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笑
杨景芝: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秘书长,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黄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博士,现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美术系讲师。
在杨景芝教授家的墙上挂着一张很大很醒目的全家福照片,中间那个最甜美的女孩就是她的女儿——黄欢。黄欢从小在母亲的引导下画画,在北京八中毕业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任北京服装学院美术设计系教师。黄欢作为一位在艺术道路上顺利成长的代表,很多人认为是由家庭和运气造就的。带着这个想法,我走访了她。
适当的家庭美术教育
让我的美术能力得到成长
黄欢说:“家庭对人的后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她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带她去各地旅游,感受大自然的博大,体会人间冷暖,锻炼她不怕吃苦的自理能力,让她知道自立的艰辛与快乐。还给她讲述艺术家的故事,让她明白成功背后的艰苦。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这一切都是难忘的,同时她也学会了用画画来表达她的感受。看到她如此热爱画画,且画画的视角跟成人不一样,身为美术教师的母亲感到很惊奇,因此,黄欢就成了她母亲进行教学改革的绘画实验研究对象。黄欢的母亲杨教授一方面从幼儿期开始引导黄欢画写生,画家人、客人,因此画画锻炼了她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让黄欢画生活记忆画,培养她绘画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当有了生活积累和鉴赏能力以后,就带黄欢参加一些绘画比赛,并凭实力多次获奖。从而使黄欢增强了绘画兴趣并长久保持了对绘画的爱好。可见杨教授对黄欢的影响并不仅仅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能和知识,而是她发现黄欢的绘画潜质,然后引导、启发她,这些对于一个孩子的绘画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兴趣是我走上美术之路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小,黄欢就把绘画当作她众多游戏中最喜爱的一种。她尝试过任何她想做的事情,学过芭蕾、练过吉他,当过学校合唱队的指挥,只要她想学习的,父母都会支持她,为她创造各种条件,却从来都没有逼迫她,必须要学下去,也从来没有因为她学得不好而打击她。而黄欢最终将绘画“坚持”下来,除了受到母亲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她自然地“喜欢”上了画画这件事。回想起来,从小到大,无论是去博物馆、动物园、美术馆,还是去各地旅游,速写本是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带上的,这些画都记录着她对生活的理解和体会。黄欢一路“玩”过来,在不知不觉中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坚持才能有所成就
认识黄欢之前我自然认为黄欢的成功是因为天赋和幸运。在采访中,她反复强调她能有现在的成就,是与她母亲和家庭的“坚持”分不开的。但这种“坚持”并不是被强迫的,因为她的父母尊重她的选择,她也曾经做过其它的事情,但是她最终选择了画画。正是没有强迫也没有压力,才使她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画画。可见,家长创造的宽松而又温馨的生活环境是黄欢一步一步走入艺术殿堂的重要原因。
采访黄欢之后,我又敲开了杨景芝教授的家门,希望杨景芝教授可以结合黄欢的实例给家长朋友们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听听她对于儿童教育的观点吧。
1、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然而如果方法不当会事与愿违。我认为教育孩子必须讲究尺度,太宽太放任不好,太严太苛刻也不好。关注子女的发展且注意适时引导,才是做父母的职责。
2、对于孩子的发展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了兴趣还不够,还要将它发展为乐趣和志趣,这样孩子才能把事情坚持下去,甚至作为自己终身从事的事业。
3、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努力就够了,不要非得事事都做得最好。上进心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要培养孩子做事认真、努力的习惯和责任心,他才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最终会取得成绩的。
各位家长朋友们,读过杨景芝教授的观点后,您得到什么启发了吗?其实杨教授并没有在孩子是否取得成绩上下功夫,而是坚持“适时引导”、“快乐坚持”和培养孩子“上进心”的教育思路,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和学习,对于家长朋友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