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革命生涯历险记

2009-04-24 09:51
文史月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林彪敌人毛泽东

马 涛

九、瓦窑堡被围

瓦窑堡坐落在米粮山上,是陕北有名的大镇。从山上到山下有三道护城墙,居住着近两千户人家,有大小上百家店铺,十分热闹。

1935年冬,毛泽东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瓦窑堡,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从此,瓦窑堡成为中央机关的所在地,中央军委、后勤部以及红军的几所学校都驻在这里。

毛泽东住在瓦窑堡城里一座砖砌的窑洞里。院子比较大,窑洞也较宽敞,里面放着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毛泽东的铺盖也很简朴,只有一套被褥,连枕头也没有,睡觉时就把棉衣卷起来枕着,身边横七竖八地放着一堆书,还有一些文件。

转眼快到端午节了,瓦窑堡充满着节日的气氛,老乡们都在包粽子。

就在端午节前两天的中午,毛泽东刚刚休息,突然从瓦窑堡西面传来枪声,由远而近,看来是冲着瓦窑堡来的。枪声惊醒了毛泽东,他迅速坐起来问:“哪里在打枪?是怎么回事?”

“是安定县川里方向,可能有情况……”警卫员贺清华急忙回答。

毛泽东走到地图前,看了一会儿,转身对贺清华说:“快请张云逸参谋长来!”

毛泽东披着衣服,在屋里边走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来,敌人是想乘虚而入哟!”

红军的主力都去西征了,瓦窑堡没有留守部队,只有一个通讯连、一个保卫队和红军大学的学生。瓦窑堡附近的敌情很复杂,有蒋介石的西北军以及地主民团,还有几股土匪,情况十分危急。

枪声越来越密集,越来越近。不知是哪股敌人,也不知来了多少,交战情况也不清楚,警卫员们心里非常着急。

不一会儿,张云逸参谋长从火线赶来,向毛泽东汇报情况:“敌人是石湾一个营和一部分地主武装,不仅人数远远多于我们,而且火力很强。我把通讯连、保卫队和红军大学的学生全部拉出去,正在与敌人激战。我们人少,平均每人只有二三粒土造子弹和手榴弹,恐怕难以挡住敌人的进攻。”

说到这,张云逸的神情有些紧张起来:“主席,很危险,请马上转移吧!”

毛泽东说:”要战士坚持抵挡一阵,马上转移机关和其他同志,等他们转移完了,再走也不迟。”

话音刚落,周恩来推门进来,顾不得喘气,对毛泽东说:“外边的情况很紧急,主席,你赶快转移吧!”

敌人已逼近西门,喊杀声已隐约可闻。毛泽东依然镇定地坐在椅子上,一边吸着烟,一边看着警卫员为他收拾文件、用具等。

东西收拾停当,毛泽东的坐骑小黄马也牵来了,贺清华走到毛泽东面前:“主席,该走了吧?”

毛泽东站起身,不慌不忙地说:“不要忙嘛!敌人从西门进来,咱们从南门出去就是了。”

贺清华迅速爬上了窑洞顶,仔细地观察敌情。他发现敌人正分两路进攻。一部分向虎灵山冲去,抢占制高点;另一部分是主力,正向西门发动冲锋。他急忙下了窑顶,跑步来到毛泽东面前:“主席,敌人已从西门进来了,不走就来不及了!”

“机关都走了没有?”毛泽东问。

“早都走了!”大家回答着。

“好,我们走!”毛泽东向大家一挥手。

大家出了窑洞院,穿过街道,向南门走去。

毛泽东等刚一出南门,敌人就从西门进来了。贺清华喘着粗气说:“太危险了,再慢一点就……”他不敢再往下说了。

毛泽东忽然发现两名战士从半山腰背下来一个伤员,他急步走过去。

“是谁?怎么样?”

“报告主席,保卫局的李科长受伤了,伤势很重。”一个战士回答说。

“小李!小李!”毛泽东亲切地喊道。

没有回答。李科长由于伤势过重,流血过多,已经昏迷过去。

“快送走,路上小心点……”毛泽东叮嘱道。

走了一会儿,毛泽东等拐进了道旁的小山沟里,警卫员们紧张的心情才稍稍轻松一点。

突然,山沟左边的山顶上,冒出十几个敌人,边打枪边朝这边窜过来。警卫员们立刻紧张起来,做好了战斗准备。

“要沉住气!不要开枪,这些敌人是没头的苍蝇乱撞,他们不一定是发现了我们。”毛泽东告诉身边的警卫员。

不一会儿,敌人连喊带叫地从山脚下拐过去,走进了老乡的窑洞,紧接着就是一片抢东西的声音。

走出了山沟,毛泽东等来到了较安全的阎家砭。中央机关的同志们见到毛泽东安全地撤了出来,都松了口气。

十、林彪精心策划,南巡途中,实施多种暗杀

1970年3月,毛泽东提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的意见,同时提出关于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林彪反对毛泽东的这一提议,坚持要设国家主席。叶群则把四届人大看成权力分配的好机会,阴谋串联一些人坚持设国家主席,目的是让林彪担任此职。

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又大肆宣扬“四个伟大”,极力要求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当受到毛泽东的当面批评后,林彪并不死心。

1971年1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华北会议上宣布中共中央决定派纪登奎、张才千参加军委办事组。这实际上是给黄永胜、吴法宪把持的军委办事组“掺沙子”,捣烂了林、陈反党集团经营了多年的山头主义窝子,挖了他们的墙脚。林彪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可能大势已去,于是图谋不轨,妄图杀害毛泽东主席。

1971年3月21日,林彪的儿子林立果,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周宇驰、于新野等人在上海秘密聚会,分析了政治形势,认为林彪接班有三种可能:

其一,和平过渡接班。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情况变化很大,首长(指林彪)的地位不一定能保得住。

其二,被人抢班,首长被赶下台。

其三,提前接班,搞掉B—52(毛泽东的代称),实行武装起义。

同时,他们还制定了《571工程纪要》,提出要“在军事上先发制人,夺取全国政权或制造割据局面”。《纪要》强调,不管准备得如何,都要“破釜沉舟,暗杀毛泽东”。为了落实这个反革命计划,林立果于3月31日深夜在上海召集江腾蛟、王维国、陈励耘、周建平等召开秘密会议,对谋害毛泽东的行动、步骤、人事安排都作了明确的分工。他们自称这次会议为“三国四方”会议。4月初,林立果又组织了教导队,为其反革命政变服务。

8月14日,毛泽东乘专列从北京出发去南方巡视。8月16日,到达武汉,在此停留了10天。对于林彪的举动,毛泽东心中有数。他向湖北、河南等地负责人“吹风”,谈到了林彪在庐山会议上的言行,批评了林彪一伙的行为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毛泽东说:“有人急于当国家主席,急于夺权。林彪同志那个讲话,没有同我商量,也没有给我看。庐山这次斗争,他当然要负一些责任。什么‘大树特树,名曰树我不知树谁人,说穿了是树他自己。我就不相信,我们的军队会造反,我就不相信黄永胜能够指挥解放军造反。”毛泽东直接揭穿了林彪的阴谋,引起了不明真相的党内高级干部的警觉。就在同一天,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去北戴河向林彪汇报工作。他在汇报结束时说:“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党决定在‘十一前后召开九届三中全会,然后召开四届人大,现在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这使得林彪惶恐不安,担心九届三中全会将要提出他的问题,也担心四届人大会上他将当不成副总理和国防部长。于是,8月26日,毛泽东刚刚结束对南巡第一站——武汉的视察,林彪就指使林立果召开“联合舰队”的一次会议,决定由明争转入暗斗,酝酿新的攻势,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都加强了“战备”。

当时,毛泽东严禁把他的话外传,可是广州军区参谋长顾同舟于9月5日当夜,把毛泽东在长沙的谈话告诉了于新野。于新野当时作了15页记录,第二天就驾驶直升飞机把记录稿交给了林彪。同一天,武汉军区政委刘丰也把毛泽东在武汉的谈话透露给了林彪。林彪惊恐万分,经过两天紧张的准备,惊心动魄的6天开始了。

这时,毛泽东正在杭州。杭州的景色依然那般秀丽动人,而毛泽东却在这里陷入了困境。因为“三国四方”会议确定,由镇守一方的陈励耘掌握杭州的警备大权,直接负责毛泽东住所的警卫工作。可是,毛泽东早已在同当地领导人谈话时,觉察到了会有人搞阴谋,因而警卫工作严而又严,使陈励耘无从下手。

9月7日,林立果向“联合舰队”下达了一级战备命令。他们千方百计地打探毛泽东的南巡路线,打听他在各地的停留时间,以便为他们发动反革命政变选择时机。

9月8日,林彪下达了手令:“按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与此同时,叶群也给黄永胜一封密信,反革命政变正在一步步加紧。当晚,林立果就带着林彪、叶群的手令,乘坐256号三叉戟专机,星夜飞回北京,与江腾蛟、李伟信等人在“联合舰队”中,筹划实施谋害毛泽东的反革命武装政变。他们估计,毛泽东9月25日之前不会离开杭州,于是,决定在上海动手,并研究了谋害毛泽东的三种具体办法:

1、用火焰喷射器、四零火箭筒打“B—52”的火车;

2、用一百毫米口径的改装高炮,平射火车;

3、让王维国趁“B—52”接见领导同志时,在车上动手。

同时,他们还作了详细布置,派江腾蛟到上海统一指挥。如果毛泽东专列停在上海虹桥机场,就炸掉附近的小油库,趁救火慌乱之机下手。若是搞得好,汽油流到专列附近,就会车毁人亡。若这一步不成功,就由王维国趁毛泽东在上海接见领导人时,用手枪直接谋杀。若再不成功,就在硕放附近炸毁铁路。他们严密推算了毛泽东到达各地的时间以及停留的具体时间,但殊不知毛泽东已“另有安排”。

毛泽东这时虽已上了年纪,但对事物的预见仍不减当年。他料事如神,早有防备。毛泽东在8月31日听取了江西省委负责人关于周宇驰等人在江西一些反常活动的报告后,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9月3日到杭州后,他又从年轻的服务员中了解到林立果活动的一些情况,更是提高了警惕。在杭州同当地负责人谈话时,他有意向陈励耘提出各种问题,从陈励耘的回答中,他看出了情况的危急。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对策。9月8日午夜,他当机立断,要求立即把停在杭州机场附近的专车连夜开往绍兴。10日下午3时,毛泽东又突然下令紧急调车回杭州,立即出发,并且交代不让陈励耘送行。这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使陈励耘摸不着头脑。3个多小时以后,毛泽东的专列驶进上海,在虹桥附近的吴家花园停下。但毛泽东没有下车,在车上接见了当地党政军负责人,当夜在专列上休息。他要身边同志往南京打电话,通知许世友速来上海。11日上午,许世友来上海,一下飞机就被人领进了毛泽东的专列,同时接见的还有王洪文。而林彪一伙安排在上海杀害毛泽东的王维国,却没有被允许上车。王维国长叹一声,一下子瘫倒在停车场休息室的沙发上。接见完毕,毛泽东要王洪文请许世友吃饭。吃完饭后,许世友才知道毛泽东已离开上海。当林彪一伙得知这一消息时,毛泽东专列早已驶过苏州车站,安然地跨过了硕放铁桥。专列在南京稍停片刻,便风驰电掣般直奔北京,一刻不停。到了丰台时,毛泽东突然下令停车,在车上接见了李德生、吴德、吴忠等人,了解了北京城内的情况。9月12日黄昏,毛泽东的专列安全地驶进了北京站。他又一次胜利地脱离了险境。

当林彪得知毛泽东突然安抵北京的消息后,自觉阴谋全部败露,大势已去,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9月13日凌晨乘机叛逃,结果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

毛泽东是历史上少有的大军事家,他对人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他具有撇掉枝节末梢,直接把握问题本质的天赋。不难看出,以上相当紧张的六天中,林彪集团从四处打听毛泽东南巡谈话内容起,就已中了毛泽东的“圈套”,暴露了自己的阴谋。毛泽东确证了上述阴谋后,故意“声东击西”,迷惑对方,逻辑推演对方可能的行为,然后行凡人所不敢行之事,直到破敌于阵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责编 王兵)

猜你喜欢
林彪敌人毛泽东
林彪最后一次题词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林彪之病
林彪的衣食住行与性格爱好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