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烁
[摘要]产业经济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发展当地的经济,尊重居民发展的需要和生活的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在汤口镇的产业和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当地人发展和生活的需求,立足于提高当地人的加入到经济发展中所需的能力,改善社区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业发展 生活品质 旅游 汤口镇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99-01
汤口镇位于黄山市黄山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就位于汤口镇内。汤口镇域面积129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辖6个村委会、74个村民小组。自改革开放以来,汤口借助黄山南大门,与黄山风景区唇齿相依的优势区位大力发展经济,从一个以林茶为主,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的闭塞贫穷的山区小镇,发展成为安徽旅游重镇。
一、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成分过于单一,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位于黄山南大门的优势地位,趁着黄山旅游业发展的大好时机,镇域的支柱产业汤口旅游经济得到大力提升,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的87%均来源于旅游业,而居民生活的80%也来源于此。与之不相适应的是,镇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严重不足,二十年来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停滞不前,工业经济的发展更是滞后。旅游经济对政策环境、国际国内形式的变动异常敏感的产业,如果缺乏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这样单一的以旅游为主的经济结构容易造成经济发展不稳定。
(二)山区地形造成土地资源紧缺,提高了基础建设的难度
汤口镇属纯山区镇,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不规则的带状,境内高山峡谷,峰峦叠嶂。据1999年数据,全镇林地的比重占到80%以上,建设用地占镇域土地面积不到2%,建设开发土地难度相当大,限制了城镇用地的发展,提高了基础建设的难度。经济和产业的发展中,用地供应和开发成本问题成为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三)人才缺乏造成企业管理、市场管理的不足,居民现代发展意识不足
汤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农民办旅游,虽然在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种发展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供应,是近乎自发式、自然式的,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系统性、文化性不足,小富即满,小步即安等问题。开发建设粗放、经营管理粗放是面临新的竞争的重大威胁。而作为社区旅游的重要参与者的居民,其现代发展意识不足以适应现代化、智能化旅游业的要求。
(四)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加大综合治理和文明创建力度,在营造社会稳定、秩序优良、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社会和旅游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依然存在引导不够有力,管理力量、工作力度不够到位等问题。管理力量储备不足是进一步发展的又一威胁。
二、产业发展原则与策略
(一)原则
1.遗产保护大于一切
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是在遗产地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坚持遗产保护大于一切的开发意识,达成景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是要求产业与自然环境、经济与文化和人类生态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和谐发展,在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当前的各种需要的同时,保持和促进产业未来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
2.规划先行
规划是一切发展和开发的前提,主要任务是全面摸清区域内自然、经济和社会现状的基础上,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人力、物资、财力、科技、信息的合理分配、组合、利用为手段,以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为导向,对区域经济的结构、规模、布局、体系以及社会、科技、环境的发展提出最佳的规划方案,使区域经济得以振兴,又使区域经济、人口、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
3.尊重当地人发展的需求
产业经济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发展当地的经济,尊重居民发展的需要和生活的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旅游地的发展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在景区的管理和经营方式上,遗漏了当地居民这个本该作为受益主体的人群,只是注重资金来源的主体,因此导致了旅游目的地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在获得微薄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居民丧失了对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家园的建设和共享的权利。因此在汤口镇的产业和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当地人发展和生活的需求,立足于提高当地人的加入到经济发展中所需的能力,改善社区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策略
依据汤口镇总体规划,城镇性质定位为:“汤口是黄山的南大门,是黄山风景区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是为黄山服务的重要旅游城镇”。综合考虑汤口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以及产业发展的态势,未来汤口的发展可采取一下措施:
1.继续坚持旅游业为镇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汤口旅游业的起步较早,具有先发优势,特别是1997年确立了“一头两翼”(即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小城镇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来,全镇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4年财政收入实现1902万元,其中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全镇经济中的比重已愈80%,占绝对主导地位。
汤口未来的经济发展仍要紧紧抓住旅游业这一龙头,发挥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广的优势,围绕旅游兴办农业、促进工业、提升三产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对全镇旅游要素布局进行调整,对现有旅游资源、企业进行整合,并推进旅游新产品开发。
2.围绕旅游抓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
面向旅游发展农业,将有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实施保护性开发和控制性发展战略,促使农业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围绕汤口“大黄山旅游接待基地”的主要职能调整农业结构。汤口人多地少,发展粮食作物种植受到限制,可利用山区土地、水质无污染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配合游客饮食的需求,为汤口旅游接待服务。
(1)配合汤口镇游客的生活需求开展农业生产
汤口镇属古徽州地域,而徽菜是我国八大名菜之一。可根据游客的
生活需求开展农业生产。目前汤口蔬菜种植以农民自产自销为主,产量较小。应以政府为主导,有计划的组织农民联合经营,发展大棚蔬菜、无污染蔬菜、特色蔬菜种植,形成规模效益,加快养殖业产业化进程,扶植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除以传统的生猪、家禽养殖为主外,应注意开发一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养殖项目。既可以满足旅游接待消费,又为农民剩余劳动力提供出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2)围绕旅游商品需求市场,加强农产品向地方土特产品的进化
汤口镇物产丰富,当地农民制作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有“黄山毛峰”、笋干、火腿等等。目前,这些土特产品的生产,除了“黄山毛峰”,其它的产品只是满足游客的在地饮食需求和居民自己的需要。这些特产完全可以在满足居民和游客在地饮食需求之外,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打开旅游商品的市场,通过“绿色食品”品牌的宣传、营销,走出汤口,走出安徽,成为汤口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3)利用山林地的优势,发展山区经果林种植
调整林种结构,增加经果林比重。汤口处于亚热带气候区,适宜多种果林生长,如猕猴桃、柿子、桃子、梨、油茶以及香榧等。应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增加果林种植。果林种植也应规模经营,走产业化之路。扩大经果林种植,要注意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品种;体现地方特色,发挥地区优势;搞好果品运输,并配合发展果品加工工业。加强竹、茶等传统农产品改造,油茶、香榧等营养价值高的特色林产品需要采取规模化种植的方式,利用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3.围绕旅游促进工业发展
汤口镇本地工业发展应与旅游业深度结合。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食品、旅游用品及旅游纪念品。作为大黄山旅游接待基地,需要消费大量的旅游食品旅游用品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汤口应抓住这一市场,建副食品加工厂,生产旅游食品,加强竹笋、香菇、果品等的综合开发和包装加工。面向市场发展一些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项目。如牙签厂、饭店服饰及床上用品厂、旅游帽厂、雨具厂等,特别是床上用品厂。
4.地方文化的再现与文化产业化
古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汤口镇正是处在黄山风景区和古徽州民居旅游区西递、宏村古村落这两个世界级旅游区之间的交通要道之上。徽州古文化的再现和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必然给汤口镇旅游环境、投资环境给予新的内涵,并为镇区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汤口本地文化和徽风民俗,收集、整理、推出汤口(文化)丛书、汤口风光DVD等文化精品,加快各类文化产品向文化商品的转变,重点支持文艺演出、影视、音像、信息网络、文化娱乐、文化旅游、艺术培训和艺术品、旅游纪念品展示、销售等产业在汤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