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背诵的开发与利用

2009-04-24 09:51朱莉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赏析课外诗词

从诗经汉赋到魏晋之风,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音,在不大的空间里,“人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设置的“课外古诗词背诵”让学生感受到中华经典文化的深邃意韵和字里行间的流光溢彩。每册书10首古诗词,共计60首,虽不算很多,却匠心独运,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外古诗词背诵”这一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最大的开发和利用。其实,中华古诗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通过对古诗词的背诵,可增强积累,提高语感,让学生受到文化和审美的熏陶。如何用好“课外古诗词背诵”,值得研讨。

一、培养兴趣,别出心裁“读”诗词。

古诗词的学习关键在于“读”,从读的方法入手,别出心裁,读出兴趣,读出韵味,读出诗情画意。

1、设置意境,提高传统朗诵水平。

在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练习古诗词的朗读背诵。可利用名家朗读示范引导、师生同读等方式通过聆听、体会与练习,掌握朗读的节奏、音韵、重音等,从朗读方法和技巧上得到提高。如聆听《中国名家诗文精品欣赏》,领略诗词的魅力。师生自己录制朗读磁带,让大家评头论足,评选每周“朗读之星”,开展攻擂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巧妙联姻,以唱助读别有滋味。

如何过诗词背诵关,我观察一名戏曲演员有时要唱几十句甚至上百句的戏词,如果硬背可能难记,但在熟悉的旋律下演唱却可以一字不差。如果用“唱”的方法来背古诗词,效果是否会更好呢?以“唱”助读可是一个好方法。

第一,选读今人谱曲的著名诗词,“唱”读背诵。如《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满江红》(岳飞《满江红》)等等,对这些歌曲,同学们大都耳熟能详,在优美的旋律下,记诵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有些歌曲意境上取材于古诗词,或者说是古诗词的诗译作品,如《涛声依旧》与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水一方》与诗经的《蒹葭》等等,演唱这些歌曲,也可很好地帮助学生记诵古诗词。

第二,选用现成的曲谱与古诗词巧妙联姻,便捷实用,别有情趣。可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歌曲曲谱为古诗词配曲。如《还珠格格》的插曲《你是风儿我是沙》,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配曲,唱起来意境风格还真是比较贴切。又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填入《化蝶》的曲调中,确实珠联璧合,词曲和谐。

3、驱遣想象,读出诗中画意真情。

语文的阅读不能“见槐是槐,见柳是柳”,在古诗苑漫步,含英咀华,就更离不开想象,只有驱遣想象,才能读出诗词背景,读出作者感受,读出画意真情。

可以开展“诗配画”活动。我国的古诗词一向讲究诗情画意,只要你用心品读,就会发现,每首诗甚至每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可任选诗词,自由配画,结集成册。如李白诗配画,一位同学取名为《仙剑明月》,另一位同学则取为《诗仙豪情》。李清照诗词诗配画,有的取名《轻舟载愁》,有的取名《暗香盈袖》,有的则取名为《豪气与柔情》,从中可窥见一斑,在“诗配画”活动中,同学们的品读更深入了,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更透彻了。

可以进行“诗词素描”。古诗词中的画意真情不仅可以用图画描绘,更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经典诗作时,我同时也将曾冬的《唐诗素描》中的几篇打印出来,供同学们借鉴学习,如《山居秋暝》《静夜思》《游子吟》等等,同学们读了这些美文,在唇齿留香之际不觉感慨万分:原来,诗词还可以这样来读。同学们便开始学习用这种方法来读古诗词,并尝试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朗读感受。一位同学这样素描《西江月》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东方的夜空,一轮弯月已撕破夜幕,悄然升起。皎洁的银白无声无息撒向大地。宁静的夜晚,几多清凉,几多素淡。林间的树枝在月光下,影影绰绰,忽隐忽现。憩于枝间的鸟鹊,为月光的明暗交替而惊醒,时而起,时而落,时而长鸣,时而窃语。清淡的夜晚,生机四伏。忽然,一缕清风习习而过,枝叶翩然起舞。顿时,蝉儿清唱,此起彼伏,随风之舞而乐其鸣。温柔的夏夜,美妙的交响,如入人间仙境。还有一位同学准备将诗经中的《关雎》拍成MTV,他写的一段解说词是这样的:雎鸠关关相对吟唱,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又让我心旌摇动。风中摇曳着嫩如黄金的柳条,地上绣满了灼灼欲燃的花朵,那世间第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那纯洁美丽的好姑娘,让我醒着相思梦里爱。且听,我的情歌,在林中飞绕;且看,她的裙裾,在风里轻飘。

二、加强积累,内联外延“品”经典。

要增强古诗文积累,提升文化品位,每册书后的10首课外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内联外延,巧妙衔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的积累量一升再升,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不断提高。

1、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开展小组探究。

课外古诗词背诵积累,还需要老师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在更美更大的诗海中泛舟,在更幽更雅的词山中徜徉。为此,我们和学生一同设计了一份“课外古诗词学习探究表”,鼓励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合作互助,借鉴碰撞,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外古诗词学习探究表(供参考)

这个表格只是给学生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它告诉学生,古诗词的学习积累方式很多。在这个表格的启发下,各小组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比如“同题佳句”这一项,有的就换成了“作者经典”,不好找同题佳句,也可以将本诗词作者的其它经典诗篇或佳句列举出来。至于“相关链接”,内容非常广泛,比如名家的评论、精妙的赏析、诗词的新译等。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探究‘悦读”这个栏目,学生在这个栏目的探究过程中,既有深层严肃的思考,也有妙趣横生的玩味。

2、整合资料,自主学习,进行专题探究。

在进行课外古诗词积累的时候,我们还可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整理归类,有兴趣的可以进行专题探究,与课内古诗文学习结合,与现代科技文化结合,与时尚流行经典结合,充分发挥新语文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个性化特色,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以内容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古诗词内容广泛,学习时,可打通课内外的渠道,加以分类归纳,有助于积累与运用。比如:诗中山、诗中水、诗中花、诗中春、诗中秋等等。一位同学就以“花魂”为题搜集了课内外阅读的关于“花”的诗词佳作,加以品味赏析,还配上了相应的花卉美景图片,真是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读之得到极高的艺术享受。

以作者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以作者为主线来整合诗词,是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使学生用好用足用透书中提供的例诗,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成倍的积累,熟悉作者文风,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背景和作品情感,更好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的营养。在我们的教材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的作品是非常多的,他们都是进行专题研究的好目标。比如,一位同学以李清照为专题,写出了探究报告《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诗词中的“愁”》,报告从李清照的《如梦令》入手,分析其早期诗作的俏丽、清新与活泼,进而研究李词“愁”绪之根源,深入把握了李清照思想变化的脉搏。另一位同学也独具慧眼,选择了这样一个专题《从苏轼诗词看“贬文学”》,且不说探究的价值,至少,写这样一份报告,他得要好好地读一读苏轼的诗词,要深入了解一下苏轼的生平,还要向大家介绍介绍何为“贬文学”,或者还要找找与苏轼有着同样遭贬经历的名人名作名句。这就够了,这已经远远不是我们老师所能给他的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定会受益匪浅。

以与古诗词相关的其它内容为专题进行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开放自主,只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古诗词积累有帮助的都可以。比如《古诗词中的科学》《宋词的词牌名探趣》《古诗词中的雅兴》《题好一半诗——古诗词标题研究》。有一位同学从李白的诗《峨眉山月歌》中受到启发,感觉地名入诗的妙处,专题报告《地名入诗逞风流》受到师生和专家的好评。

三、学习模仿,含英咀华“炼”语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是祖国语言中的最璀璨的宝石。要想学好语言,最好就是从背诵积累古诗词开始。学好语文,先读古诗词,这其实是一条捷径,我们的新教材编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惜花费精力和版面引导中学生注重积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感,课内课外的古诗词背诵积累,是很典范的语言学习的材料。

1、利用古诗词背诵,学习修辞方法。

《标准》中明确规定,不考修辞、语法的名词术语,但作为美化语言的有效手段,修辞方法是有必要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用好“课外古诗词背诵”的资料,对巩固学习相关修辞方法,有极好的作用。比如“对偶”,掌握这一方法,需了解对偶的特点,即要做到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对,严对还要讲究平仄。古诗词是学习“对偶”的极好资源。举隅一二: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通过这样的积累与提炼,学生对“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必然印象深刻,也体会到它的妙处,写作中就会学习模仿,注重语言的锤炼,在简洁的语言中力求生动传神,意蕴丰富。

2、利用诗词赏析,提高品味能力。

“课外古诗词背诵”的每首诗词前都有一段短小的赏析语言,虽篇幅不长,却是学生学习诗词鉴赏方法,积累文学词汇的重要的学习资源。

可学习诗词鉴赏方法。以七年级(下)《竹里馆》一诗的赏析语言为例,这则赏析可分为三部分:“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第一部分是从诗的内容方面做总体概述。“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两句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第二部分虽进一步分析诗的内容,却从具体的诗的语言方面进行了品析。“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第三部分是对全诗的意境情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通过老师的分析与指导,同学们就会逐步明白,赏析一首诗,是有方法的,大多可以从诗的内容、语言、意境等方面去进行,有法可循,自然能学以致用。

可积累文学词汇,写好赏析文字。要写好赏析文字,除了要有较高的审美品位以外,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重视诗前的短小赏析,可积累一些赏析语言的表达模式,如:“构成了”“传达出”“可谓”“虽…但…却…”等等。还可积累许多雅词佳句,如“率兴而成”“淳厚隽永”“尽寓其中”“狂涛漫卷”“天马行空”等等。有了这些深厚的积累,不愁再写不出好的赏析文字,自己对古诗词的真切体会也会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朱莉萍,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宜昌。本文编校:覃少平

猜你喜欢
赏析课外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