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娜
摘要:我国目前实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分析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以及中国目前面对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提出目前我国选取货币政策目标的建议,并据此浅述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
关键词: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目标;执行情况
一国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其经济的影响意义重大。而在货币政策中,货币政策的目标选取更是其首要内容,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一般来讲,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三个层次。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来说,这四个目标往往不能同时兼顾。原因有二:一是四个目标本身的复杂性造成的;二是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这些矛盾譬如: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物价的上涨;随着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只有在全世界都维持大致相同的物价稳定程度,并且贸易状况不发生大变动的情况下,稳定物价和平衡国际收支这两个目标才能并存等等。
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能在同一时期同时达到上述四个目标。一般来讲,不同的国家侧重点是不同的,而且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所追求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是指那些介于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金融变量,主要有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汇率。
操作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工具变动所直接影响的变量,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设置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目的在于及时测定和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进度,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3.货币政策工具
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需要良好的货币政策工具供其操作。
一般性政策工具即三大法宝,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包括信用配额、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和利率最高限额。
间接信用控制包括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经历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相应的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1.现行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随着经济情况的不断变化,这一单一的目标体制也在向多目标体制转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9年3月6日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答记者会上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是多目标,不是单一的目标,因此,它会随着经济形势和数字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
对于2008年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由上半年的从紧到下半年的适度宽松的情况,周行长指出,“2007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是比较高的,所以,货币政策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工夫,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就逐渐地把重点转向对抗金融危机的冲击。”周行长又指出,“我们宁可出手快一点,出拳重一点。政策出去以后,有可能有些数据涨的太猛,包括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但是,如果它能够及时制止住在金融危机情况下造成的信心下滑,如果能对克服金融危机快速的起作用,加上我们事后也还有相当的空间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使得将来在整体数量上、在一个中期范围内,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货币政策掌握的合适不合适要看最终目标。”由此可见,一国货币政策的实现与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目标的操作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政策需要利用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来实现。
2.币值稳定的重要性
各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表明应该坚持稳定币值的最终目标。中央银行成立之初,其目标是稳定币值,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与理论的发展,货币政策形成了多重目标。但是,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回归稳定币值,这种回归显然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各个国家长期实践的结果,显然币值稳定是重中之重。
货币短期非中性与长期中性理论要求稳定币值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短期非中性的含义是货币在短期内可以影响实际产出。货币长期中性的含义是货币在长期中只影响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在短期中,货币政策多重目标之间相互矛盾,迫使货币当局在多目标间寻找平衡,结果常常是注重短期效果和表面效果。因此,货币政策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应坚持稳定币值的目标。
3.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
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国内价格水平的上涨,人民币呈现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现象。不可能三角理论告诉我们,本国货币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很难同时实现的。因此,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相结合,致使政府常规的经济调节政策走入困境,中央银行必须在而这种有所侧重。下一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可调整为“物价稳定,保持经济的对外均衡”,逐步放弃汇率目标,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来经济形势还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也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需要与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相一致。
三、2008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008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1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2个百分点,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2008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3月末余额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0190元,比上年年末升值4.07%。
200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9%。2008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贷款平稳增长,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0.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上半年,本外币贷款比年初增加2.7万亿元,同比多增983亿元。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591元,比上年年末升值6.50%。
2008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2万亿元,同比增长9.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0%。7月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新情况,及时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08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3.2个百分点。贷款平稳增长,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9.6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前三个季度信贷投放均匀,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1201亿元,是历史同期增量最高水平。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183元。
2008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1万亿元,同比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9%。年初,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年中,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加深,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控制物价上涨。进入9月份以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取消对金融机构信贷规划的硬约束。2008年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年高1.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0.3万亿元,同比增长18.8%。人民币贷款分布更为均衡,全年新增4.9万亿元。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08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346元。
2008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谓风起云涌,中国人民央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目标,彰显了我国中央银行的成熟和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夏德仁: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第二版).
[2]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第一、二、三、四季度).
[3]毛传为: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稳定币值”的单一货币政策目标.生产力研究,2008.16.
[4]陆前进:货币政策目标可适当调整.证券时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