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读者读来就像面对面听作者叙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实亲切。
【美文三】
谎言使我如鲠在喉
朱成玉
儿时一个不经意的谎言,夺走了一个人的生命。它让我过早体会到了谎言的可怕,无边无际的忏悔周而复始地盘踞心间,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把我的心割得七零八落。
小时候,村子里有个哑巴,他是个孤儿,和我同龄,靠村里人的施舍过日子。我们淘气,总是放狗咬他,时间久了,他变得很孤僻,仿佛对所有人都充满了敌意。
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打赌,说我能让他听我的话,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我发现经常光着脚的他非常喜欢我的凉鞋,每次我从他面前经过,他都会盯着我的凉鞋看。我生命中最有杀伤力的谎言鬼使神差般迅速配制成功,我跟他比画说,妈妈准备给我买新凉鞋了,到时候我把这个给你。哑巴高兴坏了,每天屁颠屁颠地跟在我后面,我让他做什么,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我没想到,一个简单的谎言竟然如此奏效。
一天,在游泳的时候,我陷进了淤泥里,情况危急,我大呼救命,哑巴见情况不妙,一个猛子扎下水,把我拽上岸来。可是我的脚上只剩一只凉鞋了,另一只陷进了淤泥里。哑巴二话没说,又一次跳下河,去捞那只我已许诺送给他的、被谎言附了体的凉鞋。结果,他再也没有上来。我惊慌失措地大声喊叫,惊动了村里的人。大人们将他打捞上来的时候,看到他手心里紧紧握着一只凉鞋。大人们不解,咂着舌惋惜:“这孩子,咋就为了一只凉鞋呢!”
没有人知道那个谎言,那是我放出去的毒蛇,咬死了他。
埋葬他的时候,我偷偷地将那双凉鞋跟着埋了进去,我幼小的心灵刹那间生出深深的愧疚来。
从此以后,我不再轻易说谎,因为我知道,谎言是一把双刃剑,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而且朝向自己这边的刃远比另一边的锋利。朝向自己这边的刃,叫忏悔,它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痛苦如同暗夜,漫无边际。
(选自《意林》)
【赏析】
作者记述了自己一次说谎的经历和因此产生的严重后果,读了让人备感吃惊和意外。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爱耍小聪明,撒谎,读了本文后你还会说谎吗?道理不言自明,润物细无声,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力量。
另外,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作者把谎言比作“锋利的刀子”“双刃剑”“毒蛇”等,这样既生动形象又十分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