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小林 汪小丽 杨婧玲
摘要: 2008年年中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开始在中国相关的企业中显现。这自然使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显得严峻。为了指导更多的毕业生顺利毕业,学院在学生初步建立的职业规划基础上,要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特别应研究应急预案,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正确看待当前就业形势,增强自信心;从学校和学生多方面拓展就业人脉,树立正确的关系观;有意识引导和拓展社会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独立学院 就业策略 增加信心 职业规划 人际观
本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就很大,而偏偏今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又席卷全球,使一些跨国公司用人数量减少,部分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就业形式更为严峻。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担心,从大洋彼岸涌来的金融海啸,会使他们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因此,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整体滑坡的情势下,指导独立学院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著名的生涯辅导理论、明尼苏达的工作适应论提出,每个人都会努力寻求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一致性,而工作适应就是指个人为了能维持此一致性所做的努力,已在同一职位上的工作持久度为衡量标准。当环境能满足个人的需求,而个人亦能满足工作的技能要求时,个人与环境的一致性就高。[1]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形势下,独立学院在指导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思路,要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力度加大,将就业的渠道拓展得更宽一些,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掌握更多的能满足未来工作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实现更多的选择企业的机会。
一、在学生初步建立的职业规划基础上,加大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
现在,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和所有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一样,都是80后的一代,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以个人为中心,看重眼前利益,但不愿或不敢承担责任。独立学院的学生,虽然高考成绩不理想,但 大多数认为自己是有理想,不认为高考失利会决定自己的一生;并且经历过高考的挫折,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同时,大部分家中都有较丰富的人脉资源。他们情商较高,善于交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积极。另外,这些学生一般家庭较富裕,不少学生认为花钱来读三本,有关系就以解决一切困难。因为家庭的资源丰富,所以学习期间不担心找不到工作,等待家人的安排。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混日子,而且都非常“独”,存在凡事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他们把一切想象得非常容易,认为“只要我愿意做肯定能做好”、“出现问题不是我的错,一定是别人造成的”,整体来说理想很远大,但实际动手能力很欠缺。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心态浮躁。他们在校读书,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喜欢教师寓教于乐,喜欢参加实践活动。但是又常常眼高手低,觉得电脑操作很容易,可以一个班一起在网吧包夜聊天,但是需要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软件就出现困难;他们在学习使用财务软件、人力资源软件时,往往很浮躁,重视不够,认为操作简单。可是他们一旦到企业应用时,又不了解流程,不知道如何下手。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的方向主要在民营企业,但是大部分还是期望在2年后能从民营企业离开,进入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这一方面与他们缺乏安全感、追求稳定安逸的生活有很大关系,但也表现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规划。
目前各高校都将就业指导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对于独立学院尤其如此。但是目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联系建立实习基地、搜集和发布招聘信息、联系举办招聘会、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这是远远不够的。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都对未来比较茫然,虽然有一定的职业规划,但还都是短期的。所以独立学院应该在学生初步建立的职业规划基础上,加大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
(一)指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增强自信心
在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校园内到处都充满着对经济环境的担心和对就业的顾虑。独立学院采取应急预案,从学院到系部,都应该开展有关经济形势的介绍,指导学生认识到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不会对毕业生的整体就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在毕业指导教育活动中,学院还应根据当前企业结构调整的形势,适时地加强调查企业重组、兼并的情况,了解企业金融危机情势下生存状况,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以帮助毕业生在寻找就业渠道中,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有数。
在毕业指导教育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中国具有抵御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影响的能力。从今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国际不利因素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为抵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国务院11月10日上午又在北京召开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部署了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项工作。中央这些重大的经济举措,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明媚的春天。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大学生就业的前景也是阳光灿烂的。
就业部门还应稳定持续地开展就业技巧、就业方法等方面的讲座,积极寻觅招聘企业,推荐实习和初级工作人员。指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避免这山望着那山高,放低身段,从实习工作入手,一方面积累经验,一方面争取实习单位的认可,以提高自身价值,努力抢占市场先机。
(二)就业指导应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做好中长期准备
独立学院必须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结合在一起,从学生进校起就开始关注自己的专业和未来,让学生通过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评估手段来认识到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和人格,结合自身的专业进行职业世界的探索,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开设职业生涯的课程、职业探索的课程、能力训练的课程、专业发展的讲座、成立个体及团体辅导的职业规划中心。这些需要学院给与资金、师资、场地、宣传等各方面的支持,需要举全院之力来完成。通过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学生才能够对大学四年及毕业后3-5年进行规划,并在一生中持续运用这些规划知识来发展职业生涯。
二、从学校和学生多方面拓展就业人脉,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2007年10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中国企业招聘现状调查》显示,无论是通过新兴的网络招聘,还是使用传统的报纸招聘、人才交流会,都比不上熟人推荐的效果明显,超过半数的企业最认可的招聘方式是通过员工或熟人推荐人才。尤其是一般员工的招聘就更有高达60.85%的企业通过“圈子”吸纳人才。[2]
社会上普遍舆论将其称为人际怪圈,认为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并非有益,不仅会涉及到公司中会出现的“裙带关系”,更会使公司内部人际关系可能会因为非工作因素的介入而变得复杂,牵扯不清。在学生中也存在认为通过熟人介绍是没有能力的表现。
独立学院在2003年经教育部定名,几年来得到迅猛发展,2008年教育部再次发文,将独立学院定义为“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3]。独立学院开始从颁发母体学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发展到发独立学院的毕业证、母体学校的学位证书,到2008年开始招生的部分专业,已经可以颁发独立学院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了。独立学院的独立发展已经逐步显示出它的趋势。[4]
2003、2004年,由于存在违规招生,给独立学院的名声、学校管理、学生素质、社会影响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就业问题成为独立学院之间进行竞争、未来招生的关注焦点。因此,独立学院的管理者也从各种角度进行就业的指导和管理。[5]例如,鼓励学生在年末招聘高峰找工作、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推荐学生实习、鼓励老师利用资源介绍学生实习或就业、通过辅导员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引入企业举办校园招聘会等等。
独立学院的牌子不过硬,造就了学生们在参加招聘会、投报纸、网站的招聘时失去了很多的面试机会,这不代表学生本身不适合企业,而是社会整体认知问题。所以在一段时间内,熟人介绍应该是独立学院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主要途径。
其实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求职渠道中最有效的是校园专场招聘会,其次是亲友推荐,再次就是内部推荐了。独立学院的大部分毕业生将在校期间的实习时间提前,更主要依靠自己或亲戚朋友寻找实习单位,并且通过招聘会、报纸成功就业率比较低,大部分学生通过熟人介绍就业。这也恰恰说明了,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数通过熟人推荐恰恰是找到了相当较为有效的招聘渠道。
独立学院应在充分重视这一特点,把拓展学校的在教育界、企业界的人脉放在重要位置,把人脉的培养当作学校发展的长远战略来抓。学院向社会各界推荐优秀毕业生,再通过优秀学生的出色表现,打造学院在社会上的良好口碑,并保持与校友的经常性的联络,逐渐建立优秀校友录,组织校友活动,为创造独立学院的品牌做长期投入。
同时,独立学院也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熟人介绍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树立正确的关系观,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专业圈中的人脉,既可以向资深优秀人士学到知识、能力,也可以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有意识地引导和拓展社会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企业向学校提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
在向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与进行就业指导时,要向学生反复讲明现代企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只有学生明确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他们才能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规划出努力的方向。那么企业对于员工需要什么样的综合能力呢?
不同的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同,选人的标准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企业希望花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招募有能力的人才、培训有潜质的员工。所以对新人来说,操作能力、理解和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团队精神等都是必须的。
企业需要的新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企业招收新人入职是要做具体活的。作为新人,要体现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电脑的娴熟操作和良好的文字表达水平。
企业需要的新员工,应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会学习,是会被时代所淘汰的。学习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以便协助公司达到所期望的目的。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才能紧跟社会时代的脚步,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企业需要的新员工,需要较好的理解和沟通能力。一般来说,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员工不会做事,但只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培训来进步,但是员工不能确切地理解上级的指令,盲目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产生的后果更为严重。管理者不希望自己的下属只顾埋头苦干而不与同事、上级沟通,所以具有良好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很重要。
企业需要的新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地发展前进的;同时,员工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如市场、业绩、成就、职位、薪酬,等等,无不沉甸甸地压在员工的心里。不思进取的员工,企业不会欢迎;遇难而退的员工,企业也会避而远之。承担压力与责任,就成为了员工必须具备的能力。
企业需要的新员工,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每个企业都希望它的所有员工能够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家协同合作,把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保证企业的高效率地运转。在现代社会中,完全只顾及自我意识,既不利于部门团队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发展。因此,不能与他人合作,或不能配合他人工作的员工是不受企业欢迎的。
(二)实践教学应探索更新、更好的方法和渠道
长期以来,独立学院都在强调应用型本科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除了设置校内的实践课程以外,还多方面地组织校内专业实习、校外教育实习和校外自主实习。这些实习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习,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校内专业实习,需要场地、集中的时间与实习指导老师,并且还要把实习与专业教学的内容比较系统地结合起来。安排时既要考虑到有效性,又要考虑经济性;校外教育实习,要有指导老师带队,时间短,参与的学生人数有限,需要经费高,受益面小。对于实习单位来说,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受到影响,相关信息资源需要保密,所以频繁的教育实习很难开展。同时,只有直接参与实习的学生才能从实习中真正有收获,绝大部分学生不能受益,且实习期间教学秩序也会受到影响。校外自主实习,主要依靠学生家庭的人脉资源进行介绍参加,一般在寒暑假期间。但由于专业知识学习未完成,很难参与专业的实习,大部分的实习停留在打杂、跟班、整理文书的阶段。即使有机会跟着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学习,也缺乏系统性。但是这种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体验社会的复杂、艰难,增加阅历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大部分参加或这种实习的学生,在正式进入工作以后都能比较快地融入新环境。
因此,要把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工作真正做好,既培养学生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在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实习方法、渠道方面做更多的探索。只有这样不断地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探索出更好的实践方法与渠道,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责任感和韧性
对于毕业生在进入社会时的诸多心态不稳定、难以适应新环境、不善于沟通等问题,也是可以通过校内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解决的。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供学生组织社团活动,给很多学生锻炼体验的机会。但是,很多学生的功利性很强,认为参加过、体验过就可以了,不愿意努力坚持,不愿意奉献。因此很多学生在大一期间积极参加所有的活动,大二已经被培养成学生会干部了,大三就辞职不干了。这种心态在进入社会后体现的就是浮躁、难以坚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压力、难以理解上级指令。独立学院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应给予更多长期的考察和磨练,尤其是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和责任感;同时应当将社会实践活动多元化,除了校内各种社团组织以外,还要积极组织参加全省、全国性的各种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
现代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他们要有追求,精通专业知识,善于沟通,有团队精神,有责任心,有实干精神、抗压能力,能够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作为独立学院,不可能在大学四年内将人才塑造完美的,但是要坚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是可以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人才,要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始终作为办学宗旨,才能够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GCDF中国培训中心.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李啸尘.中国企业招聘现状中的尴尬[J].职场指南.2006,(7).
[3] 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Z].2008,(2).
[4] 范文曜,马陆亭.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5,(3).
[5] 吴中平,郑能波,任淑华,杨宁,郑彩儿.独立学院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作者简介:
亓小林(1976年-),女,安徽阜阳人,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管理系副主任,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人力资源管理师,全球职业规划师。本文为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院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题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810。
汪小丽(1985年-),女,湖北黄冈人,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管理学学士。
杨婧玲(1986年-),女,湖北荆门人,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管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