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护理体会

2009-04-29 16:56方新丽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5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护理

方新丽

摘要: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易致细菌入侵继发切口感染}及时预防和处理切口脂防液化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肪液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5-0151-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我院行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43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年龄25-68岁,平均49.3岁。包括胆囊手术15例,阑尾切除术9例,腹股沟手术7例,卵巢肿瘤切除术12例;其中合并糖尿病3例,肥胖8例。切口脂肪液化发生于手术后3-15d,平均4.9d。切口无裂开17例,切口裂开26例。

1.2切口脂肪液化表现

腹部手术后切口外观无红肿,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敷料为淡黄色渗液湿染,皮下触诊有波动感,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正常。挤压、穿刺或撑开切口,常有漂浮脂肪滴及坏死组织。

2结果

本组病例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后,切口渗液消失,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3-8d;切口愈合时间为8-19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院内感染。

3护理

3.1常规护理

①每日严格观察切口情况,注意局部皮肤颜色及伤口的渗出量,根据切口敷料的清洁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减少切口污染等不良因素。注意切口张力是否增加,特别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患者的观察;②指导协助患者做咳嗽、翻身、解大便等腹压增高的动作时注意保护切口;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可减轻腹壁张力,有利于切口愈合,协助患者采取多种体位交替,以半卧位或半坐卧位为主;③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进食能力、消化吸收情况制定进食计划,保证伤口愈合期蛋白质、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摄入;④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2心理护理

一旦出现切口渗液,患者及家属容易出现紧张、恐惧、情绪焦虑等负面情绪。此时护士一定要耐心热情,及时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护理方法等,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患者,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并认真倾听患者诉说,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解决患者各种合理需求。每次换药时将切口好转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家属,减轻其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促进康复。

3.3个性化护理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多少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渗液较少且切口未裂开,无需拆除缝线,只需挤压切口渗液,用0.5%碘伏消毒后,更换敷料、包扎,保持切口干燥,隔日换药1次,直到无渗液为止;渗液较多且切口裂开小,只需剪去1-2根缝线,常规0.5%碘伏消毒切口,伤口内置少许盐水纱条或呋喃西林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即可使切口愈合,此时不必敞开伤口,避免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当切口裂开较大时,由于渗液很多,应及时拆除裂口处缝线,敞开伤口,充分引流,用盐水纱条或呋喃西林纱条湿敷,以蝶形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4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易致细菌入侵继发切口感染,所以及时预防和处理切口脂肪液化极为重要。切口脂肪液化的及早发现和恰当处理,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缓减医疗纠纷。迄今为止,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根据文献报道以及笔者的推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体形肥胖者,手术中的损伤易造成脂肪组织缺血,引发无菌性坏死,以致于产生渗液,影响伤口愈合;②高频电刀的使用,当高频电刀切开组织时,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热损伤而发生变性;③止血不止、渗血、血肿、未缝合造成死腔,脂肪液化坏死;④患者的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也会造成伤口愈合不佳。因此,对于腹部手术之后患者,特别是肥胖患者,一定要积极注意观察,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一旦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护士在做好一般性护理的同时,要针对患者伤口液化的程度选择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正确的局部处理,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促进伤口愈合。本院43例出现伤口液化的患者中,因采用护理方法及时有效,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陈涌涛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养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诊治探讨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