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爱民
我是1978年出生。身高1米78,体重90公斤,1994年11月进入河北省田径队女子铁饼组.我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女子铁饼第四名,2006年在亚运会上获得冠军,并在2006年世界杯比赛中获得第三名,之所以能在这些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是多年来对正确技术的学习、研究和理解分不开的。
一、技术分析
1、预摆阶段:
从容、镇定,放松,整个预摆动作协调,幅度大。
2、双支撑起转阶段:
通过观看技术录象,能清楚的看到在预摆结束瞬间,肩横轴与髋横轴的扭转幅度较大,几乎成“十”字交叉形,这说明在此刻,腰部的肌群充分被拉长了。为后面进入旋转动作准备了弹性能量,这是我技术的优势。在此阶段我的左肩和左膝是同步运行以及身体重心偏高。两膝关节的弯衄结构较小,这就对后续动作有一定的影响。左肩和左膝的同步运行有利于积极主动的进行旋转,为提高起转阶段的饼速打下基础。两膝弯曲小,身体重心高,易于起动。但是重心高不稳固,易偏离中心轴,形成重心不稳失去平衡。
3、左脚单支撑阶段:
右脚离地瞬间。左脚转动到与投掷方向成45度左右的角度,是右腿的内侧肌群拉紧,借助于肌肉的弹性及其下肢动作的蹬伸,给了一个身体向投掷方向转动的力,同时由力的反作用使得小腿自然后背。在左脚转动的基础上大约与投掷方向成三十度角时,左脚开始了蹬伸,而右脚的摆动是以大腿带动小腿的摆动,由后下向前上方摆动,再与左脚的蹬伸结合。蹬起角度大,使身体重心升高,同时,造成身体离地面的距离加大,且为右脚落地造成不良影响。此阶段,我的左脚的动作超越了左髋,有向左扭转的迹向,表明上肢速度快,利用上肢后摆加快下肢的转动,下肢动作慢,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第二次扭紧的超越器械姿势。
4、腾空阶段:
左脚离地瞬间,身体重心伸高,说明向上的腾起角度较大,同时身体躯干的倾角较小,含胸较少,也与双支撑起转阶段的弯曲角度有关。腾空阶段在利用左脚单支撑给予的反作用力,推进旋转,是第二次扭转形成超越器械的开始,也是超越器械形成的关键。而在我的技术中,腾空阶段,右侧的髋、膝关节的扣转动作比较消极,而不积极主动。同时右侧的下肢较被动,是造成双支撑用力超越器械不如第.一转扭转程度好的原因之一。我在腾空阶段躯干较直:上肢主动,这样就造成了上肢比下肢要快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超越器械的合理性.也是造成第二次扭转不好的原因。
5、右脚单支撑阶段:
在右脚着地瞬间,由于上述原因:这就使得我右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冲击加大。而造成着地后不能马上进入旋转中的转动动作,出现停顿现象,从而在下肢停留的刹那其上肢动作在向前运动,因此使得第二次的扭转充分扭紧不够。右脚着地后,其躯干较直,而前倾向后身体扭紧不足,出现上肢、上体速度快于下肢,重心移动快,体重不能压在支撑腿上,加之右脚落地后的瞬间停留,从而影响左脚着地动作。因上体向前移动快,迫使重心前移,同时加之右脚的转动向前下方,髋的转动不是积极运行,从而为左脚的着地所依存的时间距离缩短,不能按正常的节奏、正常的距离、正.确的位置着地,从而影响到最后用力结构。在右脚单支撑连接双支撑的最后用力前期,合理的技术动作应主要以下肢的积极转动用力带动上体系统加速。在此阶段,身体的前倾,左肩的内扣,右髋、右膝在右脚着地后的加速快转是形成第二次超越器械的关键因素,同时是为形成最佳的、最有力的最后用力结构的基础。
6、双支撑最后用力阶段:
左脚落地瞬间,我最大的技术缺点是左脚着地的位置落在右脚的前面,从而在最后用力时别腿形成“拧麻花”状,用力不充分的掷铁饼技术,这种结果关键在于右脚着地瞬间停顿及其运转动作。由于上述某些不足的技术动作势必会造成此结果。在此阶段,右脚的积极转蹬,加快了上肢的用力,使铁饼加快运行速度,铁饼的在此阶段提高得很快,由于左髋的用力回顶,致使右髋不易推进向前,同时下肢不能充分利用末节用力,使全身各个关节伸展,因此影响到最后出手的效应。
二、解决重点
1、注重起转阶段两膝的弯曲动作,从而减小重心的腾起角度,降低重心的腾起高度,降低对地面的冲击力值,加快转动,提高动作的平滑性,加快动作的节奏。
2、抓好右脚着地前、摆髋、扣膝、送髋动作,为右脚着地后快速起转作好准备,注意头和躯干动作对技术的影响,尽量保持稍前倾的状态。
3、右脚着地后的积极起转及转动方向,为左脚的快速落地,准确地打好基础。
4、强调节奏练习,搞好技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