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宝花
摘 要 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安排尽可能高层次的问题,有利于优生的拔高和发展。因此,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 分层教学思维品质 问题
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在我国现有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升学问题。使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的很时髦的口号,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在教学中对差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安排尽可能高层次的问题,有利于优生的拔高和发展。因此,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思维活动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这就要求在实施分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巧妙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上好数学思维活动课的首要环节。问题的提出,首先要从教材入手,寻找思维素材,如在讲“等差数列”时,先讲数学家高斯儿时的发现:“1+2+3……+98+99+100=(1+100)+(2+99)+……(50+51)=5050”的故事,将学生带入一种跃跃欲试的积极思考状态中。其次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设计一些具有疑问性、思维性、说理性、扩散性等特点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入思维“角色”,成为思维的主体。
二、研究问题,展示新课
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是由表象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在由思维的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的过程。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首先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此环节中将数学问题转化加工成例题形式,使被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这一阶段是学生的思维定向阶段,是运用思维探索规律学会抽象的过程。但探索研究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思维操作的关键是激励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规律、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随机设计学生参与的最大开发口,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给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的时空。
三、解决问题,思维扩展
这一环节是知识的形成阶段,属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由一连串的转化过程所构成的。学生接受新知识要借助于旧知识,而旧知识的思维形式往往会成为新知识思维形式的障碍(如思维定势),因此,教师首先要抓好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学知识的质变(往往是重点)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活动的转折,排除思维活动的障碍(往往是难点),渡过思维操作的“关卡”,以实现思维发展。教师要切忌用自己的思维取代学生思维,要正确处理知识与思维的关系,即:“已有知识——思维——新知识”。知识是思维的基础,而思维潜力的挖掘,发挥其既是知识的产物、又是知识媒介的双重作用。
四、拓展问题,思维训练
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不断设计一些探索型、开放型、判断改错型、归纳与综合型等题目,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思维训练素材,这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不可缺少的。这要求教师注重挖掘课本典型题例的潜在功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典型、发展和教育作用,反复渗透与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把数学知识溶入活的思维训练中去,并在不断的“问题获解”过程中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总结问题,思维测评
思维测评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检测与评定形式。测评方法可小型多样,随课堂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如选编一些口答、限定时间解答等题型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单项测评或多项综合测评。学生可先自我评价,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测评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其弱点,既不轻易放过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盲目地下结论,而应以此为契机认真研究优生与困难生的心理特征与思维特征,探索优生“见微知著”的跨越性思维的奥秘和困难生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从思维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变化教学结构、设计思维层次、调控思维节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主线,教给知识是授之以鱼,则培养思维是授之以渔。良好思维品质是创新能力培养手段和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