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芬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正是符合改革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增进友谊,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在语文课堂中怎样实施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深入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使学生体现自己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尊重学生个性、挖掘个人的内在潜能、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呢?
一、采取合理的分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进程和效果,只有遵循章法、科学分组方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⒈根据座位分组。
⒉以任务为中心分组。这种分组法能能够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二、合作学习应采取多形式
游戏竞赛式。合作小组之间采取游戏竞赛形式,适用于各种难度不大的探索性学习。用积分的方法进行评比,抢答过程中,学生根据要求思索、探寻、比较,确定正确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⒉互问互答式。互问互答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课本或教师提供材料的课堂讨论中。我们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或材料的基础上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可小组成员之间提问解答、也可小组与小组之间提问解答、也可男女生互相提问解答,特别是如果讨论的是同一个材料,在提问解答中引进激励机制,将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了既有合作又有探究学习的氛围。
⒊辩论式。对于具有多元选择的问题应采用辩论的方式,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可以根据讨论的内容把全班分为正方、反方进行辩论;也可以根据班里同学中形成的不同观点分为多方争辩,两组成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这些学生在辩论中拓展了学习内容,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⒋协商式。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通过发散归纳的过程来解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就探究的主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记录人将这些意见全部记录在一张大纸上,然后由本组代表在全班陈述,再在各组陈述的基础上集中出全班的意见,在讨论中主持人、陈述人和记录人每次都要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
三、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好适当的指导
⒈合作前,教师要先让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应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受到影响。
⒉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明确提出时间要求;其次,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意见和行为,了解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已经取得的成果,及时掌握可供挖掘的教学资源,并在必要时给予合理的指导,同时注重过程评价,激励学生,形成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良好氛围。
⒊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给予科学性的评价,更要对各小组合作情况予以评价,从不同角度肯定小组的合作,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这种评价机制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的能力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估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培养与发展他们的主体性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合作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