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军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近期已经闪亮登场,较之于2008年,有一些内容发生了变化。下面笔者就《说明》的整体内容,谈谈它的调整变化与2009年高考的应对方略。
一、关于“语言文字运用”
(一)调整变化
1.内容的变化。《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对于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测要求与去年相比几乎无变化,只是将“表达应用”中的第(7)点中的个别语言表述做了适当调整,将“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述调整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样的调整更加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更加合理规范。
2.分值的变化。语言文字运用,此部分由去年的5题共18分,变成了4题共计15分,其中语音题、病句辨析题和词语运用题3道选择题只考其中的两道题(语言运用中其他考点不变)。这个变化表明高考语文在减少总题量,以增加同学们答题的时间,并非意味着高考在淡化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能力。
(二)应对方略
1.灵活识记。《说明》对于“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这一块有明确要求: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其实,2006年考查了“校”、“角”、“参”、“泊”、“着”等12个多音字,2007年又考查了“调”、“识”、“朝”等4个多音字,2008年考查开始变得综合起来,既考查了“识”、“剥”等6个多音字,又考查了“箴、缄”等6组形声字。我们审时度势可以发现,这一块考查的重点是多音字与形声字,复习的范围应是“常见的多音字”、“容易读错的字”、“成语中的难读字”。
2.规范书写。这一块的考查,2009年高考仍然是放在作文里进行考查,错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因此,加强汉字规范化的书写,已经显得特别重要。
3.积累成语。综观近几年江苏省高考成语题,归纳高考成语试题的错误类型,掌握成语试题的命题规律,仍然是高考复习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轻松自如地应对高考,必须得掌握500条常用的成语;另外,还得注意考查的错误类型,诸如褒贬误用、搭配不当、断章取义、前后矛盾、形近混淆、对象错位、不合语意、望文生义等。
4.辨析病句。关于这一考点,近几年来,一点变化也没有。还是重点考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等6种语病。对于语病题的解答,我们应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5.正确表达。对于语言表达这一块的考查,近两年来,江苏卷重点考查了语段的概括、修改的正确运用、句式的选用、仿造句式等几种类型。笔者以为,由于扩展语句的考查,不便于正确客观的评分,2009年高考语文这一块的考查,很有可能考测句式的变换与仿造句式(兼考修辞的运用),因为这两种题型最能反映考生的实际语文能力,有一定的信度与区分度,因此,备受命题人青睐。
二、关于“古代诗文阅读”
(一)调整变化
1.内容的变化。将2008年《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中的最后一条“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提至第一条,因为此条要求能力层级为A,如此调整,更加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将“重点考查对文章的某一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改为了“重点考查对文章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这样表述更加严密、科学。
2.分值的变化。古代诗文阅读分值增加了3分。文言文翻译题由去年的9分提高至10分,古诗鉴赏由8分提高至10分,这两部分共增加了6分。这些变化显示了高考对诗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高度重视与明确强调,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警惕。
(二)应对方略
1.强化背诵,确保满分。要尽早背诵《考试说明》规定背诵的名篇(共计39篇),重视课内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经常背诵,反复默写。特别是容易写错的字,要反复认知,确保课内名篇名句的默写拿满分。
2.分清实虚,驾驭全文。对于文言文实词的解答,考生应通读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的意义与用法,在答题时,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对于文言虚词的备考,我们应高度重视,因为2007和2008年高考都没有涉及虚词的“独立题”,但2009年《说明》增加了文言文考查的分值,对此,我们不可掉以轻心。首先,我们应反复研读《说明》明确的“而”、“何”、“乃”等15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其次,答题时,应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3.整体理解,恰当筛选。对于信息信息筛选题,答题时,我们应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另外,还得注意高考惯用的制错方法——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等等。
4.文言翻译,直译为主。2006年以来,江苏省高考语文都未将“句式”的考查单独命题,而是将之纳入翻译的考查之中。2009年将依然如此。因此,我们翻译时,一是应注意它的句式类型,如果是特殊句式,须将它调整过来再翻译;二是注意翻译“五字”诀,“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
5.诗歌赏析,重在“形巧”。 2007年考了宋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2008年考的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据此分析,2009年考查宋词的可能性很大;考查的作品可能是一流作家的三流作品,或三流作家的一流作品。我们在答题时,应注意三点:一是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二是掌握一些赏析常识。如表现手法一般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如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还有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如“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等。只有如此,方能战胜于考场。
三、关于“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测试题是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中分为必考部分与选考部分。必考部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选考部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下面笔者分三个方面分别就《说明》调整变化与应试方略作说明。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调整变化
1.内容的变化。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对于文学类阅读的考查难度有所加大,特别是增加了“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要求,并具体阐释说:“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这就启示我们,2009年有可能要求考生结合作者和相关背景等资料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解读与深层次的主旨挖掘。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有三处调整:一是对探究能力要求的解释,由去年的“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调整为“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二是将去年的第1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和第2点“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合二为一,具体表述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三是将去年的第3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转换表述为“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更加具体而明确,也表明了《说明》的表述更加趋向科学化、实用化及层次化,高考命题将随之而变得更加科学,增强了考试的区别度与信度。
2.分值的变化。前几年此题分值都为20分,2009年此题分值上升至23分,分值的增加必然提高了对考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要求,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二)应对方略
就近两年江苏省高考的实际情况来看,2006年考测的是散文《一幅烟雨牛鹭图》(作者:汤世杰)的阅读,2007年考测的是散文《麦 天》的阅读( 作者:雷抒雁),2008年考测的是小说《侯银匠》的阅读(作者:汪曾祺)。总的来说,考查的体裁以散文为主,还有小小说等,考查的分值增加了,考查的难度与区分度也必然会进一步增强。
据此,我们在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本部分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种文体。适宜考查的文本长度为千字左右,这一长度对戏剧来说太短了,而新诗又不好拟题,所以选材可能仍以散文和小说为主;二是如果考散文阅读,则散文可能为两种,一种是象征性、比兴式的散文,带有一点哲理,这在近年高考试卷中多次出现,如2007年山东卷的《灯火的温情》、2007年广东卷的《泥泞》,另一类是生活感悟类的散文,如2006年江苏卷的《一幅烟雨牛鹭图》、2007年江苏卷的《麦天》。三是小说的考查频率越来越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主张文学作品的阅读要考查小说,2007年宁夏、海南高考试卷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2009届各地高三调研卷中出现了不少小说阅读题,特别是2008年高考,浙江、江苏、广东语文试卷考的都是小说阅读。总之,200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命题的主要方向有:①对文本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②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③分析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④对作品的语言、形象、内涵进行恰当的鉴赏和评价;⑤探究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调整变化
1.内容的变化。2008年始,江苏省高考对于现代文阅读这一块设置了选考题,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及不同学生的阅读喜好,对于科学客观地考测同学们的现代文阅读水平,很有好处。对于这一考点,2009年《说明》较之去年几乎无变化;但2009年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肯定不限于对人物传记的考查,选择的范围较大,考查内容很有可能涉及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实用类的考查,考查重点应是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分值的变化。2009年高考,实用文考查的分值已由过去的18分减少至15分,分值的减少并不意味着高考对选考题的弱化,只是命题策略的调整,以利于选拔人才。
(二)应对方略
2008年江苏省高考实用文阅读题考测的是人物传记《晚清学人杨守敬》,题目关注的是杨守敬舆地学研究,考测了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的重要影响、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的分析与概括能力的考查,其实答案都在文中,关键在于能在原文中细致地找寻有效信息。
因此,我们必须在以上几个方面上下功夫:一是分析综合能力。能筛选并整合新闻作品中的信息,了解新闻的概念和功能,准确分析新闻的构成要素和具体含义;二是鉴赏评价能力。能够评价新闻作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把握各类新闻作品所传达的立场、观点、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三是探究实践能力,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探讨新闻反映的时代精神。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调整变化
1.内容的变化。2009年《说明》在这方面的考测要求并无变化,基本上承继了去年说明中的表述。
2.分值的变化。分值已由过去的18分减少至15分。可能为一道选择题,两道简答题。
(二)应对方略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论述类的文章就一般阅读规律而言,要把握其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2008年江苏高考论述类文本是以《纯朴的嗜血者》作为阅读材料的,文章浅易明白,观点突出鲜明,试题考测了对重要词语的理解、文意主旨的把握、对关键句子的理解等知识与能力点。命题者将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设计成了一个四选一的客观选择题,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则设置成了一个简答题,这道题考测的是考生对句子的个性化理解,这种命题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等特点,答案不唯一,丰富多彩,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皆可;它要求考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研究,发散思维,发掘自身潜力,并有独特的发现,深刻的体会,独到的见解。
对于2009年江苏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测方向,笔者作如下猜想:一是因为分值已由过去的18分减少至15分,因此,考查的定位更加清晰,命题难度适中;二是命题样式稳定,调整幅度不大,只减少了一道选择题;三是赋分渐趋合理,答题方略有所调整。与分值调整相对应,简答题的设题方略显然会尽可能回避一题多问,以使得分点尽可能的集中,这种变化也是需要我们引起足够注意的。
新的一年,新的《说明》,新的要求,但我们只要认真研究,有的放矢,做到有备无患,那么一定会战胜于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