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正在经受金融海啸肆虐的香港正进入一个严峻的经济寒冬。自10月金融风暴以来,大多数富豪的腰包都缩小了一半。无论是中巨富豪榜的“常客”荣智健,还是有“亚洲股神”之称的李兆基;也无论是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还是纸业大亨张茵……均没有逃脱这次股灾。可当众多内地与香港富豪纷纷倒下的时候,却发现李嘉诚幸免于难。难道李嘉诚真有“超人”的能力吗?
李嘉诚独善其身
当“四叔”李兆基高呼恒指会站上4万点之时,李嘉诚自2007年起,每次重大媒体发布会,都会叫大家谨慎投资。
李嘉诚在2007年5月严肃地提醒A股投资者,要注意泡沫风险,随后不到半个月,“5·30"便出现,A股暴跌;到了去年8月,港股在“直通车”消息刺激下出现非理性飙升,李嘉诚特意向股民发出忠告,香港与内地股市均处高位,而且要留意美国次贷问题。上述两次言论,却被内地一些所谓股评家批评为“不懂股票市场”。
到2008年3月27目业绩发布会时,港股刚刚经过“3·17”股灾,市场开始出现反弹复苏迹象,但是李嘉诚再次坚定地对香港市民呼吁,经济风暴还没有完结,买楼买股要量力而行;到了8月22日,市场充斥着内地政府将会斥资数干亿元资金救市的消息,股市再次飙升,李嘉诚又一次语重心长地公开唱衰,希望股民要慎重考虑,他还直斥“利用此类消息赚钱是罪过”。
随着9月雷曼倒闭,黑色十月股灾出现,欧美出现严重的信贷危机几乎没有人怀疑李嘉诚的判断了。
“超人”的股市投资策略
李嘉诚为何能独立于富豪群体之外,面对金融危机,他的“过冬策略”是什么?其实李嘉诚多次的新闻发布会坦言已经表明,他在股票投资方面异常的谨慎保守,紧紧把握基本面信息。
李嘉诚不仅公开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自己也在实践中做到了提前“过冬”的准备:他早在去年便大手笔减持手中的中资股,回笼资金至少上百亿港元,另外在产业布局方面,也早在两年前便开始了调整。从去年的李嘉诚旗下信托基金操盘记录来看,李嘉诚减持南方航空、中远控股以及中海集运可谓是神来之笔。
李嘉诚是上述三只股票的投资者,早在IPO时就以较低成本买入。早在南方航空1997年招股时期,当时招股价约4.7港元,李嘉诚就买入,而且一直是该股的长期持有者,但是从去年9月25目至11月30目,李嘉诚基金及和记黄埔总共进行了多达十次的密集减持,共减持近1.62亿股,套现17.02亿港元。
如果按当年招股价计算,这十次减持后李氏基金已经获利9.4亿港元;而如果按不同的减持市值计算,若这批股份保留至2008年10月底,则已经只剩1.9亿港元,跌幅高达91%。
另一只密集减持的是中资股中远控股,李嘉诚从去年11月1日开始减持该股,至12月14日总共进行了六次操作,共减持1.8亿股,套现51.72亿港元,该股2005年上市时招股价是4.25港元,以此算下来,李嘉诚已经获利约44.07亿港元;相反,如果这批股份留至2008年10月底,市值只剩下7.19亿港元,跌幅高达86%。
中海集运是李嘉诚去年下半年减持的第三大中资股,从去年11月2日至12月14日,他共进行了五次大减持,共减持5.56亿股,套现20亿港元,如果不减持,这批股份已经跌去87%的市值,只剩4.78亿港元。
这三大股票算下来,李嘉诚在去年9一12月期间共套现近l00亿港元,避免了巨额的损失。
做实业存钱过冬
尽管进行了多次近乎完美的减持套利,但是李嘉诚或许并不会对“股神”的美名感兴趣,他在多个场合均声称,自己是做实业的。在2007年,面对全民皆股的热情,李嘉诚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我们要问香港凭什么跟别人竞争,是否光靠炒股票等投机行为?这是绝对不对,我们要实实在在去做事。”
他一直呼吁投资者,要关注经济层面的信息。在2008年8月的中期业绩会上,他对记者表示,从现在到明年,无论如何,如果是抱着投机心态投入股市的,就要非常小心。如果是投资的人,就要花些时间研究经济。他当时认真地强调说:“我说要很小心,这是肺腑之言。展望明年的经济,通胀加上次贷危机一…·香港的经济一方面会受国际的影响,另外会受内地股市和经济的影响。这两个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香港毕竟是小地方。”
作为一个企业家,李嘉诚更关注对经济层面的把握,以及对企业战略方向的管理与预测,正如他所说,他经常想的是几年甚至十年以后的事情,这也是他为何能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站稳的重要原因。
2008年成为和黄盈利宝器的赫斯基能源就是一例,李嘉诚在22年前把这个加拿大油砂能源公司收至旗下,当时由于油砂炼油技术原因,该公司一直亏损,而且国际油价长期不振,因此外界并不看好李嘉诚的投资。但是时过境迁,随着技术提升,目前采油砂的成本一桶已经只需要10美元,而国际油价在去年飙升至超过150美元/桶,虽然近期油价回落,但即便按最不乐观的50美元1桶估计,李嘉诚的赫斯基能源也是稳赚不赔。
事实上,仅2008年上半年,赫斯基能源已经为和黄贡献了85.4亿港元的盈利,占和黄固有业务盈利的比重已经上升至28%。“李超人”很自豪地透露:“现在已经有数名买家愿意以高于目前石油市场现价,向赫斯基能源购买三年J岳的生产量……”
而对于房地产主业,李嘉诚更是展示过人的市场动向观察力,其旗下的长江实业不但非常注重降低负债,并且已经在2008年首6个月便完成了全年的房产交易生意,从而有充足弹药过冬。
一些地产经纪表示,在今年3月,香港楼市气氛还相当炽热,有不少地产商在惜售单位,但长实却在当时按市场单价开售新盘,且即使销售反应热烈也不加价,一口气卖出1900多个单位,套现约100亿港元,一举成为2008年卖楼套现最多的发展商。
从2008年9月开始,香港银行相继调高按揭利率,并收紧按揭贷款,导致整个楼市逆转,物业交投回落。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嘉诚在2008年上半年对地产方面的判断之准。
香港土地注册处数据显示,10月份整体物业买卖注册宗数较9月减少21.6%,已经创下自2006年1月后的33个月新低。一手及二手物业成交均告回落,其中新盘方面,10月份的均价已经比9月份回落50.5%。美联物业地产分析师刘嘉辉表示,形势仍然恶劣,预料11月份整体物业注册量有机会再创新低。
香港《明报》日前披露,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已经确立了“持盈保泰”策略,采取异常保守的理财手法,目前持有的221亿美元(约1724亿港元)资金,有多达69%、接近1190亿港元以现金存放,其余主要投资在最稳妥的政府债券上,股票投资仅占相当小的比重。
(摘自《南都报刊》2008.12)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