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 鸣
久闻“神厨”刘凤凯大名,没想到在陕西省弘扬汉文化研究中心咸阳书画家协会成立大会上以睹他的风采:印象最深的是会后宴请的饭桌上,我们就尽情享受着美食,而他却拿着话筒深情并茂的为我们歌唱。在他之前有好几位歌者登台(听说还有专业演员),但他一亮相一启口:就赢得了满堂喝彩与阵阵掌声。一曲《下河东》唱下来,他就下不了台。听他唱秦腔:如临树慕鸟,爽心养耳,也如观海听涛,澎湃胸壁……他的秦腔字正腔圆,吭腔有力,韵味实足;一招一试,像模像样,其秦腔功底不愧为受名家亲传。
当时我就想:难怪他的名片背后:有文化形象代言人的字样。会演唱只是他多才多艺中的一种。他的专业是烹饪,然而却又在书法、歌唱方面抢别人的饭碗。这不能不让人咒骂上帝的不公,为什么把如此多的才艺集聚在一个人的身上。其实,他的多才多艺,一半是天赋,另一半则是后天努力的结果。他由一个帮厨的毛头小子,成长为神厨级大师,其历经的千辛万苦,唯他自知。想必认识他的人同我的感觉一样:
他睿智、大气、艺术且富于创造……。他不但热爱学习,苦于钻研,且善于借势,思古创新。他的悟性极高,专业是烹饪,却深得书法、演唱之精髓。他曾给我留下两幅墨宝:一幅是“龙腾”,另一幅“芳草”。前幅:写得大气、灵动,厚朴古雅,里面暗含隶意、草韵和竹简味特浓(这是他本人没觉察到的)。他的人睿智,其书也颇含灵气:他将“龙”字的最后一画无限延长成一片祥云,缭绕而上,笼罩着那个“龙”字。就凭这一点就可窥视出他是一位不守规矩,富于一种创新精神。而他所写的“芳草”二字,却写得温婉而柔媚,因为那是送给我夫人的。他可以将铲、勺、碗、筷揉合到他的书法中,他的过人之处是吸纳众人之长,独创自立门户;并且将“味道”写得很有味道,其书法见人见性,招人喜爱!就像他发明的蝎子宴一样,谁能会想到:让人一看就让人生畏的蝎子竟然能食用,简直不可思义。作为他做到了!历史的推动、社会的进步,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不可否认个人在推动与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就象我们陕菜,源远流长,但是近年来,陕菜绝技几近失传,一度没落,被人淡忘,但资深大师和机灵聪慧的新一代厨师的他,开始琢磨以传统的方式来继承陕菜技艺,并且发扬光大了陕菜,以文化提升了陕菜,从陕西菜系的发展史而言,他无疑将会被历史铭记。
付出和得到,往往成正比。这么多年,他以自己的行动,证实着自己的实力。他的大气不单指他身材魁梧1.80的个子,他干啥都大气,许多事他都以大手笔写就,他不但独创蝎子宴,并且以“蝎子宴”荣获国家发明与外观设计两项专利。荣获“中厨楷模、烹饪英杰”奖杯和“中国名厨”荣誉称号,一切的一切,都彰显了西北男人问鼎极峰的气度。
问渠那得清如浒,唯有源头活水来:看看他的人生经历,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刘凤凯,男,国家特一级厨师,1951年3月出生,汉族,陕西泾阳人,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还先后被评为中华神厨,中国厨王。主要业绩:1979年受聘在咸阳市政府执行所主厨。1981年被派往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任总厨师长。1986年于上海锦江饭店进行烹饪研讨交流烹艺。同年在陕西宾馆烹饪大赛中荣获个人特等奖。1987年中国友谊集团在杭州、苏州进行学术研讨交流,制作的驼蹄羹荣获比赛第一名。1988年9月受聘泾阳宾馆指导烹饪技艺。1989年中国友谊饭店集团在陕西宾馆学术研讨比赛厨艺获第一名。1993年10月参加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荣获热菜个人赛金牌,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十三、局授予“陕西烹饪大师”荣誉称号。同年12月在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举行蝎子宴、蝎酒新闻发布会。1995年12月参加国内贸易部教育司。
在长期的实践中,他继承我国传统技艺,勇于创新,先后研制出“三秦小宴”,“企鱼宴”、“长安蝎子宴”等宴席菜肴。他根据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意境,巧用心思,以宾馆内的鲜竹、鲜荷叶为原料,创制出竹香系列,如“竹板鱼”、“竹弯观珠”,荷香系列如“荷叶三鲜”,“荷叶鲜字”等。他以文化和自身修养学为提升陕菜在全国的知名度。以博大精深十三朝古都的文化,从中提炼出独特魅力的文化,丰富陕菜的内涵。
走近刘凤凯,感悟神厨,会让我们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最完美而充满变数的人生:莫过于创新与缔造,而一个富于创新的年代,总将彰显独特个性的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