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楼
性梦非真
小李:我今年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从没有和哪一个女孩子特别亲近。但我不久前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和别人发生了性关系。梦醒后我愧疚不已,感到犯了乱伦的罪过,无颜面对他人。后来又做了一个梦,梦中和班中的女团支书发生了关系。潜意识中似乎在证明什么,我不相信自己道德如此败坏,竟这样下流无耻,担心团支书因此受到伤害,以至于不敢面对她,只要她在教室,我就看不下去书,如果单独与她不期而遇,一天便会心神不宁,强烈的罪恶感使我不能安心学习。我担心自己要变成性犯罪分子,有时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精神病,为什么会如此不正常。心理的负荷使我不敢入睡,生怕“旧梦重温”,讲又讲不出口。想也想不开,忘更是忘不掉,万般苦闷中我只好走向咨询室。
心理医生:使这位大学生苦恼不已的梦叫做性梦。这位大学生之所以不能自拔的原因是荒诞怪异的梦中带有乱伦性质和不存在的可能,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内疚心理,以至于怀疑自己,害怕睡觉。人之所以会做性梦,是生理和心理综合活动的结果。梦中的情景,都与梦者平时经验和思想活动有关。由于梦是一种典型的无意想像过程,所以性梦不免荒诞离奇。在性梦中出现的不合常规的性恋动作与性对象既不表明其人格特征,也不表明性梦者的伦理道德修养水平。因而性梦之后完全没有必要自责。
对他应当用认知领悟疗法,减轻他的心理负担和内疚。从他的情况看,青春期后唤起了对异性的亲近感,而社会规范又使人们必然约束性欲,生理欲望受到心理自律的压抑后,往往会以性梦的方式得以实现。性梦仅仅是梦而已,并不是现实的,既不受梦者的控制,也不会伤害所涉及的人,更谈不到人的人格、道德。加强性格基础的培养,使自己的生命能量得到积极合理的宣泄。他平时行动多注意:积极扩大人际交往。保持和正常的异性交往。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阅读有关生理和心理的书籍,提高这方面的知识水平,增加心理的认识、判断能力。
走出嫉妒
小艾:我与小琴是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我们两个人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琴活泼开朗,我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时间长了我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琴却像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处处都显得比我强,把风头占尽,我心理越来越不平衡。大学三年级,小琴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我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她不在宿舍之际把她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了她的床上。其实我也很后悔,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一看到她就生气,我该怎么办?
心理医生:小艾与小琴从好朋友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两个字——嫉妒。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就应该克服呢。要认清嫉妒的危害。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其次要克服自私心理。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还要有正确的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做到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控制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要不断提高自己,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慢慢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积极完善个性因素,大凡嫉妒心理极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公平、合理基础上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的大学生朋友自觉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灵误区,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不善理财
小景:我觉得自己的理财能力真的很差劲,总有几次会因为钱花得太快,而不得不再向家里要钱,爸妈赚钱不容易,学费又那么贵,我真的很苦恼。可是周围同学有的我都想有,没有我会自卑,但花钱时我又有负罪感。于是很矛盾,渐渐的害怕和同学在一起了。
心理医生:这是很多学生的内心写照。很多学生理财能力不强,攀比心理很强,很多学生为生活费缺乏节制而感到苦恼,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在七八百元,月生活费上千元的也不在少数。学生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理财辅导、请一些同学介绍理财经验等方式,培养自己自主养成“赚不来钱就少花钱”的习惯。在与异性交往时可以多参加学校举办的联谊活动,如舞会、沙龙、虚拟交流等,这样也可以减少开支。不要多和家庭差距太大的学生多交往,容易心理失衡,要让自己面对生活健康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