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青青 叶深溪 陈焕新
摘要:高校作为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具有人才和技术密集的优势。如何能有效地把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使得科研人员、高校自身、合作企业取得多赢的局面,作为连接高校资源(人才,专利,科技成果)和外部市场(企业,科研单位等)的桥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作的高效性对高校资源的利用和产业化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市场需求趋势咨询服务融资渠道
高校作为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具有人才和技术密集的优势。我国高校虽然每年有6000项-8000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可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还不足lO%。如何能有效的把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使得科研人员,高校自身,合作企业取得多赢的局面,作为连接高校资源(人才,专利,科技成果)和外部市场(企业,科研单位等)的桥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作的高效性对高校资源的利用和产业化起到关键的作用。
1,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1.1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欠佳
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是指经济,科技与金融体制,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机制,技术中介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风险投资体系等情况。对于高等院校而言,目前科技体制过分重视基础研究,轻视应用开发,使整个科技结构布局不合理,整个体制僵化,造成了科技界与产业界分离,科研与经济严重脱节的现象;政策导向偏重上项目、报成果,不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评估机制多数停留在学术性、先进性的层面,而对成果的实用性、市场性估计不够,更不能量化该成果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科技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不能有效地激发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的活力。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成果管理,还停留在统计、报奖等过程管理的低级阶段,还没有进入将成果有效地推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最终目标管理。
1.2科技成果转化观念落后
部分高校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教学、医疗、科研是高校主业,科技开发是副业,忽视服务社会的责任,没有在人员配备、政策制定、激励措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上长期实行计划科技体制,科研人员重学术、轻技术,重成果、轻转化,重效益、轻风险,重研发、轻经营,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不热衷,严重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
1.3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构不完善
成果转化不是简单地把成果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而是涉及技术的知识、信息、专利和人才等的转移,其目的在于使先进的技术获得应用和推广。
1.4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缺乏
总体人才资源不足、拔尖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不足、市场营销人才不足,是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产业化最大的瓶颈。
1.5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含量不高
立项的市场导向不够,很多科研人员在课题立项时首先考虑的是项目是不是科技前沿,是否具有创新性,而对于其市场应用前景或能否转化则考虑较少;科技成果成熟度不够,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中试基地,大部分科技成果只是处于实验室阶段,有的甚至只是一个构想,且很不成熟,应用于生产实际或形成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作为科技成果需求方的企业出于规避技术风险的考虑,不愿引进或投资该类科技成果,使得科技成果难以产业化;科技成果原创性不够,尽管国内完成的科技成果每年在3万项以上,数量非常大,但在质量上却非常不尽如人意,真正原创性强、能独立形成一个产业的重大成果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
1.6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不足
科技成果转化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并且每一个阶段的投入量是大幅度递增的。第一个阶段属于基础性工作,所需资金相对较少,并较容易获得国家、学校各种形式资金资助;第三阶段即规模化生产阶段,尽管投资很大,但市场前景明朗并存在较大利益驱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为技术成果产业化筹措到充足的资金。唯独第二阶段成果转化阶段资金严重缺乏,是影响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关键。据统计,国外科技成果的转化风险投资基金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美国大约50%的高新技术是通过风险投资基金的帮助而实现转化的,而我国科研成果转化引入的风险投资基金不到4%。
2,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
高校和企业缺乏信息交流或交流不畅,是阻碍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平台的形式主要包括大学科技园;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高校产业管理处等。这些平台要成为科技企业和智力资源优势企业的孵化平台,又要成为校办企业与学校学科互动的中介平台,要高效的运作以实现对内协调资源,介绍市场和需求趋势;对外推荐学校,促进学校科研成果产业化。
3、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功能
3.1对外部市场需求趋势的把握
高校科研人员没有精力和时间对市场及需求进行系统的调研。现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不利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当初的选题方向就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至最后的研发成果被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要避免不当的选题方向,高校相应的平台就要发挥窗口的作用,通过一系列调研活动如走访企业和市场,实地调研其相应的需求;举办企业需求展和研讨会,把企业请进来,使高校科研专家能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对最新科研及竞争对手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借助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来提供市场信息。通过以上措施,以达到对外部信息和趋势的把握,为专家教授实现科技产业化提供信息。
3.2提供咨询服务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处于内系学校科研力量,外连企业和市场的中间位置,要成功促成科研项目的产业化,为相关各方提供全程的咨询服务是必不可少。具体涉及的服务包括以下几方面:高校资源分析和推介;外部市场和需求趋势的分析和介绍;企业信用核查;相关法律(专利,合同等)咨询服务;项目运作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3.3对校内科技成果和资源的掌握
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管理者,必须要充分了解自己内部的资源状况,使具有开发前景的项目能够更好地得到产业化,并更好的把握全局。转化平台的管理者通过科技处科技成果及专利申报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并成立相应的专家库和科技成果库,利于项目追踪;成立产学办,学校各二级学院选派专职人员,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机构做好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全校人员积极性,实现全校一盘棋,人人参与科技开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管理层每年定期。召开几次年会来交流怎样有效地来进行工作和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时时对项目进程进行追踪,对与企业已签约的项目,如委托研发、合作开发及技术服务合同等,要进行全程追踪,由于个别专家教授参与教学,无法全身心的投入科研,故要采取追踪跟进,使得项目能如期完成。作为管理层也能全面了解各项合同的履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4拓展融资渠道
科技成果转化中间资金的缺乏是阻碍科研产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政府拨款,自筹资金和风险融资,其中科学研究和中间实验还是以政府拨款为主导,但国内的大部份高校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既使建立了实验室,许多实验也无法进行。作为面向外部的中介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全可以发挥自身与外部企业和金融、风险投资机构接触广泛,对法律,法规熟悉的优势,运用合资,参股等方式为校内科研项目引入资金。避免好项目,好概念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开展和落实。
3.5科研信息系统的建设
科研信息系统汇集了学校科研实力与科技成果及了解的市场讯息,使得校企双方能更好的,更直接的沟通。科研信息系统能将高校的科技成果、技术力量和创新人才等科技资源,与区域、产业、企业的创新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开放、共享、日常化、网络化的产学研服务平台,通过专业化的运作,为各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的配套服务。具体的案例有江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校果网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运营模式日趋与国际接轨,提升高校创收部份占整体营运成本的比例已是大势所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成败,进而影响高校的收益。因此,我国许多高校的当务之急是运用现代的企业经营理念来打造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