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广东省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
1978年的广东全省的GDP只有184.73亿元,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只能算是中上等水平,30年后作为我国对外开放龙头广东省GDP总量达到31084.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42.4倍。资料显示,从1989年起广东省经济总量连续保持19年稳居全国之首,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2.5%;经济总量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的跨越仅用了2年的时间。与“亚洲四小龙”GDP总量比较,在2007年已赶超其中的“三小龙”。
1978-2007年部分省份GDP增长情况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使我国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浙江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关数据统计,1978年至2006年,浙江GDP增量的70%和工业增加值增量的75%都是由民营经济创造的。在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温州、义乌等地区,近几年城市建设资金的80%以上都来自于民间。浙江的个私经济综合实力指标连续位居全国前列。有关专家表示,浙江民企的实力,几乎占据了国内民营经济的半壁江山。如今,“浙江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典范。
粮食生产:河南总产量8年中国第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南省的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实现了从缺粮大省到国人“大粮仓大厨房”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河南粮食产量连续迈上了800亿斤、900亿斤、1000亿斤三个大台阶,占中国的十分之一强,小麦产量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强,不仅解决了本省近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还调出3004亿斤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数据显示,到2008年河南省实现了粮食总产量连续八年居中国首位。如今“中原粮仓”越建越丰实,全国第一粮食大省的地位越来越稳固。
部分年份河南省粮食产量情况及占全国总产量比重
在改革开放之初,山东能源产业规模较小,能源产量增长较慢。通过不断加强能源产能建设,到2002年,山东能源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中,火力发电量比1992年翻一番,位居全国第一。原煤、原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二。2007年,山东省的一次、二次能源产出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火力发电量占全国火力发电量的9.9%,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12.0%,位居全国第二。30年来,山东省一次能源年产量增长了1.5倍;火力发电量增长16.3倍;原油加工量增长4.9倍;焦炭产量增长了6.9倍。
旅游业:江苏反超广东连续两年居首位
据有关数据统计,自1978年至2005年,广东旅游业总收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逐渐形成了全国旅游业四分天下而广东居其一的局面。从2006年起,江苏省的旅游业收入开始反超广东占据全国首位。而根据最新统计,2007年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要素又一次得到全面提升,入境、国内、出境旅游三头并进,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增长,旅游总收入达到2800多亿元,超过广东省近40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旅游市场。现在的浙江省旅游业已经成了其他省市需要学习的标兵。
近年来我国直辖市金融业增加值情况
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市的金融体系日趋完善,金融业实力不断壮大,为首都经济腾飞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金融业机构(法人)597家。其中,金融资产34.8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市总资产的70%以上。有资料显示,从2003年开始,北京金融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5%,成为北京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北京金融业已经创下法人金融机构数量、金融资产量、金融对经济的拉动系数、单一行业对国税贡献率4项指标的全国第一。
总部经济:上海外企总部内地第一
最近几年,伴随着总部经济在我国的兴起,上海市逐步成为外企总部积聚的典型地区。目前,上海已成为除香港以外,我国“总部经济”外资企业落户最多的城市。截止到2007年年底,落户申城的“总部经济”外资企业总数达到500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154家、外资投资性公司150家、外资研发中心196家。专家预计,到2010年,在上海市落户的“总部经济”外资企业将有望达到610家。届时上海将代替香港成为我国“总部”数量最多的城市。
部分省市1978年与2007年公路总里程情况
改革开放之前,云南省最主要的公路交通总干线就只有一条滇缅公路,改革开放30年云南省公路建设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该省分别在1990年和1996年,实现了高等级公路建设及高速公路建设零的突破。2003年至今,云南又完成了交通建设投资近1300亿元。目前,云南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约20万公里,居全国第三位,其中高等级公路达到7200多公里,高速公路达到2500多公里,列西部省区第一。目前云南省已经实现了出省通边大通道的基本雏形。
环境保护:西藏保护区面积全国居首
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在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2007年国务院批准的180个西藏“十一五”规划项目中,仅生态环保与建设的项目就占23个,投资达到64.2亿元。在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中,仅环保投资就达到了15.4亿元。据统计,目前,西藏共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0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9个,保护面积多达40.83万平方公里,占了西藏国土面积的34.15%,居全国首位,是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