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政文
认识克邦的人都说,他是个很性情的人。他从事着与文学相距遥远的工作,却偏偏喜欢文学,而且不加掩饰。毛泽东文学院举办中青年作家研讨班,他既可以是坐在主席台的嘉宾,又可以是坐在底下的旁听者;湖南作家网一干不甘寂寞、自得其乐的网友中,他是颇为活跃的一个。在他那张质补的中年男人脸上,看不到领导干部的矜持,也看不到权势部门的傲慢,有的只是诚恳、率真甚至不无羞涩的表情。他不动声色地支持着文学,关心着文友,也正因此,他成为了文学界的朋友。
于本职工作之余,克邦也执笔为文,加入全民写作的队伍。于是有了这本《金秋的礼物》。
文如其人。克邦的文章,也许不那么优雅,不那么老到,但处处透着一种真诚的气息、质朴的芳香。
他笔下张扬的是那些善良的人性和美好的心灵。岳母的邻居六娭毑,一个风风火火的热心肠,在雨水中和他一起穿过街又上山,将临产的妻子抬进医院(《六娭毑》)。芙蓉路上的擦鞋女,夫丧子幼,公公重病,却谨守本分,捡到他的钱包原璧奉还,不接受一分一厘的感谢(《芙蓉路上的邂逅》)。差旅途中的一位美丽女子,出手解了他和同事的燃眉之急,却留下假名假地址飘然而去(《无法归还的借款》)。
这种人性之善和心灵之美,也体现在克邦本人身上。在生产队劳动时,他曾在寒冷的冬天奋不顾身救两个稚童于没顶,自己差点淹死(《生死之间》);出差路上,他目睹一起慘烈的车祸,立即带领大家发动乡亲就地施救,在交警、医生旺来之前将伤者从深沟抬上公路,为他们的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难忘的一次经历》)。他带队下乡,真诚地与基层干部交朋友,为村民办实事,送水、办电、拓荒,赢得乡民的赞誉,被称为“土改式的好干部”。我也是从农村长大的,我知道这个称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下乡记》)。
在和克邦交往和读他的作品时,我常想,他为什么能这样做?为什么他表现得和我们常见的一些官员不一样?为什么他写下这些,我并不觉得是虚伪或炫耀?我想,这来自于他纯良的本性,来自于他慈母的教诲,来自于他所受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社会的熏陶,也来自于他逆境中的奋斗和这种奋斗所获得的回报。
他的母亲,一位湘西偏远山村的小学教师,在丈夫横遭厄运的艰难环境下,将他含辛茹苦地拉扯到十岁,教给了他善良、独立、坚强。“好孩子,勇敢点,自己爬起来吧!”这是早逝的母亲留给他终生受用不尽的遗训。在以后几十年的人生奋斗中,他以一个仅有小学经历的农民身份考上中专,后来又参加函大学习,以5年时间完成28门课程的学习,且门门优秀,顺利完成论文答辩,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在这过程中,他也逐步成长为财经领域的专家和领导干部。他的成功,真实地诠释了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哲学,也印证了好人自有好报的古训。
文贵情真,性本良善。当你读多了那种华丽精致其表而猥琐阴暗其里的文字,你也许会喜欢克邦的文章。一如吃多了光鲜漂亮但常含有害物质的大餐,会想吃点乡野土菜;看多了人造的景观,会想体验一把自然山水。
这本《金秋的礼物》,带着秋色,带着芳香,成为我人生的一份礼物。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