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龙
调查性报道的采访对象因为利害关系,一般是不愿意主动配合、不肯提供情况的,或其中一方非但不肯提供情况,甚至还要竭力隐瞒、掩盖真相,千方百计地给采访者设置困难,甚至设法阻碍记者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这时的记者该怎么办呢?
调查性报道和一般的报道不同,采访中常常会遇到阻力。这时的记者该怎么办呢?
一、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特征
调查性报道采访的主要特征是在“调查”两字,其重点又在 “查”上,即要查清、证实事实的真相。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新闻采访,又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性调查和社会调查。
一般的新闻采访、工作性调查跟调查性报道的调查采访首先是在要获取内容的性质上不同。前者一般是要了解掌握正面的或正反面都需要的事实情况,后者是要了解掌握隐藏的问题。采访一般性新闻和进行工作性调查,与事实有关的人员一般都能积极配合与提供情况,而调查性报道的采访对象因为利害关系,一般是不愿意主动配合、不肯提供情况的,或其中一方非但不肯提供情况,甚至还要竭力隐瞒、掩盖真相,千方百计地给采访者设置困难,甚至设法阻碍记者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可见,一般的新闻采访、工作性调查跟调查性报道的调查采访在获取事实的难易程度上是差别极大的。此外,调查性报道在采访上还有以下特征:
需要多源印证。调查性报道的采访调查,目的是要查出有关问题的事实证据,为了防止片面与孤证,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重要问题的事实要有多源印证,即有两个以上的人或证据证明发生了某件事和某个问题。调查一个问题,能够印证的源头越多,就越有说服力与震撼感,报道内容就越丰富。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调查水门事件时,在4个月中先后采访了1000多人,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获得多源印证,以便更有力地揭露问题。
较多地采取隐性采访。即通常所说的暗访:隐瞒记者身份和采访意图,采取种种办法设法了解到事实真相。这是做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最常用的办法,也是与一般新闻采访中记者都是表明身份与讲明采访意图完全不同的。去年4月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到安徽粮库调查虫害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就以一名研究生的名义跟随他前往,调查了4个国家粮库被负责人空置及虚报库存套取国家保管费的事实。
花费时间多,采访周期长。保罗·福特从1989年开始调查洛克比空难,到2001年全部调查内容面世,用了10余年时间。水门事件调查共用了半年多时间。央视记者调查南京冠生园月饼馅问题用了1年多时间。而花费一两个月完成一篇调查性报道更是常见的了。
始终风险相伴。在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中,记者常被夺去相机、砸坏摄像机,有时还被打伤、扣留,受到人身安全威胁。即使历经艰难完成了调查,只要被揭露的对象知道了风声,就会千方百计地用说情、利诱、威胁等手段来阻止调查发表,只要编辑部内对作品发表有决定权的领导为此妥协,调查报道就可能难见天日,如果记者要想在其他媒体上发表调查报道,他就要冒背叛原来供职媒体的风险,而且其他媒体也不一定就敢于发表。如果调查顺利公开,新的风险又随之而来。因问题公布于世,社会呼声就会日益强烈,而问题越重要,反响就会越强烈,政府部门也会对问题予以查处,被揭露的对象不仅会身败名裂,还将受到处罚、刑罚等。被揭露的对象起初会设法让从事该问题调查的记者能再公开发表文章为其开脱,但出于正义与名誉,记者是不会与之“合作”的。被揭露的对象就会迁怒于调查记者,跟记者结下仇恨,心理褊狭者特别会如此,而那些一意胡作非为的人大多数都有这种心理特征。骚扰、威胁、恐吓甚至大打出手、谋害等报复都有可能发生。在我国搞调查批评的记者遭报复的事例已发生不少,仗义执言、擅长搞调查性批评报道的南方都市报记者温冲就被闯进其住所的歹徒砍掉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国外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屡屡被暗害,死得不明不白的很多。
二、从事调查性报道所需要的个人素质
凡是具有较好新闻采写技能的记者,都能在他熟悉的领域里采写一两篇调查性报道,但要能长期持续地采写多篇调查性报道,特别是要能采写出出色的调查性报道,确实是需要具备若干良好的个人素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环境新闻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张威在其《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困境与挑战》一文中说:“毫无疑问,一个成功的调查性报道,记者的素质是绝顶重要的。”从大量优秀的调查性报道的采写过程来看,以下这些素质对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极为需要的:
要有很强的正义感和深切关心人类命运、民族命运的胸怀。国外有人把那些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称作是痛苦的理想主义者。笔者感到,你有伟大的心胸,才能去做伟大的事业。而毅力、勇敢与办法也才会由此而产生。笔者就经常用法拉奇的一句话来鼓舞自己:“你曾经渴望战斗,你现在还斗志昂扬吗?”
重视读书思考,有发现问题、推进调查深入的能力。选什么样的问题去调查,如何通过一步步地调查展现一些问题的本质意义,决定着这个调查是否精彩、是否能成为有价值的作品。保持良知应是对一个搞调查的记者的基本要求,而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从事调查报道的记者,随着我国改革深入和社会发展,他的良知应不断进步和深化,这都要依靠其本人不断学习与思考才能完成。近百年来的文明发展史,特别是英、美等国的发展史应重点阅读,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的书也以多读为好。试想,如果一个记者知道美国历史上的毒牛奶事件和《食品和药品法》的诞生经过,对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牛奶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就不会手足无措,而会勇敢地前去调查,他也容易形成调查的方法。
特别认真的精神。要成为一个好的调查记者,要有一种特别认真的精神。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察了解问题要认真细致,绝不轻易地相信,并能够及时发现疑点和破绽,进行追查;二是要有对问题追究到底的决心。调查是个不断面临挑战、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笔者深切感到,搞调查性报道,要像诗人做诗那样热情,像战士进入战场一样英勇顽强,还要像科研人员一样严谨细致。
要有较强的主动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能主动发现线索、主动发现问题。编辑部下达的题目、读者和线人提供的线索固然也能形成调查性报道的题目,但最重要、最有特色的题目常常是记者观察、思考得来的,这已被大量精彩的调查性报道所证明。1945年,澳大利亚记者柏契特在餐厅听到广播播送美国在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的消息,当时他就确立一个想法,如果有机会到广岛,一定要前往现场去看看。不久他有机会和很多记者“赶集一样地”来到东京参加日本投降仪式的采访,他却“悄悄挣脱狗脸”,独自前往广岛,从而完成了被西方新闻界称为世纪独家新闻的调查报道《原子瘟疫》。
有探索问题的勇气。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需要探索,调查出现困难需要探索解决的方法,要写出崭新风格的作品也要有探索的胆量。勇于探索对有志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多么重要!而只有有了探索的勇气,才会有不怕危险、不怕冒险的精神。
当然,还有由以上这些基本素质发展而来的耐心、坚韧及必要的机智灵活、不怕艰苦与挫折,以及不为权力、利益等威胁与诱惑的品质,都是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所需要的素质。应当承认,并不是全部地具备了以上素质后才能从事调查性报道,而是具备了以上素质就能较好地从事这项工作。所幸的是,正如普利策在年老时评论新闻工作时说的:“这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一个因其对人民心灵和道德产生影响的、无比重要的职业。我希望能够协助吸引正直能干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让他们能得到最高水准的道德和智力培训。”
从事调查性报道,是艰难与光荣同在,责任与梦想同在,苦恼与喜悦同在。经历一次次调查性报道的采写,会明显地感觉自己从个人小我的天地,走到了民族的、人类的大我之中,在一回回战胜了艰难困苦之后,觉得内心充满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意识,精神变得丰富而充盈,而你的素质与技能也会不断地有新的提高,由此你可以走向更大的空间,去实现你的抱负,也为民族及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你无愧的奉献。
(作者单位: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