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丹
最佳创业城市
江苏中泰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内。这家园区是2003年由江阴、靖江两市首次打破区域分割联手建立的,园内的经济事务主要由江阴管理。园区成立前,“地方上的有关部门隔三岔五就来查账,动不动就是罚款。园区成立后,他们再来查,江阴政府就把这些事挡下来了。”中泰钢结构的副总经理何杨说。现在,中泰再也不用和那些“吃拿卡要”的部门周旋了,何杨觉得很愉快。
清除“吃拿卡要”现象,这对江阴来说是为创业者提供的最基本服务。与江苏中泰一样,很多企业都在慢慢感受到,除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外。江阴在推动企业内部技术创新、升级转型等方面服务意识同样主动、积极,以多种方式鼓励创业者创新、创富。
过去30年,江阴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锡山、常熟、江阴等依靠苏南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乡镇企业;90年代,一些城市的乡镇企业日益没落,而江阴利用资本市场为乡镇企业开拓另一条道路,迅速打造财富增值效应。迄今为止,江阴拥有22家上市公司,募集资本超过170亿元,被成为“中国A股第一县”。
近年来。江阴不但成为中国传统工业用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典范,更加成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聚集地。
2005年成立的高新技术创业园区是体现江阴创业氛围的一个缩影,这里聚集了100多家新兴企业。为了吸引这些企业入园,江阴市政府做足了服务功夫。工商注册手续费全额补贴、房租和物业管理减免。此外,这里最吸引人的一个政策是,高新技术成果、专有技术、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最高能占注册资本的70%,一些生物医药、动漫设计的创业者正是看重这点,会聚到江阴。
为了让创业人才全心全意地投入创业事务中去,园区为优秀的高科技创业者提供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一定面积的住房公寓、安家补贴等,甚至子女入学、配偶工作、免费健康检查和短期疗养等这种生活问题,有关部门都帮助解决。
2006年,江阴在全国县(市)中成立了第一个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目前,这个富有创新性的战略联盟是由政府牵头,网罗了全国30多所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江阴的58家重点骨干企业及高新技术创业园共同组建而成的。截至2008年底,已完成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40多项,组织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320项、组织申请专利2363项,并已有500多家企业与100多所高校、科研所建立了长期、多方面的紧密合作,突破了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等原因创新难的“瓶颈”,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在整体经济实力和融资环境方面,江阴还无法与上海、南京这些周边大城市竞争,但这个城市正努力用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诚恳的扶持态度,让这里的创业者有更高的幸福指数。
评审团点评:
它正努力成为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创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