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娟
在当今的传媒市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之间正进行着日趋白热化的“眼球争夺”。媒体相互之间的竞争关键体现在创新力上,而最能体现其创新灵魂的莫过于传媒的新闻策划。可以说,在传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传媒日益同质化发展的格局下,具有突破性的策划已经成为新闻传媒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策划是新闻传播者通过主体的创意和谋划,有意识地进行加强某一领域或方面的新闻报道,进而对繁杂的信息进行有意识地凸显的一种主动行动。如今新闻策划已经迈过了新闻指导性的、浅层次的策划年代,进入深度策划、前瞻策划的时代,选择那些紧扣社会脉搏、蕴藏深层丰富内涵的新闻,充分挖掘,作深度、系列的报道,是受众所需,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于地方台来说,电视新闻策划如何取得突破、如何去创新,显得格外重要。河南电视台新闻策划工作承担着上中央台的选题策划和报道,以及省内重大新闻宣传报道的策划组织重任,近年来对新闻策划的创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就。
策划人员要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随时掌握时代脉搏和时代信息,及时采编收集那些能反映时代主旋律的重大题材,能迅速反映各种新事物及其走势,并及时捕捉、透视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策划人员能准确地把握新闻事件的历史方位,把握众多新闻事件的本质联系,然后再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上去观察、思索、提升,由此及彼,剖析新闻事实的内核,挖掘出更多的独家新闻,并创造出更多形成声势、引起共鸣,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报道来,从而不断凸显媒体的社会舆论优势和媒体的导向性。
“三夏”报道。2006年,党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了切实的实惠,新农村建设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面貌,给农民的生活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如何反映这个时代主题,河南电视台抓住了“2006年河南夏粮大丰收”的机会,对“三夏”报道进行了周密的策划。这是个既宣传河南“三夏”生产盛况的大好时机,也是宣传国家惠农政策的最佳时机,更重要的是这个策划切合了时代主题。河南台在中央台打响了“三夏战役”新闻战,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了当年河南“三夏”生产的盛况,又捕捉了“三夏”的新变化新亮点,深刻反映了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给河南“三夏”带来的新气象新面貌,全面展现了河南省现代农业的新面貌。
“普京参观少林寺”报道。2006年3月22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华两天的日程中,专程拿出一个下午到河南少林寺访问。这是河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接待的首个第一世界国家的元首。在我们国家主张以和为贵、共谋发展的对外政策的大背景下,普京来豫无疑是一个传递着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信号,作为河南的主流媒体,河南电视台对这次普京总统少林寺之行的报道,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部署,在普京抵达河南的第一时间,率先在河南卫视向全国观众播发了相关消息。同时,河南卫视除了播发普京访问少林寺的动态消息外,还推出了三档《特别报道》。及时、全面地报道了普京访问河南的情况,在海内外众多媒体中凸显了权威性、独家性和及时性,有效地对外传达了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
选题的新颖,要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策划若只满足于表面的现象,即使范围很广,仍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既满足不了读者了解事情真相的需要,更不用说针砭时弊,倡导新风了。因此,选题新颖要求新闻策划要善于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让表面后的重要信息漏掉,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挖掘,将百姓关心的报道层层做深,满足人们对新闻深层次上的期待感,才能给读者留下一个全面、深刻的印象。
系列报道中充分发挥新闻的发现功能。河南电视台“三夏”报道的成功,不仅在于主题的宏大,而且报道的内容新颖、报道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电视的优势,声情并茂地展现了“三夏”大丰收的场面,以及丰收中的社会发展。
透过现象挖掘新闻的重大意义。2006年8月2日,《土地资源挖潜为河南、上海赢得发展新空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这篇报道反映了河南通过对空心村废弃的工矿、砖瓦窑场的规划整合,创新节约用地机制,从而新增了3万多公顷耕地,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报道的主题正切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节约用地。这条新闻就是策划人员在信息搜集中发现河南周口通过整治空心村,摸索出“四种模式”、“五种机制”,从而保障耕地面积不减、粮食总产量面积不减的做法后,及时形成策划方案,列出报道的重点和突破口,迅速派出记者采访。由于多方合力,报道在中央台迅速播发了。
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报道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社会效果。对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非事件性新闻,这时候新闻策划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策划,将它放在特定的(即现在时的)坐标系内,使之具有时新性、新闻性。而一般的经济新闻容易呆板、枯燥,手法陈旧,大多见物不见人,使经济报道陷入被动的局面,致使引导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所以,策划人员要从常规中发现新闻,另辟蹊径,角度多样,使报道脱颖而出。
发现亮点,充分放大。2006年7月初,全国各地陆续公布经济社会发展的上半年数据,在冗长的数字统计中,记者发现河南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首次增加了反映社会事业发展的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率就是其中一项关键指标。这是一个亮点,策划人员迅速形成方案,两路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分别与地市和省有关部门联系上,采访紧张展开。由于角度新颖,再加上记者的出镜和强化主题的同期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7月22日头题及时播出《四川、河南、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新指标“亮点”频现》,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民生”视角,人文情怀。喻国明教授曾经说过,新闻记者要怀有悲天悯人之情,这样才能在报道新闻时富有感情、富有良心。这种感情就说明新闻工作人员应多从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用人文的视角关注当下社会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要求,从他们的生活变化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报道宏观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新闻策划本身就是一项先于行动的活动,是一项富有预见性、前瞻性的工作。要做到前瞻,首先要做到准确把握热点,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才行。要求编采人员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一线记者要及时地向后方人员反馈信息,使策划人员对自己要做的选题心中有数。
根据局势变化,“嗅”出新闻点。2006年12月,国家部分地区粮油副食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这个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群众的恐慌,已经对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有序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务院及时发布通知,要求各
地做好粮油供应工作和粮食价格稳定工作,维护好贫困群体的利益。我们嗅出应该在这个局势中有所作为。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继夏粮丰收后,秋粮再获好收成,应该及时向全国人民传递这个有效信息,平抑粮价的波动,安抚人们惶恐的心。中央台《新闻联播》及时播发《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破记录农民增收上台阶》,向全国人民传达了河南粮食产量突破1011亿斤的消息,对社会稳定和维护经济秩序起到了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根据可预见的新闻事件,做足策划文章。2006年12月23日,河南省召开第八次党代会,这是河南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又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河南电视台提前制订好详细的报道方案策划,做周密部署。充分调动各部富的人员力量,各主要新闻栏目根据自身的特点各有侧重,及时、充分报道会议的动态消息,又创新报道方式、拓展报道领域、延伸报道深度,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合力和规模。正因为有了前瞻性的报道方案策划,这组系列报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关注度。策划要出新,策划人员就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要饱含热情、富有激情地进行方案策划,这样才能使策划的创意源源不断。
2006年“国庆节”的报道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这主要得益于策划方案的突破和创新。策划人员满怀对祖国生日的赞美之情,突破窠臼,安排每天设置一个主题,每个主题对应一首赞歌,来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祝福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康幸福。不俗的“包装”,一出场就赢得众人的喝彩。国庆节第一天。《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唱响对祖国生日的祝福。第二天,《大地飞歌》传达了全省各地载歌载舞欢度国庆的场面。第三天,《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全省各地人民与伟大祖国的故事,以及祖国的发展带来生活的日新月异。第四天,《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生动地展现了节日期间全省各地坚守工作岗位的劳动者,以及他们的豪迈和对祖国的忠诚。第五天,《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现了各行各业的人们生机勃勃的工作状态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第六天,这天正好又是中秋节,《十五的月亮》最能表现全省人民沐浴在和谐、团圆的氛围中,以及省内外、海内外河南儿女对家乡和祖国的赤诚之心。最后一天,《歌唱祖国》唱出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祖国情,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河南经济更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节节高。
正是因为策划人员始终都充满着激情,充分开动大脑,多元地、发散地进行思维创新活动,我们的报道方式才能不断地创新,报道形态才逐渐多样化,新闻作品也呈现出个性化、立体化。当然,新时期的新闻报道对策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汲取知识养分,自觉强化与时俱进的意识,接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要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多侧面地观察社会现象,提高创新思维和辨别能力,运用逆向思维和发散型思维,更好地把握新闻、选准角度,只有这样,富有创意的报道方案才会取之不尽。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