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香
几场秋雨平息了夏的聒燥,秋风吹在裸露的小腿上凉嗖嗖的。换季收拾衣柜,毛的呢的、长的短的、薄的厚的、长裙短裤,把个柜子里塞得满满的。都说衣服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女人好像天生就是为了那些美丽的衣服而活着的,同是女人,我也一样“臭美”,因为貌不惊人,只能想着“衣不惊人死不休”了。
女友曾诡秘地笑着说:如果有一座美丽的城堡和一千件美丽的裙子来交换,她一定选择后者,因为有了后者也许就有了前者,这就是她的穿衣哲学,十分形而上学的哲学。而我却一直固执地认为,穿衣的最高境界应是衣服后面依附的那个灵魂,不在于衣服本身的质地、颜色、款式、品牌。衣着应如人,朴素而简洁,低眉又低调,甚至有点孤寂,透着生命的苍凉才好。所以从第一眼看到那件纯白的棉衬衣,就一直用最初的心珍爱着。素白白的衫子,手工绣的不起眼的花边,细细密密的针脚里一针一线地绣着女儿家细小的心思。是我最喜爱的那种素白,白到骨子里,白得那样纯粹,纯粹到几乎单一,纯粹的东西总是好的,有一种极致的美,但它也是最不禁脏的,稍微染上杂物或颜色,就是一生的痕迹,永远不可能洗掉。那样干净而透明的白色,更经不起岁月的风霜,素年锦时里,我一直用温柔静好的心呵护着,但还是染了岁月的斑,一丝丝、一缕缕任性地泛着黄,在时光中慢慢地就黯了,黄了。还是喜欢牛仔裤、白衬衫、高高扎着马尾辫,却没有了当初的光鲜。心里仍然固执地认为自己还是当初那个贪恋鲜衣怒马的少年。这固执,映着心底流年似水的荒凉和无奈,无处可藏。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可能再也没有比穿衣更隆重的事情了。为了一件美丽的衣服,绝对可以连着三顿不吃饭——而且正好又更瘦一点?一瘦倾人城,再瘦倾人国,女人愿意为衣服付出的远比你想象的多。我爱柜子里的那些衣服,简直胜过爱我自己。柜子里堆场似的衣服,每一件都是我贴心贴肺的情人。最喜欢把衣服一件件拿出,在手中轻轻摩娑,神情怡然自得,像在欣赏一幅幅心爱的作品。那件湛蓝的连衣裙是这个夏季我最得意的作品。简单到极致的款式,没有一丁点儿多余的修饰,甚至没有一颗纽扣、一根拉链。淡淡的蓝从领口开始,一层层渐渐晕染开,越来越浓,到裙摆处就成为了一片深蓝的海。穿在身上露出的细白的颈恰好是“留白”,整个夏天,感觉自己举手投足间就是一幅“墨分五色”的中国画,素淡飘逸与众不同。一直沉醉在这份自恋情结中,直到有一天要去赴喜宴,弟弟实在忍不住地说:“姐,你是不是又要穿那件蓝裙子?你可能还觉得很好看?一看就是中老年妇女穿的!”再看那件裙子,瞬间变得普普通通,全没了华服的光泽。
女人的恋衣情结,就像女人的爱情。爱上一个人的感情只是一瞬间的,由眼睛到心,或者还有音乐、灯光营造的氛围。女人总是会抓住这些物理反应的瞬间加入自己幻想的色彩,变成一种持续。那个人的每个细微末节,映射的只是她自己的理想情绪。女人总觉得依附着一个温暖才能将生命继续,其实燃烧的都是自己,与其说是爱上一个人、一件衣服,不如说是与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那件衣服相爱,其实女人爱的是自己。
女人穿衣,也是一种态度。衣如其人,盛装与素衣,并不是想怎么穿就怎么穿的。如果平常的生活中穿了盛装,那也是要让人笑话的,那是生活和工作的技巧问题。出嫁时,买了一件价格不菲的旗袍作嫁衣,因为惊觉它的美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挑人的桃红,大朵大朵的牡丹从肩头斜着绣到下摆,每一朵都妖艳妩媚地怒放着,那时的我笑得灿烂明亮,配上绣着金丝的红缎面鞋,有着富丽明艳的光彩。婚后就再也没穿过,不是因为与主持节目时舞台背景不相符,就是太隆重了没有场合可以穿。一年年,就成了一件旧衣。虽然还是桃红色,却没了光亮,只觉得过气过时,甚至还带着莫名的惆怅。
那些心爱的衣服,即使不再穿,即使过时过气了,心里还是喜欢着,把她们挂在衣柜里,像挂着一场记忆一样。那衣服上面,是光阴的味道,有着流年里的悲、欢、离、合。那些过往的心情,那些特殊的印记,就着回忆,循着味道,只在每年季节交替的时候,拿出来用心情静静地晾晒一回。就像有些人,只能在梦里相见,在心里相忆,却不能相爱。如同旗袍上绣着的牡丹,忆时,竞相怒放。
流年似水,岁月如梭织就的锦衣,一件件安好地挂在那里,静静地,时光从指缝里穿隙而过,看着锦衣上的光阴正一寸一寸地往后退着,脸上是一种恬静的寂然。外面,秋阳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