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彤:思随流水笔下行云

2009-04-21 03:09陆姹妮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春蚕高中生中学生

陆姹妮

我们的工作方式之一,是从案头堆积如山的各地中学文学社团刊物中,选取达到我们杂志刊发标准的学生作品。与高考阅卷类似,令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往往为数不多(这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当拿到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春蚕”文学社钟咏亮老师推荐给我们的新一期《春蚕》时,我不无惊喜地发现,这本校刊从装帧版式到内文质量都确乎不俗,部分文章在中学生习作中还应属上乘,倒让我一时间有点难以取舍。我还特别注意到一位名叫陆晓彤的小作者,她显然是主力社员,文章数量最多,而且几乎篇篇都保持着相当稳定的高水准,其中有几篇文末注明获得了“新概念”等全国性知名作文竞赛的奖项。电话联系中,钟老师也难掩对这位得意门生的欣赏之情。我想,对于这样一位已然崭露头角的小写手,我们的中学生读者会和我一样,充满期待和好奇。

一般概念中,幽默感似乎是男生的专利,而初读陆晓彤的作品,我的第一印象正是“幽默”,它们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最爱的《少年文艺》。在她的文章里,那种生动诙谐,令人莞尔的句子俯拾皆是。难得的是,她的幽默不“拽”,不尖刻,不无厘头,不故作高深,只是十分自然地潜伏于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却能带给读者一种不期而遇的阅读快感。在我看来,真正的幽默是只有到达一定境界才能为之的,而这种特质出现在一个青春少女的身上,恐怕只能解释为与生俱来的天赋禀性吧。有趣的是,她本人的形象气质看上去却是标准的淑女型,据她自己高度概括是“对内外向,对外内向”。

无论是正规参赛作品还是个人空间里的杂感随想,很少有人能像她那样,自言自语般写东西,动辄洋洋洒洒,还能够引人驻目,一气读完而不觉乏味。我好像看到她的思维如同一张渔网,常常勤快地撒出去,而又每每收获颇丰,打捞回无数条活蹦乱跳的鱼儿。也因此,和很多中学生面对作文题时的难为无米之炊状截然相反,她可以轻轻松松便下笔千言,尽管有时会被老师批评有“跑题”之嫌,致使她的作文成绩曾经时高时低,呈现两极分化。

高一的时候,老师要求他们每天写点练笔的小片段,她把很多奇思怪想随兴写了交上去,好在当时的老师采取了很智慧的做法:无为而治,不表示赞成,也并不反对,只提醒她要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以免吃亏。两年过去了,她一方面继续天马行空地写着自己喜欢的文字,一方面也学会了应对考场作文—将细致的生活观察力和良好的文字基本功结合起来,贯穿于某种特定的行文模式中,较高的得分便趋稳定。不知这对一些煎熬在各种作文训练中仍不得要领的高中生朋友,是否也有点借鉴意义?

《春蚕》中有一篇陆晓彤写的题为《我看课外阅读》的随笔,题目普通,论题陈旧,却把我逗乐数次。文章批判了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可能很多同龄读者看了都会感到大快人心。“书店里门庭若市,一位家长将一本本练习高高堆起,付钱,孩子推着眼镜,默默看着,在她眼里,我看不到快乐”,“经常看到语文考试前有学生翻作文书,是为了找到考试的感觉,学习老师喜欢的手法,我真想吐”……陆晓彤觉得阅读应该是自觉的,没有功利性的行为。她看书比较杂,小时候也喜欢看各种作文书,有些甚至是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作文,倒不是为了钻研作文的写法,而是因为它们文字浅显,还可以让她了解到很多同龄人的生活。后来看《故事会》《读者》等通俗读物,初中时看了不少中外名著,但只是知道了那些故事的大概情节,对其思想内涵并没有太多深刻的认识,至于有些备受推崇的意识流、表现主义等的代表作,她坦言“看不大懂”,不过表示将来有闲暇时会去重读经典,应该能有不同的感悟。我问她经典作品里比较有印象的是哪一部,她的回答居然是《西厢记》。

写作上,她自觉受韩寒影响比较深,特别是语言。我们由此聊起了2008年初她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经历。当时接到复赛通知后,又经过一波三折的几次反复,她终于在父母陪同下去上海参加了复赛并获得二等奖,还见到了自己喜欢的韩寒、张悦然等新锐作家。这次参赛给陆晓彤留下非常美好的记忆,也使她在自己的圈子里成了小名人,有时去取稿费单,连传达室的老大爷都鼓励她“向作家发展”,而她却表现得异常冷静和淡然,她说:“专业写作是很难的,我只想轻松地生活,把写作当成爱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我们的谈话起初仍不免有些拘谨,但她的友好随和淡化了年龄身份差异造成的无形压力,我心里也放松了很多,除了她的写作,还趁机问了很多我想了解的关于当代高中生群体的问题,她不知不觉打开了话匣子,常在一番兴高采烈的滔滔不绝后突然停下想想:“呃……说得有点乱。”不过我倒听得饶有兴味。陆晓彤总结说,她的高中生活算得上精彩。偶然进了文学社,写作上得到一些肯定,又在学生会担任重要职务,忙忙碌碌但很开心。她有开明的父母和一个可爱的小弟,家庭氛围温馨(虽然擅长讲故事的她曾在小说中用第一人称虚构家庭“事故”以致作品入选也不敢拿给父母看),还有一群性情各异的好朋友,号称“少女组合”的五个女孩子……

谈到即将到来的高考和大学生活,她说会报中文系,可以整天泡在书里而不会被批为不务正业。对于目前几乎人人自危的社会就业困境,她倒不担心,因为“钱不需要太多啊,挣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日子嘛”。

和陆晓彤的对话让我感到愉快,不仅因为她的文学才华,还因为她比较符合我心目中当代高中生的理想形象:热情开朗,自信而不张狂,有思想而不矫揉。在后来的网聊中,我由衷地对她说希望可以做朋友,仿佛意料之中,她说:“你不会对每个被采访的学生都这么说吧?呵呵。”我笑着回复:“成人也有比较率性比较不功利的时候,无论什么时代,总有些人性里共通的东西永远不会改变。”

陆晓彤郑重叮嘱我:“不要把我写得太好哦,免得我虚荣心膨胀。”其实每一次写“印象”人物访谈,我都会尽量在写实的基础上传达出个人的某种理想和期待,就像陆晓彤所写的一句深深打动了我的话,“以最低的姿态写出对这个世界最卑微的希望,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刻意为之”—我想,对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真诚写作的人,此语可谓古今同慨。

猜你喜欢
春蚕高中生中学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渔歌子·咏春蚕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春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春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