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伟
大学生活无疑是让人留恋的,因为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段最为轻松,最为愉快,最为浪漫的幸福时光……
学生一:王景波(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看到过很多文科生感叹大学生活的文字。期期艾艾的有之,顾影自怜的有之。于是我便勇敢的想记录些属于我们理科生的东西。可是想了又想除了实验我们的大学生活似乎什么都没有。好吧,那就写它了!
室友小军说,繁多的实验和绘图作业对于我们这些学习土木工程的工科生来说无异于吃馍,天天单调乏味地啃着它。但是,如果哪天离开了测量学实验的标尺和仪器我们又会怅然若失。
持续的瓢泼大雨使我们三天没有吃到“馍馍”。今天早上。雨终于停了。我和同组的弟兄们不等积水退去就奔赴战场——去绘制图书馆平面图。
说是“奔赴”,却不见我们的行军有多神速——毕竟在没过膝盖的积水中前进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尤其是扛着仪器的小军和华子。为了保护好昂贵的光学经纬仪,他们努力将其高高抬起,以免行走时溅起的水打湿那宝贝儿。
看着他俩。我脑海中不禁蹦出西游记中的人物来,想到那孙悟空去东海龙王那挑兵器时,扛着各种戟、枪的海龟。看着看着,眼前的华子和小军仿佛变成一前一后的两只海龟,嗨呦嗨呦地扛着东西、趟着水。我暗自窃笑。
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按照既定计划,大家分头工作。
工作量最大的是华子。他拿着标尺不停地跑着测量图书馆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并扯开嗓子歇斯底里地向我们传输着数据。不一会,华子就满头大汗地抱怨道:“各位老爷,你们怎么就这么清闲啊,都在原地站着动动笔杆子、算算数据!你们知道趟着积水小跑有多累嘛?南京降雨这么多,学校居然还不把排水系统设计好。太不像话了!”
小军幸灾乐祸地说:“咱学校就是盛产积水,否则怎么叫做河海大学啊?”
华子无话可说,对着长得圆乎乎的小军咬牙切齿,那架势,恨不得扑上去咬一口……
不久,华子传输的测量各点距离数和小军、厉明在光学经纬仪上测得的高程等数据收集结束。我和张柏便开始进行分析、计算,绘制图书馆的平面草图。我们刚完工,华子就带着那种另人起鸡皮疙瘩的笑脸屁颠屁颠地来到我们身旁,谄媚地说:“大哥,小弟有事禀告!”
一种不好预感涌上心头,我没好气地说:“说!”
“小弟刚才又重新测量了一遍,第一次的数据错了!嘿嘿。”
张柏暴跳起来,活像是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好小子,你的意思是我们刚才一个多小时的测算大半都白费了!你……”我俩正准备冲上前去给他一顿暴打,小君和厉明这俩和事佬过来替华子说情:“毕竟华子还是坚持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把错误找出来了嘛,你们就不要责怪他了。”
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我们也不好再计较,只好开始修改错误计算答案。这时小军的一句话使我和张柏完全崩溃了:“这就对了嘛,雨中实验就是比较容易出错的,有问题也是正常的嘛。嘿嘿,我和厉明的数据也有点‘出入,我给你说说哪几个是错误数据吧!”
张柏对小军一声怒吼:“我跟你拼了,你还我们—个多小时的心血!”
小军夺路而逃……
学生二:李泽伟(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这个夏天,我就要告别呆了四年的学校了,在这个分别的季节回首四年大学生活,不由得感慨万千。“再见了!我亲爱的母校!”
还记得四年前的金秋九月,带着一份通知书与一身挤火车弄的汗水,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学校,流连于风景秀丽的校园之中,看着迎面而来的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那个秋高气爽的下午记录下了我当时对未来四年的美好憧憬。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历史类的东西,也很喜欢看书,经常愤懑于高考的重担压扁了求知的渴望,现实的追求打断了理想的脚步,来到了宽松自由的大学,不禁豁然开朗,在心里默默地勾勒出了朦胧的蓝图。“我要看完图书馆的人文类书籍,我要看遍所有的知名报刊,我要……”心里暗暗地这么想,书生意气。可见一斑,年少轻狂,又抒发的那么直接。
大学相对自由的时间安排让我欣喜若狂。有这么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因此我迫切地寻找着和书有关的一切。没几天我就欣喜地发现我们宿舍楼南边的食堂地下一层有个图书超市,说是超市,其实相当于个图书馆,看书的人远远多于买书的,这里成为了我整个大一学年的精神寄托。每天午饭后,我总会准时来到这里,把自己埋进书海,享受着精神上的满足。那时我常常惊叹于这书店老板的文化品味——这里的书除了大学用的教科书,基本都是一些人文社科类的书籍,而且大都很有水平。在这里,我把午休时间用在了诸如《在北大听讲座》,《中国高校人文讲座系列》等书上,这里的书很杂,属于百花齐放那种,我也就来者不拒,兼容并包,像大箱子一样把各种类型、各种思想流派、各种风格的读物一股脑儿往肚子里塞。这些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牵着我走出了以前狭隘的小圈子,见识到了真正的文化真正的学术,让我成长了,也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突然感觉曾经的坐井观天是多么的幼稚可笑,知耻而后勇,这也激发了我继续大规模地读书的强烈愿望。
大二的时候,我在满足阅读乐趣的追寻途中又有了新的斩获。这就是离我们学校两站路距离的一个书店,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书店吸引了我,这里的书也是各式各样,异彩纷呈,琳琅满目:历史、地理、军事、经济、哲学、文学、政治、宗教几乎无所不包,在惊讶于这街边小书店非凡品味的同时,我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经常下课后直奔这里,从书架上取一本书,在楼梯上一坐,一头扎进书里,在自己营造的安静而舒适的阅读境界中品味书籍。也许动作看起来粗犷了一些,但看到周围都是和我一样的对求知如饥似渴的同仁,便释然了许多。我读书的方针依然是海纳百川,一切知识都在欢迎之列,《航空母舰大全》,《古德里安将军传》,《剑桥插图世界史》。《美国电影百年》,《万历十五年》《国家地理》杂志,《动物庄园》,《佛教研究》等等等等,都曾让我如痴如醉地坐在楼梯旁沉迷过,也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
记得那时有一阵子,《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这类书十分火暴,充斥着各大书店,难以免俗的我也跟风而上,对这些流行书以及后来的《王立群读史记》,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分别拜读之。但读完之后,我是略有失望的,起码这些流行的书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看来,文化这种东西,还真不能像歌曲影视一样走快餐化路线,博大精深的文化想要用简单而能取悦市场的方式阐述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到了大三大四了,知识积累多了,阅历也更加丰富了,阅读范围也就随之扩大了,我开始涉足一些高深的学术著作与学术论文。此间最难忘的阅读经历是拜读清华大学秦晖教授的《问题与主义——秦晖文集l》。在这本书中,秦晖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
逻辑、严肃的治学作风让我折服,也使我累积在心中许久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清爽感觉,这也许是阅读带给我们最大的乐趣所在吧。《全球通史》,这部大部头的史学巨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本由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写的史学扛鼎之作,是堪称世界史的一座里程碑,他把漫长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历史活色生香地摆在了读者面前。书中史料之丰富,逻辑之严谨,叙事之生动,脉络之清晰,结构之明晰,都使得该书成为了不可不读的史学经典名著。
另外很关注现实的我也涉猎了很多针对实际问题的著作,如郎成平张五常等人的经济学著作。看这些书,可以帮我解答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读者扩宽视野提供现实思维,大有裨益,我经常流连于这些书籍而不能自拔,知识,永远没有够的时候,求知的路也永远没有尽头。
看书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个方面,但对于我来说,这却是我最值得珍惜的记忆,回顾我的大学生活时想想我的大学看书生活,不仅极具概括性。也颇有意义。这就是我简单却丰富的大学生活,一部大学四年看书史就是我的大学生活当代史,至今回味,仍觉余韵无穷。
学生三:翁杰(山西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在大学混混沌沌地活了两年,终于在这个暑假的尾巴上蓦然发现自己已经大三了。
回首高中的岁月仿佛就在昨日。想说时光荏苒,想感叹“光阴似箭”。可是又觉得这些都略显矫情。所以,现在的我只会在室友们都沉沉睡去的午夜,仰天看着苍白得让我窒息的房顶,回味自己这段流逝的时光。
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一列长长的火车载着满载梦想、满心激动的我离开了那生我养我的江南小镇。一个昼夜的颠簸后,我终于踏上了北方的黄土,这有异于家乡那粘稠的酸性红土的坚实土壤。
当山西大学这座百年老校呈现在眼前时,她给了我不小的震撼。
她不同于我参观过的诸多南方大学,没有那些英伦风格的建筑,没有把校园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林荫小道。矗立在校门正北的文科大楼充分延续学校建筑厚重的风格,完美地展现着这座百年老学所蕴藏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学校南苑的令德湖又以一潭清水和数条相连的宽敞大路将校园鲜明地分成数块,却各自又不独立,相互照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校园文化和景色。
就是在这神圣庄严的象牙塔里我开始了梦驰神往的大学生活。无论是参加社团活动,进入广播站,假期打工,还是找一个男朋友开始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些预想中的大学生活目标都一件件纷纷实现。
生活像编织的梦一样动人,志得意满,翩翩然地享受着大学生活的这份惬意。
某天,我在自习室里为了是温故国家计算机二级VB考试复习资料还是背诵英语六级词汇而烦恼的瞬间,幡然明白——原来,我生活的轨迹还是和高中一样简单,并没有因为身在大学而变得丰富多彩。眼前的绚丽夺目,都是因为自己的心态在变化,自觉地把学习不再作为一种痛苦的挣扎。学习还是生活的主旋律,各种各样的证书考试铺天盖地的向我们袭来,英语四、六级,秘书资格证书,国家计算机考级证书,对外汉语能力证书等等。然而面对林林总总的证书,我又是那么的缺乏抵抗能力,每每有考试缴费通知,我便乖乖的掏出腰包……
我绝不能对不起那些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这每一分钱,都凝聚着父母对我的期望。所以我便更加刻苦的去学,常常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向某张小小的证书发起猛烈的进攻。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在与证书的较量中成长的大学生活。
想想自己的忙碌,我常常好奇于别人的大学生活,想弄明白他们是不是也一样为了一张张证书去花费自己的青春。
这次暑期回家,和两年不见的高中同学相聚,我们畅谈大学生活。从下午在茶馆见面后大家就一直兴致盎然地聊开了。直至午夜茶馆打烊我们还是意犹未尽。于是,我们转战到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咖啡馆。
从谈话中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大学生活图。在这幅五彩斑斓的图画中,人人都在努力展现自己的色彩,在男生极度紧缺的外语学校的俊、在努力攻克两门外语的莹,还有大二就被公派留学美国的荣……
俊在女生堆里游戏着人生,身边的女友走马换灯般。每次短信联系,他总是先故作痛苦状,说“我失恋了”,然后补上另一条短信:哈哈。我又开始了另一段蜜般的恋情。
莹继续她那行事大胆果断的作风。入学不久,她发现所修的专业没什么发展前途。于是,她决定努力提升两门外语的水平。通过这两年的苦练,高中就有着良好的英语水平的她顺利的通过了GRE。同时,她开始在一家外企兼职。用已经登堂入室的德语教德国人中文。现在的她不但不需要家里给生活费,而且还能定期汇钱回家补贴家用。
高考失利的荣虽然未能走进北大未名湖,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进入香港大学的他如鱼得水,出色的表现使他再大二就成为三名学校公派美国留学的交换生的其中之一。
看着他们精彩的大学经历,我的心中免不了产生些许失落的感觉。可是再细细想来,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道路,我既然坚持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和技能,赢得证书和认可,那么肯定能在又一个两年后实现我的价值。
这样的青春,这样的岁月,我们在大学里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无论是大学打工,还是留学进修,抑或是经受感情的洗礼。这些或是华丽,或是简单,但是我们都无怨无悔地选择了脚下的路,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