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安排、交易成本与农地流转价格

2009-04-14 04:38邓大才
中州学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制度安排交易成本

邓大才

摘要:制度节约交易成本,也诱致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影响农地流转价格。影响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及其价格的制度大约有三类:村庄制度安排、习惯法、国家制度安排。三类制度从不同的方向影响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及其交易价格。目前中国农地制度安排-交易成本-流转价格之间有一定内在关联性。

关键词:农户承包地;制度安排;交易成本;流转价格

中图分类号:F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2-0058-04

交易成本是发现价格的代价,受制度安排的影响。制度安排能够改变交易双方的地位、条件,降低或者增加交易的成本,进而影响价格的形成。本文利用2005年对全国21个省市的农地流转交易成本及其价格的抽样调查,实证考察农地制度安排对流转的交易成本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一、村庄制度、交易成本与农地价格

村庄制度分为两种:一是村庄对土地分配制度的介入,即村庄权力介入土地的调整和分配;二是村庄对土地流转制度的介入,即村庄直接左右农地流转。两种介入都会影响农户承包权的完整性,改变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影响农地流转价格。

(一)村庄对土地调整和分配的介入

虽然国家成文法规定农户拥有30年的承包权,农户有权转让农地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但村庄经常介入土地的分配制度,以多数人同意的方式对农户承包地进行调整,调整的规模、频率都比较大。

从调整的规模来看,378份有效问卷中农地进行过调整的样本达到82.01%,其中,只进行过大调整的样本为7.14%,只进行过小调整的样本为40.21%,大小调整皆有的样本为34.66%。土地没有做任何调整的样本只占14.81%。显然超过八成的农地进行过调整,小调整所占比重最大。从调整的频率来看,大调整三次以下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33.85%,三次以上的占样本总数的2.37%。小调整三次以下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42.06%,三次以上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20.63%。大调整主要在三次以下,小调整则无规律可循。从农民的预期来看,对于第二轮承包土地30年不调整的承诺和政策情况,村庄说过“第二轮承包地30年不调整”的样本占77.25%,没说过的占18.52%。如果村庄说过“第二轮承包地30年不调整”,农民相信的只有192份样本,占样本总数的50.79%,不相信的样本占21.16%。也就是说,国家规定的第二轮承包地30年不调整只有五成的农户相信,超过二成的农户不相信。

1、调整类型与流转价格

农地流转的类型是指农地流转的规模,可以分为大调整、小调整和不调整。按照经济理论,如果产权不稳定,就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影响农地流转的价格。调查显示,大调整村庄的农地流转平均价格最低,每亩平均只有98.2元,小调整村庄的农地流转平均价格为150.17元,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后者比前者高出51.97元。没有调整过的农地流转价格最高,每亩平均184.56元。可以大致推断,农地流转价格随着大调整、小调整、不调整而逐步升高,即村庄对农地分配的直接介入影响农地价格,大调整的影响最大。

2、调整频率与农地流转价格

按照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调整的频率也影响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及价格,调整的频率越高,土地产权的稳定性越差,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越大,价格便越低。反之,调整的频率越低,交易成本越小,价格便越高。

从大调整的视角考察,即用农地大调整的频率与农地流转价格做回归分析。设农地流转价格为Y,农地大调整次数为X,根据84份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模型:

Y=247.81-11.69X,F=0.12,P=0.734(1)

(3.03)(-0.341)

(0.003)(0.734)

虽然此模型模拟效果较差,但是可以从中看到农地流转和大调整次数之间的关系,农地流转价格是农地大调整次数的反函数,大调整次数每增加一次,农地流转价格下降11.69元,即当剔除其他异常数据后,农地大调整次数与农地流转价格呈反比,这与实际情况相符,也与理论相符。农地大调整影响了承包地拥有者的预期,增加了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从而导致农地流转价格下降。

从农地小调整的视角来看,即用农地小调整的次数与农地流转价格之间的关系做回归分析。设农地流转价格为Y,农地小调整次数为X,根据153份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模型:

Y=240.45-5.90X,F=1.06,P=0.304(2)

(7.13)(-1.03)

(0.00)(0.304)

同样上述模型模拟效果也不理想,但是也能够看出农地流转价格与农地小调整次数之间的反向关系,即农地小调整次数每增加一次,农地流转的价格下降5.90元。

现在将农地调整与不调整、农地大调整与小调整对比可以发现,农地调整增加了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农民的产权预期与收益预期,导致农地交易价格不高。大调整每调整一次导致流转价格下降的幅度两倍于小调整,说明大调整对农地价格的影响最大。

3、未来预期与农地流转价格

对于第二轮承包的土地30年不调整的承诺或者法律规定,村庄“说过”30年不调整承包土地的农地流转价格只有143.40元,“没有说”过此类话的土地流转价格反而高,为185.02元。看来农民不太相信村庄的话,或者说虽然成文法规定,30年内承包地不允许调整,但是村庄不会守信或者当地的习惯法可能会促使农地调整,因此“说过”与“没有说”对农地流转价格几乎没有影响。

在听村庄“说过”承包地30年不变的农户中。有一部分人“相信”,也有一部分人“不相信”,“相信”的农户中,其农地流转价格为145.38元,“不相信”农户,其农地流转价格为136.32元。相信承包地30年不变的农户,土地稳定的预期比较高,因此更加视土地为财产,流转过程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转让的价格相对较高。

(二)村庄介入农地流转

乡村组织既是行政管理部门,也是土地所有权主体,它们对农地承包权、使用权流转的介入,既会产生交易成本,也会节约交易成本。如果交易在农户自愿基础上进行,则会节约交易成本;如果违背农户意愿进行,则会增加交易成本。前者可以提高农地流转价格,后者则会降低农地流转价格。

乡村组织介入农地流转也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以乡村组织为主谈判的农地流转,如与农业产业化企业谈判将村庄的土地集体出租给企业。二是以农户为主的农地流转,即农户自主决策流转土地,然后向村庄报告。前者会产生交易成本,后者不会产生交易成本。

关于乡村组织的农地流转,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抽样调查,全国的农地流转,乡村组织的占农地流转总面积的33%,农民自发占67%。

猜你喜欢
制度安排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视角: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成本的控制
阿里巴巴并购新浪微博的动因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
贸易是否需要信任?——基于交易成本的解释及中国省际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