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

2009-04-28 09:55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9年4期
关键词:能源

李 芳

历史材料解析题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还能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在近年各地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从对中考试卷的分析看,学生在历史材料解析题上失分比较严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审题、链接、答题。

1、审题审题就是阅读材料,审读设问。首先审读设问。明确问题要求是做好材料解析题的前提,审读设问包括:该题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等。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有针对性地解答材料解析题。其次阅读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还要找出材料间的联系,更要找出隐含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握关键字词。

例1材料一“把各种形式的碳,大量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产生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从而使全球的二氧化碳含量节节上升。”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位次排列顺序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一次工业革命?举出这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各一例,并说明它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广泛利用。

(2)请举一例说明某一能源被广泛利用以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能源方面的知识,在审题时要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重大发明”、“能源”,进而组织答案。

2、链接材料解析题都是围绕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来罗列材料,要抓住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作为理解材料的依托,找到材料同课本知识的关联。

例2材料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落下。

——20世纪70年代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的演讲

材料二1977年,埃及总理萨达特前往以色列,与以色列领导人进行寻求和平的对话。在访问中他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我们的权利。”

请回答: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位领导人在中东问题上的看法是什么?

(2)中东和平进程曲折反复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两位领导人围绕中东问题进行的讲话,讲话内容突出了“和平”这一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忆课本知识很容易解答第(1)题。第(2)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和已掌握的课本知识分析中东问题曲折反复的原因。

3、答题回答材料解析题时要牢记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对题“说话”,也就是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直截了当。二是看分答题,分值高的要展开说,分值低的列出知识点即可。答题时力求言简意赅,语言精练、准确,层次清晰。

例3这是一位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影响重大的人物(周恩来,图略),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请你为他写一篇简介。(要求:简介要突出人物的主要功绩,篇幅在150字左右。4分)

解析:这是2008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中的一道材料解析题。作为一个对中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周恩来总理的功绩太多了,如果一一列举很浪费时间。结合题目要求我们可知本题分值是4分,因此只要简要列举周恩来的四点重要事迹即可,也就是看分答题。

同学们只有掌握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在平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取得好成绩。

猜你喜欢
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能源问题
绿色清洁能源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7年2月商品及能源市场数据
丰富的能源
2016年7月商品及能源市场数据
2016年2月商品及能源市场数据
脚底下的能源——地热
能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