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

2009-04-23 10:03马凤岐王伟廉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程

马凤岐 王伟廉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通过课程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方向,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的必要条件,教学方法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非常关键、又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兴未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培养目标的重新厘定、与新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本文着重阐述教学方法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才培养过程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和教学(课程的实施)。

1确定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非常强调根据社会对人才品质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这是正确的。在过去,高校倾向于把学生培养成从事某种固定职业的人,主要关注传授给学生在以后从事这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目前情况上看,就业过程中“专业不对口”已经成为常态,学生毕业后应能从事不同的职业,高校要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职业转换的需要。如果仔细研究雇主们、就业指导机构和研究者对毕业生的建议,会发现他们期望毕业生具备以下品质:灵活性;能够并愿意革新,具有创造性:能够应付不确定性;对终身学习感兴趣并为此做准备;具备社会意识和交往技能;能与团队一起工作:愿意承担责任;能理解不同的文化,为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做准备;掌握多种涉及不同学科的一般技能;掌握构成各种专业技巧的基础知识,比如在新技术方面。

要将毕业生应具有的品质转化为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项目进行适当的取舍、合并、分解和重新表述,以达到含义明确、表述清晰。

2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

确定了培养目标,下一个步骤是寻找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设置课程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此,要将培养目标尽可能地具体化,落实为课程目标。

首先需要全面理解课程的内涵。课程不仅包括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而且包括为实现培养目标和促进学生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等全部内容。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对课程进行全面规划,包括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学科课程和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完成的其他课程。课程类型的选择要符合培养目标,比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交往技能、领导才能,最有效的课程形式可能不是学科课程,而是在课堂之外完成的各种活动课程。

课程编制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编制(课程设置)和具体课程的编制(课程标准)。前者主要解决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的问题(课程计划),后者主要解决课程标准问题(每门课程的大纲)。两个方面都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课程目标要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3课程的实施:教学

课程实施的途径包括教学,也包括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校园风气,但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非常正确的。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学工作是学校最重要的日常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永恒话题。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招收更优秀的学生、编制好课程、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建设良好教风和学风等方面入手。

二、教学方法改革是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综合工程,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三个方面。厘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项改革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机会取得成功,确立的目标不正确则会偏离改革的基本方向;不将培养目标落实为课程,就缺少实现目标的途径;而课程编制不合理,也无法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但培养目标的厘定和根据课程目标编制课程,依然只是规划,教学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教学质量是学校最应关注的问题,我们将教学质量作为衡量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显然,教学质量不是一个单纯的标量,而是一个矢量。教学质量的好坏,是相对于一定培养目标而言的。就像一个矢量可以分解为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一样,我们也可以将教学质量分解为程度和方向两个因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把《论语》背得很熟,是教学质量的表现;学生牢固地掌握和深刻地理解了专业知识,是教学质量的表现;学生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也是教学质量的表现。以上三种情况,从教学质量“程度”这个因素看,都是好的,但是,显然它们指向不同的方向。我们如何比较以上三者哪一个质量高呢?当然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取决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的。如果方向不对,教学质量在“程度”上做得越好,可能离人才培养目标越是遥远,所做的工作不仅白费,而且可能与正确的道路背道而驰。

一般来说,教师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努力程度和教学艺术,学校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是影响教学质量中“程度”的主要因素。改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健全高校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中“程度”因素的主要途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应能形成教师对学校的向心力,并能提高其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按照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比之下,影响教学质量中的“方向”因素,更为复杂一些。

课程是影响教学质量“方向”的首要因素。如果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制的课程就不能仅仅是背《论语》,也不能仅仅是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也有赖于编制和实施相应的课程。

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课程规定的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和。尽管教师教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决定学生学的方法,学生的学是由教师的教指导的,所以,我们主要关注教师教的方法。

教师教的方法,包括教师组织、呈现课程中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处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等。教学方法涉及教学过程所有重要环节,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到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等。

只有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才是合适的教学方法;反过来,只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培养目标。如果教育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中国传统思维和行为

方式的人,熟背《大学》、《论语》、《道德经》或许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如果教育目标强调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课堂讲授或许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似乎并不完全适用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完全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更强调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就应该寻找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过于关注实现一些直接目标,像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的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毕业生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以及学校能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等,殊不知如果实现这些直接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不恰当,在实现这些直接目标的同时,离教育的根本目标会渐行渐远。比如,大学英语教学专注于对学生四、六级考试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四、六级考试成绩,效果可能立竿见影,但却背离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学校顺利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准备评估过程和评估过程中的一些不适当做法对学生和教师产生了不良影响,也是严重背离评估的初衷和学校的根本职责的。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实现新的培养目标,需要有与新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新课程和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改革,尤其是教师教的方法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三、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长期以来,一些观念在我国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头脑中根深蒂固,比如,完成一门课程,应该使学生完整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师的课堂讲授是学生完整掌握课程知识体系的最有效途径,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闭卷考试是考核学生最有效的方式,考试题目要有标准答案。这些观念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高校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考核方式单一,考试成为检查学生对教材中知识掌握程度的途径。这不仅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直接障碍,而且使课程改革困难重重。当学校试图通过减少各专业课程计划总学分和课堂教学学时数、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的时候,往往受到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的抵制,理由是减少课程计划总学分和课堂教学学时数,将使一些课程不能列入课程计划,而列入课程计划的内容也无法完成所有课程内容的讲解。

以上观念和做法显然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不相适应,改变这些观念和做法,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工作,也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尽管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甚至教育学专家,都非常强调系统知识的重要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能力和技巧也需要学习和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专注于系统知识的讲授。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寻找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把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应该成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让学生理解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不能只向他们讲授自然科学方法论,更应该让他们亲自参与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让他们完整地经历从选择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提出研究假设、搜集和处理资料、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哪怕是亲自参加一些很小、很简单的课题研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迁移到其他课题的研究中。学习社会科学知识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指导他们就当前的社会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成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激发和培养的,教师的教学应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掌握:给学生充足量的课外作业,包括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讲授知识的练习,也包括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和扩展学习的作业;要求学生使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阅读重要著作开展讨论,写出读书笔记,也可以实现课程目标。课堂教学应该与学生的课外学习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让学生独立思考,就需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探索不同的做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学生讨论的方法,鼓励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尊重学生的新观点,将原来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变成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论坛;课程考核采用开放式问题,不提供标准答案:这些都是可以选择的做法。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正在发生变化。但是,相比基础教育,这种转变要慢很多,这与高校对教师学术水平的关注超过了对其教学方法的关注有关。但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非常关键、又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高校综合采用措施,包括完善教学和科研管理,改革教师考核和分配制度等,共同推动教师教学方法改革。

[责任编辑:周杨]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