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从斌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见校长对于学校的重要性。
望月湖二小是长沙市岳麓区的一所窗口学校,“礼仪教育从这里开始”,环保教育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曾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环保500佳”的光荣称号。
2002年,伴随着岳麓区整体步入省级课改实验区的行列,向阳同志走上了望月湖二小校长的岗位。六年的治校过程中,她不但很好地传承了学校礼仪、环保两大特色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望二学堂”的概念,致力于把学校办成开放的学习型组织,在校本研修领域开展了诸多扎实而又有效的探索与实践,确保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该校的顺利实施与推进,也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校长,校之魂。”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办学的品位。能结合您多年的学校管理的实践谈谈您的办学理念与思路吗?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对于教育,我是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梦想,所以追求。反思六年校长的逐梦征程,我认为自己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在追寻着理想的学校。曾经利用2004年学校接受长沙市示范校复查的机会,屏心静气地将望二小的过去、现在、未来,好好地挖掘、整理、展望了一番,提出了“和谐”的校训,描绘了理想中的“望二学堂,和谐校园”,即在望二的土地上“时时可学习,处处皆学堂,人人是学者;人与人和谐交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每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复查当时获得了薛根生、黄泽两位老师的一致肯定和赞赏。因为,它既吸收了学校礼仪、环保两大特色的精髓,又涵盖了新一轮课改的终极追求。令人高兴的是,复查过后的2005年初中央恰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直至现在,每每想到这儿,我的心都会因为当初的前瞻而抑制不住激动。第二个阶段,我在追寻着理想的学生。前一阶段里,我们着实想了很多,做了很多,应该说也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可总感觉现实与梦想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过了又一轮的困惑与思考,我越来越认识到:教育不能光怀想天空,那只会让人浮想联翩;教育必须要脚踏实地,这样才会让人气定神闲。静思过后,返璞归真地,我将我所有的思维都聚焦到了我的学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既然如此,我们首先便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思考学校的培养目标,即,育什么样的人?实现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根据我的理解,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结合我区健康生活课题的目标解读,在2004年明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文明的、绿色的使者”的基础上,我们召集全体教职工和家长,共同研讨、商议,提出了望二小新的育人目标,即,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具有全面素养基础的学生。2007年开始,在新的更实在的育人目标的引领下,我们启动了又一轮“提质工程”,展开了新一轮的逐梦征程。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终极追求。您确实是新课改的忠实探索者、实践者。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操作层面,您是如何实施、实践的呢?
新的培养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我们便开始思考:用什么来达成目标?即用什么育人?怎么育人?我以为,必须围绕目标的达成,全方位、全过程地提供全生态的教育服务,以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我的理解,教育就是一种服务,只是这种服务应围绕学生而不是像时下很多学校的时髦做法一样围绕家长转,视家长为“上帝”。学校应该拉着家长一起来思考:我们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孩子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通过家校间的充分互动与交流,我们形成了共识,希望能够通过四大系统的构建,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生态的服务。
3.哪四大系统?
第一,加强课程建设,建立一个适合并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系统,树立课程的服务意识。
我们的想法是,课内外结合,学科教学与主题活动整合,将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纳入课程管理的范畴,进行系统构建,实施全课程教育。学科课程自不必说,这我们在前期的校本研修实践中应该说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关键是把每项活动都视为课程。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开发和管理,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认真对待。例如,每天上午两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确定下来后,就要缜密考虑:活动内容怎么安排?安排的内容孩子们都会玩吗?怎么给予有效的指导?活动时的器材怎么分发、回收?活动时配以什么音乐?活动的场地怎么划分?活动的过程怎么组织?活动的效果怎么评价?都要像学科课程一样实施,像语数外课程实施一样有序。再比如,“阅读素养”的培养就必然关乎到课内外阅读、主题读书活动乃至文学社活动的开展等,而且各个年级都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与要求的设置。目前,我们已经拿出了一份以课程为中心的分年段的培养计划书,并已进入试行阶段。教师、家长人手一份,就像魏书生老师所践行的那样,到什么时间干什么都有明确的目标设置与要求。每天上午两节课后大课间;每天下午两节课后运动队训练;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表达训练;每节数学课前一分钟口算(心算)训练;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兴趣小组活动;每年五月班级球王争霸赛;每年“六一”主题大队活动展示;每年国庆前全校运动会;每年“十一”三五年级中队活动展示;每年元旦迎新趣味运动会;另外,每两年一届环保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以不变应万变,抓住根本做文章,让教师、家长、学生了然于胸以从容应对,主动出击致自主发展。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个乐于并善于帮助学生发展的人力资源系统,提升教育者的服务水平。
课程必然需要教师来实施,课程重组后,根据系统构建的培养计划,学科壁垒必然打破,教师角色必然需要多重扮演。另外,我还认为,家长也是“第二教师”,所以,我们一直致力于“望二学堂”背景下的以校本研修促专业成长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代表岳麓区接受长沙市校本培训工作专项检查并获高度评价。目前,纵向的,我们重点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和家长这支“第二教师”队伍的建设。因为家长对班主任的高度关注已使得班主任群体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倦怠,从而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服务的质量。再有,将家长纳入这一系统思考,很自然地避免或化解了家校间的某些不必要的误解,同时能够形成很好的同心同向的教育合力。横向的,我们正从阅读入手,用“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将队伍“捆绑”起来,用同题阅读、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增强服务者的底蕴,底蕴足了,服务水平自然也就会有所提高。我有一个“谬论”:如果一个老师(家长)理念不对、底蕴不行的话,那么他越是使劲(传统意义上的敬业或称职),那也就越会“南辕北辙”。现在,学校网站的研讨园地、家长网校的互动空间、短信平台的信息交流、教师沙龙的畅所欲言、家校同步的主题阅读都成为了老师、家长的最爱。为了同一个目标,他们都在“打开心扉、吸纳智慧、共同成长”,也都在“关注细节、积累点滴、做一个个最好的自己”。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一个能促进学生发展的环境资源系统,挖掘课程“场”的服务功能。
用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的观点来说:学校环境是学校课程的“场”,既是物理的“场”,也是人际的“场”。我的理解,这实际讲的就是校园文化的显性的物质文化和隐性的精神文化建设两个层面。教育是水,文化是乳。我想,任何一所学校只要存在,那么就必然存在它独特的校园文化,无声地以浸润、弥漫、熏陶、感染的方式影响人、教育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总感觉清华的厨师走出来都不一样之所在。在新的育人目标定位下,为了着力打造好这个课程的“场”,我们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进行了新一轮的完善和丰富,加强了它的审美性和互动性、目的性和教育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老师、家长乃至同学们的倾情关注与大力参与。 “校长,我们的办公室、教室也养一些绿色植物吧,我……”“要是每天一早来到学校就能听到一首配乐朗诵的诗歌或者散文,恐怕也是很能怡养性情的吧!我们……”类似的提议与行动不断涌现。如今,一踏进望二的大门,那整洁的校园,红红的跑道,绿绿的草地,四季如春的小花园,阐述新型师生关系的格言古语,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小小提示牌,展示孩子学习成果的书画作品和主题展板,以及教室内朗朗的书声、机智的问答,操场上矫健的身影、飒爽的英姿,训练队里跳动的音符、凝神的思考,还有迎面而来时一声声“您好”中蕴涵的会心与开心,都会情不自禁地让人心生感慨:这真是一片和谐的土地,一个适合学习的好地方。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一个保障学生发展的监督与操作系统,实现全程服务的跟踪指导。
江苏无锡蠡园中学的邱华国校长有一句经典名言,即“文化第一、制度第二、校长第三”,一项精彩的措施,即将学校制度分为红灯、黄灯和绿灯三级:红灯级为规范类制度,规定着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黄灯级为评价类制度,评价做得怎么样;绿灯级为指导类制度,教师根据自己的选择可“照着做”,也可超越制度做得更好。
自我评估,虽然2005年12月我校在代表区接受市校本研修工作评估时曾被长沙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赞为已达文化的境界,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绝未全面生成”,不敢奢谈“文化第一”。不过通过前几年打造“望二学堂”的实践与努力,我们的制度建设应该说还有一定的积累,所以2007年开始我们在指导类制度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因为,我在调研中发现,在我们学校,目前呈现的现实状况是:师与师之间差距较大,班与班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仅以语文学科为例,同一个年级,有的老师不但能够做到课本内容课堂完成(含背诵等),还能展开每天半小时阅读、每日一句积累、每节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且一调查下来,学生、家长还反映负担比另外的班级更轻。所以,我萌生了要在“望二学堂”背景下的校本研修工作中摸索出一整套指导类制度这样的想法,具体地帮助我们的老师明了什么样的备课是优质的,怎么备,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怎么上,什么样的作业、什么样的活动是有价值的,怎么布置、怎么开展,等等。姑且仿照邱校长将这一绿灯级的指导类制度定义为“培养指导手册”,细化到可供操作,这也是学校对教师的一种服务吧!至少能够指导每一位教师都能保住学校教育水平的底线,当然,上不封顶啦。
4.那么这样一来,从“培养目标”到“培养计划”再到“培养指导手册”;从“课程”到“队伍” 再到“环境”与“制度”,您遵循从“理想的学生”出发的思路,抱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宗旨,完成了又一次学校育人方案的整体构建。
但愿如此。其实,我还有另一个层面的希冀与追求,那就是将望二小的一切打上深深的绿色的烙印。因为环保教育一直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不但是“全球500佳”、全球 GLOBE 计划学校,而且是湖南省第一批国家级绿色学校。2007年12月,我有幸观摩了全国名教师中学语文赵谦翔老师的“绿色作文”课堂,激发了灵感,我们不是一直就是在走着一条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基的育人的路子吗?是否可以将绿色的理念延伸到学校方方面面,将有效的课堂定义为绿色的课堂、将有价值的作业定义为绿色的作业,等等?绿色食品相对于垃圾食品不就是吃了对身体有益无害吗?如此,那么,从“绿色育人目标”到“绿色课程”再到“绿色指导手册”(包括绿色课堂指导、绿色作业指导、绿色活动指导等),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态的服务,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具全面素养基础的学生,也许能创新地解决我们一直以来想要将望二小打上深深的绿色烙印的问题,帮助我们从实质上逐步实现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的转变。当然,我也深深地知道,这绝非一朝一夕、一月一年之功。
5.特色学校建设,这是有一个很有份量的话题。希望下次能有机会和您再探讨。
好的。
(责任编辑:薛剑刚)