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摘要:本文通过高中段学生对待美术课态度原因的剖析论述,提到了改变学生对待美术课态度的几点方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美术兴趣,促使基础美术教育有序而有效地运转。
关键词:高中生;美术课;态度;方法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这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另外高中美术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以及与同行的交流中发现,高中时段学生美术课程态度冷淡。
一、学生对待美术课态度冷淡的原因
高中段学生对待美术课态度冷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高中学生对待美术课的兴趣几乎丧失殆尽,其中初中、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学期我在高二美术课上课之前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其结果出乎意料:高中生觉得应该上美术课或想上美术课的仅10%。多么令人悲哀、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与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模式有着必然的联系。课程的增加、升学的压力以及美术学科本身的问题都影响了学生美术兴趣的提高。由上可见,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改变学生对待美术课态度的方法
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状况以及对高中美术教学带来的影响暂且不议。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身心发展是连续不断的。首先,教育对人的个性发展具有自我矛盾的双面作用:一方面教育具有解放人的作用,是人的自身价值得以提高的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教育又具有限制人的作用,是人的潜能得以充分自由发挥的障碍和阻力。因此,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求知欲强和可塑性大的特点,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有把兴趣激发出来,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才能有序而有效地运转。
(1)展示学科魅力,让学生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充分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
(2)提升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对于高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只要是他们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地与学生交流教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这种方式既可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只有教师转变了观念,学生才能转变观念。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旁观者。
(3)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学生心理,从兴趣入手。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表现,需要表达对事物的认识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
(4)利用大自然进行艺术教育,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组织学生远足、登高和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创作题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等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欣赏客体的形式美过渡到体现其内容美,从而把最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现出来。
(5)美术学科教学中可适当自主开发一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以高中美术教材为依托。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平衡的、全面的,高中美术学科的教学也应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出发点,做好教学工作。
(6)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宣传,改变父母“考大学才是唯一出路”这一陈旧观念也是成功教育的目标之一。家长的鼓励与支持是新课标实施的一个有力保障。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学生对待美术鉴赏课态度冷淡的状况,美术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并维持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在艺术海洋里遨游,师生共同感受、探讨和鉴赏美,而不再只是美术活动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