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阐述,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学者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出发创立的经济学命题“虚拟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从实践中提出的虚拟经济理论观点,以及从虚拟经济视角思考的热点问题,包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虚拟经济核算理念与方法、虚拟经济货币利润来源与动力、财富与风险的积累、人民币国际化、银行呆坏账的处置、房地产资金聚集效应和虚拟经济流动性储备池功能。
[关键词]虚拟经济金融危机实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1-008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TJ028)和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喷目(07LJ0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晓欣(1960—),女,江西宜春人,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虚拟经济、金融统计,
五、虚拟经济与人民币国际化
索罗斯曾说,世界必须抛弃美元,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否则将面临金融动荡、以邻为壑政策,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大萧条甚至战争。此次金融危机折射出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问题,也验证了“金融大鳄”对国际投资环境的敏感。从虚拟经济视角可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强国富国的重要标志。
成思危(2007)认为,货币的虚拟化使得汇率成为各国之间政策博弈的工具,因为汇率代表国际购买力,并不代表国内购买力,汇率只要不买进口商品,对国内汇率是没有影响的。所以,各国的汇率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升值和贬值往往根据自身利益来考虑。
吴晓灵(2008)认为,当前爆发的金融海啸,从深层次看是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经济失衡,将其危机向全球传导的过程。不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他国家只能被动地承受这个过程。从长远看,应该让世界有多种选择。中国的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但要从经济结构和金融体制上做好准备。有三个条件,一是提高中国产品在产业链中的位势;二是顺应国际贸易的需求,用人民币做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三是扩展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加快人民币可兑换进程。想要不因为持有大量美元而被动地接受损失,就应该“做强做大”人民币。稳步推进人民币市场发展,既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也是改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被动局面的需要。
刘骏民(2006、2008)认为,在境外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建立“人民币官方协议兑换制度”和国内设立“金融风险试验区”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条重要途径。
第一,在境外选择纽约、东京、法兰克福等三四个金融中心城市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派驻代表性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专门从事境外的人民币业务。交易对象为该地区所辖各国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交易工具为中国境内提供的金融资产和人民币现汇、现钞。人民银行应在人民币离岸中心设立代表机构,从事该金融中心所辐射的周边国家的官方人民币兑换业务。
第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梯次实现“可自由兑换”。人民币资本账户不宜一次开放到位,应根据局部、梯次的原则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放开,最后达到完全可兑换。这可以三个步骤,一是实行“人民币官方协议兑换制度”。与主要国家货币当局签定官方货币兑换协议。中国政府承诺对有协议国家官方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有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交易,但可以与中国对接的“接口”是有选择的大国官方。民间个人和金融机构可以经中国有关部门批准,在中国设立的“金融风险控制实验区”和中国境外设立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参与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的交易。二是控制人民币交易规模。境外人民币交易的总“盘子”可以通过与主要国家签订“人民币及资产交易协定”,来确定规模、调整的原则及办法。“人民币及其资产交易”在协议国家双方政府的监管之下进行,金融风险的可控性大大加强。三是实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在“人民币官方协议兑换制度”取得经验后,逐步增加参与人民币协议兑换的国家,放松协议中的有关监管。最后适时实现人民币完全放开的自由兑换。
第三,中国应设置“金融风险试验区”,尝试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经验,在上海、天津或深圳选择一两个城市,建立“金融风险控制实验区”,在可控条件下,梯次放开一切金融项目。具体措施有:(1)经允许的境外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与中国指定的银行、证券公司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之间从事所有非人民币金融业务,并在综合监管部门的监管之下,从事人民币业务。(2)选择我国主要银行和金融机构进驻“金融风险控制实验区”,经营对外出售人民币资产业务,发行和买卖人民币债券,经营人民币的境外贷款和人民币现货、期货交易。(3)设立综合监管机构,对进出“实验区”的所有国内资金进行分类监督。监管机构有权在发生资金或价格异动时,采取措施干预,以控制风险。(4)外汇管理局和中央银行派驻机构,并授权在人民币汇率有较大变动的时候,实行入市干预。
据悉2008年12月中国已经与周边8个国家签署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的结算协议,与韩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目前,国内应尽快做好人民币市场开放后风险的对接,随着人民币金融市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六、虚拟经济与银行呆坏账处置
金融危机的核心问题实际是呆坏账的大量出现。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呆坏账不断扩散,反过来又影响银行系统的稳定性。认识呆坏账的产生和消除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命题。从虚拟经济视角认识呆坏账处理将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带来一定的启示。
高经济增长率与银行业高呆坏账率并存现象,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在处置银行呆坏账的问题上,发达国家一般多采取市场手段。银行呆坏账率超过某一水平时,即发生大批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并引发金融危机。我国处置银行呆坏账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呆坏账,虽然呆坏账率很高,但金融系统运行仍比较稳定,并未出现金融危机等问题。这种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传统处理方法,更能够保证银行系统和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美国等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来处理出现危机的银行,这从侧面印证了这一处置方式的有效性。
关于呆坏账的创造过程和机制,刘骏民(2008)认为,呆坏账创造过程和机制使银行的存款与呆坏账同时增加。例如某人经营亏损不能偿还贷款,形成果坏账。呆坏账这笔资金从宏观角度看并没有消失。因为此人获得的贷款会通过开支变为其他人的收入,最终原始的贷款会成为存款存入银行,它可能是这个交易链条中某一个交易环节中多余货币累积而成的存款,也可能是最终
得到收入的人不再买任何商品而存入银行。在每天的交易过后,大部分资金都会以存款方式回到各交易者的账户上。结果是最初的贷款被交易过程重新配置,成为新增收入存入银行,货币并没有损失,只是银行多了呆坏账和由其造成的新增存款。
从实物角度看存在损失,一旦企业倒闭,这些厂房和设备会在清产核资过程中被拍卖或转让,最后,通过重新配置,发挥其物理功能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物质的损失是失败的企业家贷款购买设备、租用厂房会暂时闲置等,工人会暂时失业。但是,总需求不会因此而减少,总就业不会下降,只要贷款在增加,总需求就会增加。所以,不管呆坏账率多高,就业仍会增加。从宏观角度看,如果呆坏账不引起银行倒闭和信用紧缩,就不会引起金融危机,其造成的物质损失微不足道,对就业也没有负面影响。所以,在呆坏账创造过程中,资金没有减少,总需求没有减少,就业总量也没有减少,社会基本没有什么损失,那么呆坏账不过是银行账面上的数字罢了。据此,刘骏民认为中国处置呆坏账的办法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理论价值,是自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宏观政策之后最重要的宏观措施,中国剥离呆坏账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正确有效的,是市场经济摆脱危机困扰的一个根本性转折。
目前,美国救市计划模仿了中国创造的“剥离呆坏账”法,此举意义非凡。
因为,资本主义早期,金融危机通常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经济危机的伴生物。当工商企业出现销售困难和财务危机从而开始成批倒闭的时候,引起大面积的银行呆坏账,从而引起信用紧缩并使得经济衰退得以持续。这使得经济不断重复“繁荣、危机、萧条、复苏然后再繁荣”的循环。这种规律性的周期一直困扰着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凯恩斯主义就是针对传统经济危机的,其干预政策核心是干预有效需求,这是经济政策的第一个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不再主要是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需求不足而引起的了,金融危机也不再是经济危机的伴生物,它通常率先发生。引起呆坏账的不再主要是制造业和其他实体经济部门,而是因为股市、债市、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的泡沫破灭造成的。金融危机正在成为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股市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引起高度杠杆化的美国经济产生大量呆坏账,导致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倒闭风潮,即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银根紧缩,需求下降,经济衰退。现在的金融危机不是传统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相反是金融危机引起了有效需求的不足。正因为如此,对呆坏账的干预具有与需求管理政策同等重要的意义。因为经济的虚拟化将金融危机提到了经济危机的前面,而金融危机的核心问题就是呆坏账,处理好呆坏账,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甚至避免金融危机和由此引起的经济衰退。
但刘骏民(2008)认为美国的救市中的呆坏账处置与中国呆坏账的处理有本质的不同。
1、中国呆坏账基本是制造业经营不利造成的,美国的呆坏账是由于炒房地产失败,或炒股票、债券失败等金融杠杆的经营失败导致,这使美国潜在的呆坏账规模远远高于中国,其呆坏账的连锁作用也远远高于中国,可控难度大。
2、人民币的果坏账目前还仅限于国内金融机构。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可以继续采用“剥离呆坏账”的方法,作为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美国次贷危机的基础是发达的虚拟经济,经济的虚拟化使得个别风险汇集在虚拟经济系统之中,个别企业再大也无法与其抗衡,需要政府干预,改变以往的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3、美国能否救市不在于国内,而在于境外对美元的信用。中美两国虽有区别,处理呆坏账的原则是一样的,用政府信用来支持银行信用。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没有减弱,对市场经济的风险意识却迟迟难以建立。“稳定第一原则是人们对官方机构的信任,也是公众的信心。这是中国高呆坏账率不会引起金融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银行性质没有企业化)。美元资产的国际性特征,其信心源于人们对美元的信用,用政府信用来支持银行信用将会有许多后患。
七、虚拟经济与房地产资金聚集效应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行业在带来大量资金的同时,对当地的GDP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许多地方政府也将房地产作为GDP增长的重点行业,与中央政府进行博弈,削弱了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效果。由于地方政府的支持,房地产行业迅速膨胀,房地产资金聚集效益不断增强,同时带来了房地产过热和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房地产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住宅又是投资品,也是金融业最主要的抵押品。因此对经济的作用就超出了一般商品和一般金融资产。
王千(2006)认为房地产具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二重属性,虚拟性是指房地产是一种虚拟资产,其特性介于普通商品和金融资产之间。房地产的虚拟资产特性使其成为联系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纽带。房地产不仅仅对经济起扰动作用,更重要的是能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一方面,与金融资产相比,房地产价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使其成为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中的重要的抵押品;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的长期稳定增长对货币发行量的稳定增长有重要影响。郭金兴(2004)认为在现代经济中,房地产是一种重要的虚拟资产,并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其虚拟性也在不断增强,这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经验表明,房地产市场波动并不一定会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实际上,一个发达而完善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起到稳定作用。
刘骏民、张云(2006)认为房地产资金聚集效应,是指随着房地产扩张导致抵押贷款增加以致超过本地储蓄而导致的资金聚集的过程。它的作用基础是抵押贷款乘数。资金对任何一个局部城市或地区来说,其潜在供应量不受本地累计存款的限制,因此,当一个地区存款总额大于本地贷款总额的时候,就意味着本地区的资金在流出。当这个城市或地区的贷款总额大于其存款总额的时候,就意味着有大量资金流入。当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乘数大于1的时候,就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而房地产信贷动态扩张的乘数公式可以表示为,Kr=[cs1s2(1+d)]TK0,其中[cs1s2s2(1+d)]是乘数,s1是最初的市政贷款转换为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s2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变为居民的住房支出的比例,d是房价首付与收入之比,c是住房贷款与首付之比,K。是地方政府在期初投入进入市政中的房地产建设的贷款额。根据假设,乘数在很多情况下大于1,于是房地产信贷按照几何级数在增加,显示出了很强的贷款资金聚集效应,能够有效地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房地产与其
他投资不同的是它不仅有一般投资的收入乘数效应,而且由于其能够作为银行信用的抵押资产,还有贷款乘数效应。正是这种双重作用使得房地产成为最具拉动力的行业。
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房地产作为主要的金融抵押品实际上起着整个经济的秤砣的功能,而房地产抵押信贷则将金融杠杆深深植入不断虚拟化的市场经济,房地产经济的支点取决于首付资金和整个贷款之间的比例,而这个杠杆被泛化为所有用房地产抵押的贷款,于是,随着首付比例的下降,杠杆越来越长,房地产作为秤砣,其本身的重量(即其价值)就日益成为整个经济能否持续的决定性力量。这就是说现代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越是虚拟化,其对金融杠杆的依赖就越重,房地产作为秤砣的作用也就越重要,当“秤砣”因房地产价格下跌变轻,金融杠杆就要不断加长,无论是现代经济的秤砣出问题,还是撬起经济的杠杆出了问题,经济都会迅速崩塌,这也是经济虚拟化越强金融危机就越具有突然性的原因。下跌的房地产价格导致整个经济的秤砣迅速变轻,于是经济开始下滑,杠杆翘起,秤砣迅速向下滑动,这就是去杠杆化,它导致杠杆迅速缩短。缩短的杠杆和不断减轻的秤砣意味着整个经济将会大幅度缩水,也就是衰退。
八、中国经济虚拟度
和流动性储备量的测算
中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密切,虚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影响力也将日益凸现,了解我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和虚拟资产的储备量,有利于开放的中国保持经济和金融稳定。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006)将虚拟经济发展规模与实体经济发展规模之比定义为经济虚拟度。经济虚拟度指标可以集中表现一个国家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规模。虚拟经济活动中,虚拟资产交易最重要的特征是重复交易,因此,虚拟资产的交易额集中反映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了农业、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的产值,大体上涵盖了实体经济的内容。用fr表示T时期内经济虚拟化度;Fr表示T时期内虚拟经济规模总量;GDPr表示T时期内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经济虚拟度的指标是:据测算显示,中国经济虚拟度在上世纪90年代曾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波动,原因是虚拟经济部门发展不完善、不平衡,尤其是期货市场中期货合约的品种重复、设计不合理、运作不规范。2000年以后,中国虚拟经济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经济虚拟度较平稳地上升,2001年中国虚拟经济发展规模开始超过ODP,2003年以后经济虚拟度都在2以上,2006年达到3.36,2007年由于股票市场的高额交易额竟使其达到6.19。进入21世纪后,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与企业的实物资产或生产的实际产品相比,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外汇市场中交易的重要性显著提高,由此引起了中国经济虚拟化程度的上升。尤其是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的名义GDP的增长率大体上维持在10%到18%之间,而虚拟经济的增长率除2004年外,均高于名义GDP的增长率。由此可见,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虚拟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虚拟经济部门对GDP增长的影响逐年增大,虚拟经济产业占GDP的比重趋于稳定;容纳的就业人员逐年增多;虚拟资产在家庭财富中的比重有逐年增大的趋向。
随着经济虚拟度的提高,经济中出现了“货币失踪”、“金融窖藏”等现象,传统理论对此难以解释。虚拟经济从一种资产转化为现金与支付手段的难易程度或资产的变现能力角度来测量和统计这种流动性,称为“流动性储备池”。一般将流动性视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
虚拟经济运行与发展需要大量货币资金支撑,货币资金流入流出能够给虚拟经济部门带来多大的冲击力,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多大的影响力,需要考察虚拟经济部门中流动性储备的静态表现与动态特征。流动性储备量考察的是货币供应量进入虚拟经济部门的比重。从静态视角看,是指滞留在虚拟经济各个部门中货币的数量,即有多少货币已经进入市场可以从事或正在从事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活动。从动态视角看,就是指在虚拟经济各个部门中货币数量的变动情况。这些变动情况通过虚拟资产的交易额或虚拟资产的价格变动体现出来,应当成为监控虚拟经济运行的关注点。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在2008年中国虚拟经济发展报告中已测算了中国流动性储备池的量,分别测算了股票市场、银行间货币市场、期货市场、黄金现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其他市场货币资金量。测算数据显示:2007年虚拟经济流动性储备总量达到58543.60亿元。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储备占到整个虚拟经济的3/4左右,2005~2006年,股票市场流动性增长率分别为11.10%和63.20%;期货市场分别为52.46%和69.61%;黄金现货市场分别为85.26%和159.49Z。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活跃,两年内分别达到了67,71%和91.76%的增长率。
刘骏民认为(2000、2007、2008)虚拟经济成为整个经济系统的流动性储备池,是相对于实体经济部门来说的。经济的虚拟化过程使现实的经济体不再是单一的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已经源源不断地将更多的货币纳入进来,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只是流入到实体经济领域中,甚至是更多地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就会出现“货币失踪之谜”,即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实体经济没有增长,且无通货膨胀,相反甚至可能出现持续性的通货紧缩。虚拟经济作为流动性储备池的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解释:当新增的货币供应量直接流入虚拟经济时,甚至带动更大的货币量进入虚拟经济领域时,并没有影响实体经济甚至将实体经济中的部分货币也吸引进来,所以物价水平并未有较大上升,甚至不升反降,但此时就出现了资产价格的不断膨胀的现象。
随着经济市场化和虚拟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中,越来越多地滞留了用于投机活动的巨额货币资金,这些货币根据资产收益率的大小在这些市场之间迅速转移。每天都有大量的虚拟资产,主体包括各类金融资产和房地产,在进行着大量的、频繁的交易,其交易额已经远远大于GDP。虚拟经济活动所占用的货币数量将是相当可观的,有很大数量的货币甚至并不进入实体经济活动中。虚拟经济部门开始起着调节货币流的功能,虚拟经济领域内的流动性变动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形成了重大影响。虚拟经济的迅速膨胀改变着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虚拟经济部门开始起着调节货币流的功能,而那些根据传统理念只考虑货币数量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货币当局进一步失去了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控制货币从而对宏观经济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对虚拟经济的控制和影响。显然,虚拟经济的发展和运行情况不但与企业、居民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也是政策制定者不可以忽视的领域。
虚拟经济研究八个前沿问题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虚拟经济核算理念与方法、虚拟经济货币利润来源与动力、财富与风险的积累这四个问题更多的是理论上的探讨,而后面的四个问题:人民币国际化、银行呆坏账的处置、房地产资金聚集效应和虚拟经济流动性储备池功能的探讨则是站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视角上,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更倾向于对实际操作层面提出政策建议。目前,像人民币国际化中的货币互换协议、建立人民币结算中心等建议已在中国经济的实际层面进行实践尝试。所以,希望虚拟经济研究成果能启发我们更进—步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责任编辑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