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信其道

2009-04-15 08:10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欢庆田野祖国

徐 俊

【案例背景】

古有言曰“亲其师信其道”。课堂对话环境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影响孩子的学习热情。因此,民主和谐的课堂对话环境建设对有效实施新课程非常重要。如马可连柯所说:“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那么怎样建设有效的课堂对话的环境呢?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社会中亲历着生活,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才是有效的课堂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有效地课堂对话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呢。本案即以小学二年级语文《欢庆》以课的教学为例,以观察、分析、思考。

【案例预设】

一、课堂氛围民主

课堂氛围是学生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构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一点就是学生要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体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也才会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面临的各种挑战。很难想象在紧张甚至害怕的心理状态下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有了良好的氛围,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热爱、期待和宽容,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注重支持、指导而非批评,更注重于理解而非冷漠和批判。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没有压力和负担,充满自信地进行学习。

二、尊重学生人格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无论这个学生是聪明的,还是愚钝的;是好看的,还是丑的;是优秀的,还是顽劣的,我们都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一个拥有完全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心灵是极为敏感的,教师的任何一点亲疏远近,他们都能察觉到。所以教师决不能偏爱,更不能歧视。教师只要切实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再说人总希望自己的存在得到社会的承认,都渴望别人赏识自己。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学生会尽力和教师的评价保持一致性。久而久之,教师的赞美和肯定就具有真实的意义了。

三、教师平等对话

吉尔•哈德斐尔德在《课堂活力》一书中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教师是“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的保护神。现代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朋友与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角色转换机制,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教师既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学习者,意见倾听者;既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朋友,努力创设一种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宽松的、开放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氛围。

【案例描述】

案例片段一:揭示课题

《欢庆》

师:小朋友,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那就是——

生:国庆节

师:十月一日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生: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十月一日,这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

生: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师:金秋十月,举国欢腾,人们是怎样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欢庆国庆的热闹场面的视频)

生:欣赏。

师:你看到了哪些欢庆场面?

生:说人们的欢庆方式(敲锣打鼓、舞龙灯、放烟花、载歌载舞)

师:这一天,祖国的儿女们都在以各种方式欢庆她的生日。(出示课题)

案例自述一:情动而辞发——创设情境,激发愿望

平等对话的前提便是学生愿说、想说、有话可说,即表达的兴趣和欲望。而只有在特定的情境激发下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情绪状态,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正所谓“情动而辞发。”在《欢庆》这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课前组织时,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还原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刚刚度过的国庆节,把学生带入一种愉悦、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之中。课一开始以一组祖国人民欢庆国庆的激动人心的配乐画面,把学生带入到闹国庆的情境中去,通过振奋人心的热烈气氛感染学生。欢庆的画面、欢庆的音乐、激情的语言,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一种喜庆的气氛,从而增强主体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再让学生说说人们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欢度国庆的。这样,学生结合画面上看到的、自己在生活中体验过的,就会有话可说,自然而然就进入一种跃跃欲试的情绪状态。

案例片段二:朗读感悟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师:谁来读读田野这一句?

生:个读。(出示田野图)

师:看啊,田野献上了这么多诱人的果实!(出示众多果实图)

句式:田野献给祖国妈妈。(红彤彤的柿子、黄澄澄的梨……)进行说话练习

生:说句。

师:田野还会送给祖国妈妈哪些果实,你知道吗?

生:思考,交流

师:当田野献上那么多礼物时,祖国妈妈当然特别高兴了。指名读。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案例自述二:诵读以悟情——读中感悟,对话共鸣

这个片段,“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一句诗引导学生放飞思维,展开想象。下一个教学环节,“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更是选取一组多角度、多层次的枫林配乐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在学生的心中定格,留下深刻的记忆表象,同时也更深入地感悟到秋天枫林的那种热烈奔放、震人心魄的美感。“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通过让学生倾听海浪声感受壮烈欢快的气氛,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

与此同时,趁热打铁地朗读尤为关键。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内化最终是通过朗读来体现、提升和强化的。在教学中,我力图引导学生以读悟情,让学生带着感受,带着想象来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独特理解,在读中交流,抒发情感,升华认识,引起共鸣,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同时通过朗读达到积累词句,增强语感,储存语言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实现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悄然转化。

案例片段三:语言实践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

生:一起读。课件出示蓝天飞鸽图。

师:创设情境(配乐):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现在你就是一只洁白的鸽子,展开翅膀飞翔在祖国蓝蓝的天空,身边是朵朵白云,和白云打个招呼吧……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丰收的田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你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啊,洁白的鸽子带去了我们和平的愿望。带着你美好的愿望来读一读吧。

案例自述三:运用促习得——提供平台,放飞想象

所谓“消极语言”就是只能理解,不能运用的语言,而“积极语言”是指理解了且能熟练调遣运用的语言。在深入感悟,内化课文语言之后,还要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习得言语能力的机会,从而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化。本课说话训练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意在培养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技能。

在“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一句指导时,创设情境,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在祖国蓝天上空展翅飞翔的白鸽,说说看到了什么?给学生提供一个趁热打铁运用语言的实践平台。

【案例思考】

(一)课堂上多一份爱和尊重,学生能更自信地对话

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允许他们犯错误,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并且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我们常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一是应关心、爱护并且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听话于否来决定是否尊重他们。二是在学生思想、行动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因他们一错再错而看不起他们,不再相信他们,甚至流露出自己的不满、失望等情绪。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严重打击。三是有些学生不懂得自尊,这就要培养他们做人的尊严,帮助他们达到一个更好的境界。中国少儿出版社“知心姐姐”卢勤老师认为,学生“对自己要自信(我能行),对别人要接纳(你真棒),对困难要超越(太好了)”,在语文课堂上,也应让学生做一个相信自己,悦纳别人,挑战困难的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渡的美好的生命历程。

(二)课堂上多一点肯定鼓励,学生能在对话中发展

学生本身就处于不断发展这样一个阶段,语文教学的评价,更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树立评价促发展的理念。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也许你的评价会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要注意全面把握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学习评估。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课堂上多一点个性体验,学生将自主参与对话

在《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体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在体验过程中。学生必须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判断和自主内化,这种体验的自主性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

(四)课堂外多一些场外交流,为有效对话奠定基础

课堂情景是极为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透视课堂,课堂实际上展现的是不同的场景。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人际交往包括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画面;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又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的画面。

所有这一切都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各样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这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多了解学生,多掌握信息,才能有更合理的临场机制,才能使课堂更加和谐。

教师要通过同学生聊天、谈心、嬉戏玩乐、共同活动、书面交谈(如作业、书信、网上交流等)等多种渠道,走近学生群体,走进学生心灵,尽可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把师生的积极互动延伸到尽可能广泛的领域,为课堂的和谐生成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欢庆田野祖国
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作为
歲朝图 清供与欢庆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在希望的田野上
畲乡欢庆“三月三”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欢庆“六一”
欢庆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