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群英
【摘要】 环境会计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在实务方面进展缓慢。如何推动环境会计在我国的逐步实施,不断提高环境会计实务水平,应是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本文剖析了环境会计在我国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环境会计 问题 对策
环境会计的产生源于全球经济迅猛发展而带来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全球性问题。这一概念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由西方学者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挪威、日本等国环境会计已形成了初步理论框架,并具有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的说来,我国环境会计研究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尤其是实务方面更是进展缓慢。因此,如何在不断完善环境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推动环境会计在我国的逐步实施,不断提高环境会计实务水平,应是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一、环境会计基本描述
所谓环境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对各会计主体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传统会计只强调经济效益单目标决策,在争取经济增长的同时,少计甚至忽略环境因素,没有将环境问题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很好地纳入会计理论和实践中加以研究和解决,局限性明显。如没有将环境资源以及企业应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作为资产、负债要素加以确认,也未将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纳入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范围等。传统会计在企业成本核算方面只顾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制造成本,忽略自然资本,使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环境的污染及破坏得不到真实反映,由此计算出的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社会经济真实发展速度,虚增了社会财富。环境会计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过程和结果,在经济决策上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给予更准确的客观关注,实现了企业管理乃至整个经济管理由经济效益的单目标决策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拓展,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我国环境会计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形成环保文化氛围
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加强是环境会计顺利推行的前提和基础。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环保意识还很淡薄,从环保调查资料显示,无论是公众还是企业,都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只有当环境污染直接侵害个人利益时,才有较多的人愿意采取行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而企业也是为了短期利益,不愿意在环保上做更多投入。另外,我国环境教育严重缺乏。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全国规模的公众意识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普遍很低。在评价政府近年来治理污染措施时,公众知情最高的是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而64%的人对政府采取的治理污染措施并不了解,34.8%的人对“治理污染措施”的认知还停留在环境卫生的层面上。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是环保法规不完善。我国虽然在环保方面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然而距离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很远,特别是在可操作性方面亟待完善。二是环境会计准则缺位。现行的环境法规对会计事项处理不具有可操作性,2007年率先在上市公司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环境因素的考虑,也只体现在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之中。我国环境会计实践无论是在核算对象还是披露形式方面都没有统一可循的规范。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企业不愿主动披露环境信息,这严重地阻碍了环境会计实务的开展。
(三)一些环境问题的准确计量有困难
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困难,技术与方法的不先进,这是环境会计从理论走向实践面临的一个极大的挑战。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利用技术与方法的限制性,使得环境成本的核算较为困难,尤其是污染成本的计量更为复杂。例如,某一次的污染物排放可能对今后一年、几年或更长时间造成影响,所以要分辨出某一污染物的排放在哪一年造成多少损失是非常困难的。又如,对水污染损失成本的量化,有毒污水排到河里,使渔业受到损失,人们饮用水导致生病、精神上受损失,这些损失都应计入水污染损失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些成本的量化很难考虑全面。
(四)环境会计专业领域人才匮乏
环境会计是由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生物学、会计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一门学科,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对于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环境资源、成本、污染等问题的会计处理,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则应用起来会出现很多问题。但目前我国培养会计人才还是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会计学科没有设置相应的环境会计,因此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较好,缺乏全面掌握交叉学科知识的人才。
三、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应该调动社会各界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要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是环境和资源破坏的直接因素,督促他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树立企业绿色意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才会考虑建立、健全适用于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企业管理人员也只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与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可在环境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环境会计才能得到真正的推行。
(二)加强立法促使企业主动实施环境会计
一方面,政府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增大企业的违规风险,使企业将环境活动视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渗透到企业日常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促使企业主动实施环境会计核算与管理。另一方面,加强环境会计法规建设,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将环境会计对企业的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是将环境会计付诸实践的强有力的保证。出台环境会计准则及相关财务准则,使环境会计核算操作及财务指标分析规范化,为环境会计实务操作提供客观标准。会计制度也应逐步对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等加以具体化,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由财政部牵头,联合环保、税收等各方共同筹划增加环境会计相应的准则内容,也可制订环境会计制度或对现行会计制度补充有关环境会计核算与财务指标内容。
(三)进一步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
在我国,环境会计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还未融合,有待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一是注重学科交叉运用的研究。因为环境会计学是一个边缘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领域很广。将会计学与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等诸多学科有机结合解决环境会计中的诸多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与规律,不断丰富其理论。我们不仅要重视会计理论的归纳和演绎,更要注重对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探索,因为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科学的会计理论,合理有效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便无从谈起;同样,没有好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会计理论的力量便无法施展,也就不会有环境会计实务的开展。三是积极引进和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西方国家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走在我国的前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要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理论,对环境会计进行深入的探讨,解决成本确认、计量等方面的难题。
(四)加快环境会计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环境会计人才的奇缺是制约环境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环境会计专门人才应是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一是推进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加快研究在高等院校如何开设环境会计相关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的步伐,尽快填补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领域,造就真正的环境会计专门人才。二是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环境知识培训,使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有充分的认识。三是加强会计人员与企业内部的环境工程技术人员的沟通与协作,互相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建立环境会计的有效途径。四是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引进国外企业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论教材,培养适合企业开展环境会计的适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顾碧红.环境会计目标及信息披露初探[J]商业会计,2007,(22).
[2]鞠秋云.我国推行环境会计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辽宁经济,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