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铭
原文: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孔子说:“做事不要一味地贪快,也不要贪图小便宜。一味地贪快,事情反而无法做好;只贪图小便宜,则做不成大事。”
赏析: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进京赶考。一天黄昏,他来到一条河边,这里距离城门大约还有两里路。他问艄翁,等他走到城门口的时候,城门是否还开着。艄翁仔细看了看他的书童挑着的书箱,然后说:“走慢点,城门就还开着;走快了,城门就关了。”这个读书人以为艄翁在和他开玩笑,就急匆匆地走了。
走到半路,书箱散了,书童手忙脚乱地把书理好。但是,当他们赶到城门口时,城门已经关了。这时,读书人明白了,那个艄翁当时就是在仔细看书箱捆得是否结实一这时他想起了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
这个故事当然不是说任何赶路的人都要慢慢走。一般来说,走快点就到达得早点,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条件,都有一个过程。这个故事中,走得快的条件就是书箱搁得结实。学习的时候,大家都希望学得快,学得多,但是也得一步一步来,不仅不能跳着学,也不能贪快。前面的知识如果学得不扎实,后面的知识也就不容易学好。所以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循序渐进。
孔子进一步告诫我们,之所以贪快,往往是因为只顾眼前,贪图小利,这样往往办不成大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说明了缺乏全面的比较,往往会因小失大的道理。如果我们把渔网的网眼做得很小,今天就能把大鱼、小鱼一同捕上来,看起来产量很高,但是,没有了今天的小鱼,也就没有了明天的大鱼。这样做虽然贪得了眼前的小利,但长久都会受到损害,当然就“大事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